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省属高校师资培训机构的困惑与展望 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

  摘要:省属高等学校师资培训机构的职责是担负辖区高等学校师资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调查研究、信息交流、咨询服务。工作目标是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机构从成立至今,为本地区高校师资培训工作做出了应有的努力,也取得了瞩目的业绩。然而,近年来由于对“师培”机构的管理缺失、战略缺乏、经费缺少、导向不明等因素影响,高等学校师资培训机构的培训业务未能得以完善与拓展;面对高教新形势,总是处于徘徊与期盼;职责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就省属高等学校师资培训机构当前存在的困惑与展望。以期探究原因,提出思路。
  关键词:业绩;困惑;展望;高师培训机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1-077-04
  一、省属高校师资培训机构的成效与业绩
  全国各省、直辖市(以下统称市)、自治区高等学校师资培训机构,前身为“高等师范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成立之初是依照原《国家教委关于建立高等师范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和培训点的通知》([86]教师管字096号)的要求。之后,为了拓展高校师资培训领域,更名为“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各省、市、自治区“中心”依托所在的省、市、自治区高等师范院校,隶属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和所在大学的双重领导;接受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武汉中心和全国各片区中心的协调指导。各地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具有从事高等学校师资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调查研究、信息交流、咨询服务等职能职责,是各省、市、自治区高等学校师资培训的主要基地。
  二十多年来的辛勤工作和实践证明了各省、市、自治区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从成立以来,依照《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高教法》、《教师法》以及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在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依托所在省、市、自治区师范院校雄厚的师资和物质资源以及优越的教学条件;在“北京中心”、“武汉中心”以及全国各片区中心的协调指导下,结合各地高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助教(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高校教师进修班”、“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高校骨干教师培训”、“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培训”、“高校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高校教师高级研修班”、“高校教育管理干部等各层次培训工作和课程进修班”。
  各省、市、自治区高等学校师资培训机构,在努力做好日常培训、管理、协调、服务的同时,还按照教育部以及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布置的高校师资培训工作总体要求,针对辖属地区的高校教师队伍状况与建设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制定本地区高校师资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项目。在组织培训过程中,不断总结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的利弊效应,努力探索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的新路子,为本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和师资培训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各地高等学校师资培训机构在开展调查研究、信息交流、咨询服务等工作方面也积极履行了职责,竭诚为本地区高校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和成效,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高校的充分肯定。此外,还积极协助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协调指导本地区高校教师资格认定的信息采集、汇总、初审、上报等工作。
  二、省属高校师资培训机构的困惑与彷徨
  (一)面对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态势,高校师资培训工作处于阶段性困惑与彷徨状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1999年年初,按照“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国家做出了高等教育大扩容的重大决策。连续三年的高校扩招,带来了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校园面积、教学仪器、人均费用、师生比例等也相应地提高。扩招后的高校专任教师增加了12.46万人。但是,与全国普通高校学生规模增长近一倍的情况比较,教师总量只增长了31%,严重滞后于学生规模的增长,以致到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师生比骤然增长为18.2%,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继续发展的瓶颈。
  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教师队伍的需求也在相应扩大,且对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也在不断地增强。
  面对高等教育扩招以及高教快速发展的新态势,省属高校师资培训机构处于阶段性的困惑与彷徨状态。一方面,在认真开展常规的师资培训工作,例如:“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助教(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高校骨干教师培训、高校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等;另一方面,对于如何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拓宽高校师资培训工作渠道,丰富培训工作形式,加强和规范职后培训,规划中长期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的蓝图。在困惑与彷徨之余,期望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的政策导人与经费投入,促使省属高校师资培训机构更加明晰工作定位与思路,更好地把握高等学校师资培训工作的方针和战略。
  (二)面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高校师资培训工作处于深思与研讨状态
  高校培养创新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建设需求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和共识。但是,几十年的高等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教育大国已悄然崛起,由高教大国变为强国的呼声和期盼热切而坚毅。然而,面对培养创新人才,转变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仍然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重重屏障。至此,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两大不适应,即: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教育部主管高教杜玉波副部长指出:“要来一次教学方法大改革。教学方法是点燃学生创新才智的火种。要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最基础性工作,大力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   探究性学习从古到今是以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培养目标,以探究学习为基础,体现指导与自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指导思想,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模式。
