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是境界而非食材]美学境界穷富贵雅素

  最近有句流传很�的话是这样说的,“人类奋斗了180万年才到了食物链的顶端,难道为了吃蔬菜?”肉食拥趸说出这样的话也没有错,但这也说明很多人并没有真正了解吃素的意义所在。素食,并不仅是一种对食材的要求,来到三摩地素食茶艺空间,你就能有更深的体会。
  三摩地是一句梵语,“三摩地,就是那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处”,即“住心于意境而不散乱”的意思。行者住于三摩地,观想凝照,智慧明朗,能断除一起烦恼而证得真理;为佛教修行中,欢欣安宁的至高境界,三摩地素食茶艺空间即得名于此。
  不同于“偷梁换柱”的仿荤素食馆,三摩地从里到外就不会让人感到一丝荤气,在这里素是一种境界:大厅几十平方米的空间被木制隔断与绿植分隔开来,肃立其间的佛像和空气中略带草药味道的熏香,时刻保持着清静之地的气场;翻开菜单,则绝无仿荤菜肴,连菜名都和肉字毫无关联,纯粹是食材和技法的结合,也同时折射出店家一贯追求食之健康的理念。
  京城的素食名馆多为从原来的宫廷素食、寺院素食演变而来,三摩地既以佛为名,便也恪守戒“大五荤、小五荤”的传统。但一手制定了现有菜单的大厨赵斌从业二十多年,直到三摩地之前也未专门研习过素菜,于是他只好在“好吃而且好看”的指导原则下,融合已掌握的粤菜、日料、韩餐以及西餐做法新创菜式,反而收到奇效。经过历时一年半中四次更换菜单的打磨,现有菜品每遵均可算得上是精品,让他自己说出个上下之分都很难。
  坚持用简单的方法体现食材本身的味道,是三摩地在烹饪手法上最大的秘密。美味与否,按赵大厨的话讲,全在于“用心”、“灵感”这四字之上。他表示,“做菜和照相、画画都是一样的。每个菜融合了自己的情感和理念,别人就知道这菜是谁做的”。
  “沾了佛字,就有一个善心,不能骗人。”这是赵大厨来到三摩地工作以后的最大感受。每天能卖多少就进多少食材,绝不多进是基本的要求。不用“有机蔬菜”的名头涨价是他另一个坚持的原则,“普通白菜七毛一斤,有机白菜五块一斤,有人吃得出来有人吃不出来,这不骗人么?”
  对于素食馆来说,厨房里完全不需要用其他餐厅普遍使用的各类食品添加剂,赵大厨表示连普通调料都比别的餐厅少了一半还多。“鸡肉一个月就出栏,猪也是几个月就成了,原来炖肉一条街都是肉味,现在哪儿有?肉没鲜昧才用添加剂。原来是穷人吃素,现在是富人吃素,惜命的人吃素食。这是大势所趋。”
  健康,从某种程度来说也体现在人和自然的联系之上,三摩地的菜单中很少使用大棚蔬菜也是这个道理。“三四月吃鲜花最好,到夏天吃水果,到秋天吃蘑菇,到冬天就吃冬笋和萝卜。”赵大厨对每个时节的当令菜都心中有数,也让食客做到口中有福。

推荐访问:而非 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