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互动外语学习探究|

  摘要:在外语教学中实现多模态互动,可以促进学习者将教师的多模态表达和教学媒介呈现的符号资源转变为理解,既发挥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可替代的优势,又起到强化记忆、加深理解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文章通过大学外语课堂教学设计实例,探讨如何优化组合动静态资源,合理调用不同媒体,帮助学习者获得多感官体验,为话语交际提供多通道话语意义表达方式。
  关键词:多模态;互动;外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1-171—02
  多模态互动是指在外语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多个角度体现资源的多通道性,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引起学习者多方面联想,完成多种形式的师生、生生、师生与媒体、师生与资源、师生与环境之间的交际或互动,以达到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和有意义输出的目的。它以社会符号学为视角,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提出在人们传统观念中作为语言辅助表达系统的图像、音乐以及一些视觉符号等在交流中已经不再处于辅助地位,而是作为意义表达模态与文字符号一起参与意义构建。社会符号学的多模态观认为,类似的意义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下通常可以由不同的符号模态来表达,共通的符号原则能在模态内部和多种模态之间起作用。Royce,T.认为:“在一个语篇内,语言和视觉模态在投射意义上相互补充,并且这种符号系统间的互补是由这些模态特有的各种各样的语言和视觉手段来实现的。”顾日国教授认为,在学习或生活中,人们的感觉器官会作为整体进行运作。“记忆力跟获取信息的模态(或日感官)有关系”。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模态都存在局限性,运用多模态充分发挥一切感官的作用,激发学习者的交流反映能力,充分接收和诠释外界信息,并加以处理和运用,有利于加强学习的持久性,提高学习的效率。然而这种多模态呈现方式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彼此干扰,甚至喧宾夺主,增加意义构建的负担。
  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八单元Section A Legal and Moral Implications of Cloning为例,教学对象为二表录取的大学二年级学生,专业为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软件工程,大部分学生入学时的高考英语成绩在90分到110分之间,平均分为97.295分。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但是多数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意义构建和口头交际。教学环境是没有接人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课堂模式以教师主讲为主,在课前复习环节有短时间的学生陈述或表演,间或有学生讨论环节。在教师主讲时,教师站在讲台,黑板中间是PPT,关键词写在黑板上,使用遥控设备控制PPT,不影响身体自然移动和肢体语言表达,通过技术、资源、内容、语言、文字和肢体语言与学生互动;在学生陈述时,教师站在教室后排观看和倾听,十分必要时用身势语帮助学生控制进程和把握时间,通过眼神、表情、姿态和动作与学生互动;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在学生桌椅过道间走动,倾听学生的发言,解答学生的问题,结束时会站在讲台前进行总结,通过距离和朝向的变化、耐心温和的态度、言简意赅的话语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1 热身导人(Warm—up Activities)部分,包括对上节课的复习和本节课内容的导入。复习部分的主要模态为口语。课前由两个小组的代表到讲台前简单扼要地总结上一课所学的内容。小组代表可以借助自制的PPT呈现一到两分钟陈述内容的纲要,也可以与同伴合作,表演根据上一篇课文自编的小对话或小课本剧。然后,师生共同点评、激发灵感,教学相长。教师严格把握这一部分进行的时间。新课导入部分的前半段主要采取师生问答方式进行,口语模态是主模态,后半部分加入音频材料,口语模态和听觉模态互相补充和强化。PPT课件的片头以学生可以理解的速度连续播放几则世界范围内克隆领域的一句话图片新闻,然后呈现本课的课题和主要教学目标。简洁的文字表达配合以视觉、听觉模态的运用,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熟悉、了解本单元的讨论主题和背景。
  2 背景知识部分,主要利用多种模态问的互补关系将知识传授和学生实践结合起来,设法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其他克隆没有克隆羊“多利”的意义重大。因为“多利”是世界上第一例经体细胞核移植出生的动物,是克隆技术领域研究的巨大突破。在理论上,使用同样方法,人可以复制“克隆人”。什么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这时,让学生观看两个flash动画短片,一个短片演示应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实施克隆的过程,另一个演示自然繁殖的过程。教师对第一个动画短片中的关键点进行截图处理并配以适当的讲解。正如张德禄教授所言,我们把教学看成是一种经历,让学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在与同伴的合作互动中进行思维碰撞、加深理解和记忆,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意义的输出,亲历实践过程。在这一环节,动画、文字、声音、图片、语言和非语言符号,如师生的姿态动作本身就是多模态的,是通过多个语篇片段的互动和协同来共建多模态语篇意义。多模态的互动与协同还体现在师生、生生、教师与媒体、学生与媒体、教师与学习材料、学生与学习材料、教师与环境、学生与环境之间,既有助于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和语言信息进行感知、理解、编码、贮存和有意义地输出,又为下一步的听说练习和篇章阅读做好了铺垫。
  3 听说练习(Listening and Speaking)部分,教师在小组讨论基础上让学生继续进行问答练习。由于刚刚在问答练习中已经有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比较好地理解这段听力内容,而且,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可能也或多或少地遇到了一些问题,这段听力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完善口语表达的内容,起到口语和听力模态在互动的过程中彼此强化和补充的作用。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这段听力内容还可以设计成复合式听写练习,让学生再听一遍,以帮助有不同需要的学生都能够加深理解并得到锻炼。复合式听写练习的答案要在听力内容播放完毕后把握时机即时呈现,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深度加工时间,减少认知负荷。
  4 课文整体阅读和理解(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部分,主要模态为口语和听觉模态,PPT上的文字和图表等视觉模态只是在必要时才以辅助和强化的角色出现。教师还是以提问开始,在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时,教师给以及时的提示、引导、解释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是“克隆在法律与道德上的影响”,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向学习者提供有关这个主题的事实、细节、实例和引言等信息并加以解释,以达到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本文的主要写作技巧是列举。What does the author list from Paragraph 4 to Paragraph 18?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继续积极思考,课本中醒目的蓝色印刷字体不难使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作者通过提问的方式列举了人们对克隆问题的六种困惑。在回答每个具体问题时,作者使用的主要写作技巧仍然是列举。在讨论了写作技巧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浏览全文,列出课文提纲,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在进行整体阅读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主要以口语模态和听觉模态围绕教材内容互动,教师操控以文字和图表为主的PPT课件。当课件以文字为主模态时,单位页面呈现的文字大小、数量、颜色都会影响认知效果,所以,每个页面上的信息是按照文本的内在逻辑压缩、提炼、纲目化了的内容。
  5.总结(Summary)部分,主要模态为口语和文字。这部分包括本节课内容的简单提示及课后作业的布置:(1)找出课文中的疑难点为下节课的学习(Detailed Study of the Text)做好预习;(2)用列举的方法写一篇120字左右的短文,题目自拟,小组内同学互批后修改。下次课前分别请两个不同小组的代表用PPT展示作文,教师点评。作为学习主体,小组成员通过协作互动完成主体间整体意义的建构,“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质疑和辩论中去共享精神、知识和智慧,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知识又发展能力”。

推荐访问:互动 探究 外语学习 多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