【“丙肝”,你知道多少?】怎么知道自己得了丙肝

  近日,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和河南永城市发生丙肝疫情,目前已致180人感染。新华社的报道称,据安徽省卫生部门初步调查,此次疫情中发现的丙肝阳性者均在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苗浅村吴文义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疫情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而此疫情并非个案,此前,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辽宁建平县、贵州平塘县等都出现过丙肝聚集性感染事件。
  去年春天,王小姐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被告知自己感染上了丙肝,一向洁身自好的王小姐,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怎么会得丙肝?在排除了各种可能感染的因素后,从母亲那里了解到的一条信息让她顿生疑虑:王小姐4岁的时候因肺炎,为了增强抵抗力,在医院输过血浆。医生推断王小姐很有可能是因为输血感染的,而在这20多年里,王小姐的症状丝毫都没有表现出来,丙肝病毒却在她体内生存了21年。
  李老师身体一直很好,每年都会体检,今年体检他被查出感染了丙肝,和王小姐一样,他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想起半年前有一段时间他经常牙疼,自己没有当回事,只是去附近的小诊所检查了一下。当时牙医建议他最好是洗洗牙,现在推断原因就在洗牙。
  
  丙肝为何病
  许多人对丙肝还不了解。丙肝是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由丙型肝炎病毒(英文缩写HCV)所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调查显示,我国丙肝抗体呈阳性者占人群的3.2%,约4000万,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1/3。卫生部2007年10月出台的《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公告》显示,在我国所有传染病中,丙肝的报告死亡数已由5年前的第10位上升至第5位。丙肝引起的肝硬化已成为死亡率最高的肝病之一。
  烟台市疾控中心杨科长指出,丙肝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感染后一般不知情,直到多年后发病才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丙肝之所以具有隐匿性,首先是由于很多患者在感染丙肝病毒后,相当长时间内都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有的潜伏期可达20~30年,直至肝脏出现硬化或变成肝癌后,才出现相关症状。其次,有些病人即使查出了丙肝,也因为暂时没有明显的不舒服,或不了解其危害性及科学治疗知识而延误治疗。需要强调的是,只要及早治疗,丙肝的治愈率可达七八成;但如果延误治疗,丙肝发展下去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概率比乙肝还要大。
  
  传播:血液是最主要途径
  据了解,丙肝的传播渠道主要有三种,即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血液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占90%以上。可以经输血和使用血制品(如血浆、血蛋白、凝血因子、球蛋白、成分血制品等)传播,也可以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非法采供血、不洁注射、血液透析等导致的丙肝传播疫情也越来越多。由于消毒要用大量的透析液,有的医院为了节省成本往往在这个环节上“偷工减料”,大大增加了丙肝的感染风险。
  杨科长提醒大家潜在的经血液传播的方式还包括: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卫生用品,特别是未经过严格消毒的理发用具,以及文身、文眉、文眼线、美容、洗牙、穿耳孔等也是丙肝病毒潜在的经血液传播方式。市民做美容及就诊时一定要检查他们设备是否经过消毒,尽量别去不正规的美容院和诊所。
  性传播也是传播丙肝病毒的危险因素。黔南州人民医院传染科主任医师刘三都说:“性传播大概占1%~3%,母婴传播占1%~5%,被传播的概率与病毒载量高低有关。日常生活的接触,如接吻、拥抱、喷嚏、咳嗽、互相传递文件、交谈、共用办公用品等,一般不会传染丙肝病毒。”经常和血液接触的医护人员、美容师、牙医、警察等都属于感染丙肝的“高危职业”。
  
  低认知率、高漏诊率
  另一个事实是,公众对丙肝的基本常识存在普遍的无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曾发起过一个《丙型肝炎认知调查》,结果显示丙肝认知率低:仅有1%的人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的认识;检测率低:仅有5%的被调查对象进行过丙肝抗体检测。丙肝至今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但高达80%的被调查者认为“接种疫苗”能够预防丙型肝炎。而被调查的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未进行丙型肝炎检测的首要原因是“没有身体不适”。
  “低知晓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是丙肝治疗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丙肝的就诊率只有10%左右。与乙肝不同,丙肝目前还没有疫苗,一旦感染了丙肝,50%~85%的病人会转为慢性,这些慢性丙肝患者大多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是可以作为传染源传染给别人。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曾就此评论说:“这批人群若不被及时发现,将是我国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隐患。”
  近几年,不断有专家呼吁,将丙肝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刘三都认为:“纳入体检,技术上不存在困难。关键是医学界需要达到共识,还要上报卫生部。不过这是迟早的事,只是个时间问题 。”

推荐访问:丙肝 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