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体系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唐静

  摘要: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原动力。以国家创新体系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切入点,从结构因素、观念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三个方面阐述我国现阶段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探索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1-097-03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动力正逐步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转变为当前的技术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当前,重点发展的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相应的经济增长方式正从传统的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转变为以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管理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当前的国际竞争也呈现出创新竞争的特点,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及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作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输出者的研究生教育,必须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发挥其探索、创造和革新的基本职能,通过新技术的传播、新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扩散,为高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支撑。
  一、国家创新体系及研究生创新能力问题概述
  1 国家创新体系概述。1987年,英国学者弗里曼在其著作《技术政策与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中首次使用了“国家创新系统”这一概念。它包含四个要素,即政府的政策作用、教育和培训的作用、产业结构的作用、企业研究与开发的作用,这些因素彼此间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其主体包括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中介机构。1998年,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指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从事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这一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和高等学校的网络体系,其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和提高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水准。国务院2006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其核心在于在政府的有力调配下,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使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相互配合,以提高整个创新系统的运行效率。
  2 研究生创新能力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国家创新体系把教育纳入了创新环节,强调了教育在知识的生产、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高校是知识创新系统的主要执行主体,是技术创新系统的执行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研究生教育通过自身的创新推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原动力,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连年大规模扩招研究生,使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是研究生教育与教学改革研究的核心,也是研究生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教育问题分析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开启了我国在创新人才缺失问题方面的深入探索。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一直偏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也即定位在知识传播和应用方面,而不是知识的创新。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教育存在的问题大体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1 结构:创新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完整的知识结构是创新的前提条件。知识结构的完整要求研究生时刻关注交叉学科和学科前沿信息,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结构。而当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大多是循序渐进式的教学,非常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基础知识的积累,对于以往所学知识的扎实程度要求很高,知识的学习也非常讲究系统性。这不但导致如果研究生在以往学习的任何一环有所薄弱,其知识结构的完备性就会受到影响,而且随着交叉学科的不断增多,要求研究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就越来越多,而要求研究生在接触交叉学科之前就掌握完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是不现实的。我国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基本是单一的专业教育,学生知识面狭窄,不利于学科的转向和人才的流动。研究生课程基本沿用了本科教学的模式,教学内容、方法、考核体系都很陈旧,考试、考核以及平时的学习要求止步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研究生课程偏重于理论的记忆,缺乏应用性、实践性和前沿性,对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重视不够。
  2 观念: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当今的研究生教育偏重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启发创新思维、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严重不足,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普遍不强。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学习的目的更多地倾向于应付各种考试以及能够获得学位,导致学生在创新意识方面极度缺失。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观念滞后,一直以来习惯于用一种方法、一样的课程来教育不同水准、不同个性的人,往往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计划经济及其思想的影响下,用人制度、尊师重教、鼓励创新等方面的政策环境还不够宽松,研究生教育的宽进严出、弹性学制,有时流于形式。
  3 环境:研究生学习环境和实践环境。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包括在导师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制度、科研平台等方面充满活力和创新动力的环境。部分导师由于本身创新意识弱、创新水平不够,很难指导学生发展自身的创造力。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质量的评价基本来自于评审委员会的主观评定,并未形成可量化的或者常模标准,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性的客观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因此,要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重点考察论文形成过程,切实做到学位论文质量监管全面到位。另外,研究生的科研参与度不足,科研训练效果不好。一方面,不少研究生以完成学位论文、获得学位为主要学习目的;另一方面,由于研究生数量的大量增加,导师没有足够的高水平研究课题,客观上导致研究生从事一些低水平重复研究,从而对研究失去兴趣。   三、探索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当前国际国内一些先进做法以及研究生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我国的研究生创新教育应从以下五个方面人手,切实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1 优化课程设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高校应根据学科自身的特性科学地设置课程,鼓励研究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发展需要及兴趣在全校范围内选修课程,重视培养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人才。在课程内容上,按研究生学科培养要求设置课程类别,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重组,删减陈旧内容,增加学科前沿和交叉学科内容,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效率。在专业结构上,使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和科研训练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公开课教学方面,开设一些开放的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交叉学科知识。总而言之,研究生课程设置应突出专业性、应用性和前沿性,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交叉学科知识的教学上狠下功夫,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
  2 革新教育观念,落实以创新能力教育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目标。要增加基础研究在研究生教育中分量,国家应当成为基础研究的主要资源投入者。基础研究对国家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是一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石和动力之源。应该看到,在全球化的今天,要想真正融入世界,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传统观念中的一些不适宜现今教育发展的观念必须改变,包括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下形成的滞后的研究生教学体系以及僵化的人才管理模式,应该更加突出导师和研究生个人在创新能力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并给予充分的自由,鼓励新兴学科的发展。果断放弃单一的以获取学位为目标的学习和以传授固有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教学,将专业技能或实验技能训练更多地纳人本专科教学中,分担研究生教学在这方面的压力。在思想上重视交叉学科的学习,只有跳出专业的圈子,才能增加创新的可能性。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首要目标。
  3 优化资源分配,改善创新教育环境。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创新活动的重要依托。创新环境作为创新系统运作的基础,历来都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点。从国外创新系统的演化来看,创新环境的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包括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的完善。我国应利用政府的优势,加强高校实验室、工程中心等机构的建设,加强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技术平台、信息平台、服务平台建设,为创新活动提供优良的硬件条件;高素质的导师队伍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导师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导师的作用举足轻重。要加强导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以保证导师在研究生创新指导中始终站在学术的前沿,始终保持创新的活力。
  4 加强研究生创新教育科研实践平台和高水平的科技创新竞赛体系建设。在科研实践平台建设方面,实验成果的成败不作为衡量标准,更重视整个实践过程,训练和培养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竞赛体系方面,开展以“挑战杯”竞赛为主题的创新创业竞赛,全面展示高校育人成果,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挑战杯”成功运作二十多年,竞赛作品水平不断提高,影响日益扩大,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科技后备人才的成长。因此,应该进一步发展类似的高水平科技竞赛,加大奖励,采取有力的措施促进竞赛成果的转化,真正调动起研究生在这方面的参与兴趣,才能充分发挥科技竞赛这一创新平台的作用。
  5 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当然选择,对于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显著的优势。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是当前国际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趋势。国外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主要有:以项目为依托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设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创办大学科技园培养研究生,共建合作研究中心培养研究生,大学受企业委托定制培养研究生等。借鉴国外产学研合作办学的经验,我国研究生培养应以政府为主导,联合企业和高校,进行积极的探索,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进一步扩大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
  四、总结与展望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需求日益增大的今天,创新人才早已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源,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高度。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作为创新性人才重要输出者的研究生教育,应该继续在培养机制上增加灵活性,在教育观念上紧随时代潮流,在环境优化上增加合作、整合资源,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在培养方法上加强产学研合作,丰富教学手段。总体上说,中国的研究生创新能力教育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不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更应该结合中国学生自身的教育背景和文化背景,摸索出适应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推荐访问:创新能力 研究生 培养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