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_呼唤走向乡镇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与职业紧密结合的教育和培训。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充分肯定了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发展职业教育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就全球的趋势而言,区域产学合作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县域作为我国的基本行政单位,以乡镇基层单位为基础,是城乡联合发展的重要地域,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建设承上启下的重要平台。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道路需要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能力提升。要实现县域社会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强有力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强化省、市(地)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根据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要面向农村,走向乡镇。2010年,中国的城、乡人口基数已经基本达至1∶1,已经开始从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国家,转型为一个以城市人口为主的国家。这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表现。然而,如此速度下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人口“质”与“量”的严重失衡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下,缺乏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所以,发展县域经济和城镇化进程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实现这部分劳动力的转移,而其中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便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技术人才,提高生产技术含量,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把乡镇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促使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由于这部分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县及乡镇,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就是实现与县域的合作,逐渐覆盖到乡镇。事实上,这在现有的职业教育发展中是被忽视的,许多高职院校仍然关注数量较为有限的地级区域,中职学校关注县级区域。但是,在地级区域里,受本科院校的挤压,高职院校没有多大竞争力。与其在这些地区艰难运行,不如将眼光投至更需要职业教育的县级城市乃至乡镇。事实上,高职院校走向县域,中职学校走向乡镇,促成走向乡镇的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如此,不仅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问题,还能从基层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由内至外地激发核心动力,促进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城镇化的合理构建,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 乡镇 呼唤 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