  然而,我们现行高等教育的绝大多数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始终形成你教我学的被动学习方法,学生也养成了懒惰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探究与创新。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也适应于单一的课堂式、单一的教材,不断地轮回教学。由于高校师资培训弱化等原因,高校师资培训机构依然处于深思与研讨状态。
  (三)面对提升教师理念和能力,高校师资培训只能周而复始地研讨
  探究式课堂教学催生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课堂教学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其次,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善于科研,不断拓宽知识面,把握学科的知识点与知识结构,适时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创设探究式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分析、探究,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针对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主管部门和高校师资培训机构必须有计划、分层次、按类别地对广大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技能培训,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增强课堂教学的科学与艺术,尽快适应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在教材内容、知识结构、课时设计、甚至教学大纲的修订等一系列教与学的问题上,都得打破常规进行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所以,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学者,都必须深刻认识到“打破原框架,构建高校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全面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着眼点”。
  但是,作为担负高校教师业务培训的省属高校师资培训机构,面对现行高等教育的形势和要求;面对新进教师的教学规范、教学技能存在的不足;面对广大中青年教师的职后的培训提升问题,还是缺乏相关的新政策、新制度、新措施与经费投入。所以,高校师资培训只能处在研讨中。
  (四)面对《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教育30条意见》,高校师资培训机构在困惑中寻求拓展。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教育30条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了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北师大校长钟秉林教授指出:“高校教师发展,尤其是在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方面,现状堪忧。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不能适应现实要求。如果不引起重视和解决,必然会误人子弟。中青年教师在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基本上放任自流。”钟秉林教授还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预算中要大幅增加高校教师职后培养培训的经费,高等学校应多方筹资用于教师职业拓展;要加大高校教师的职业拓展和教学状况的调研、分析,提炼问题;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进行相关政策研究,加强对高校教师发展的政策指导和项目引导”。
  面对《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教育30条意见》,省属高校师资培训机构,同样对当前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素质状况、教学质量、教师培训及提升等存在的问题,都已达成共识,在日常工作过程也都在积极的努力和探索,甚至是呼吁,急切期盼能为所属地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加强和完善教师职前、职后的培训与提高,做出更多的努力,更好地履行“师培”机构的职责,健全和拓展省属高校师资培训工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履行部门职责。
  但由于较长一段时间,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弱化了高校师资培训机构,缺乏相应的新政策、新措施,以及师资培训管理归口等问题,高校师资培训工作停滞不前,明显滞后于现代高等教育对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的需求。
  三、省属离校师资培训机构的职能职责应强化和履行
  (一)强化省属高校师资培训机构的职能职责,协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创培训工作新局面
  组织管理、调查研究、信息交流、咨询服务是省属高校师资培训机构的四大职能。由于主管部门的重视管理等原因,“师培”机构除了常规培训工作,其他工作职能职责开展还不尽如人意,即使是调研或了解掌握一些问题,也无法得以进一步的完善和落实。
  面对现代高等教育对师资的要求,高校师资培训机构必须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积极争取政策与经费;积极协同配合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共同把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工作全面铺开,把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培养造就各类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骨干和领军人才视为己任,同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课题立项调研,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汇报问题、解决问题,扭转教学改革工作、教学质量工程工作更多地停留在基本的课堂规范和一般性的评价,忽略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模式。
  《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教育30条意见》也都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对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同时,应该也必须重视和发挥全国片区、省属高校师资培训机构的职能职责与引领和辐射作用,重视和加强省属高校师资培训机构建设,并以此为中心,保障政策、提供经费,建设适合本地区高校特点的本科及高职高专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培训及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省属高校师资培训机构的协调、统筹、管理、引领与辐射的职能职责作用。只有充分发挥省属高校师资培训机构的地位作用;协同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需求;统筹相关高校的专家组成调研力量;选聘教学名师或企业高工、高管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素质和教学质量,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二)全方位制定教师职前职后的培训规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
  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孕育了传统的培训格式。但就高校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现状,由于教学编制、教学管理、师德师风建设和培训等种种原因,青年教师一进高校就担负教学任务。事实上作为高校刚刚毕业入职的新教师,对新到学校的办学历史、专业特点、教材建设、教学规范等情况了解甚少,且绝大多数教师是非师范类毕业的,他们既没有学过教育理论,也没有接受规范的岗前培训,又缺乏老教师的传帮带,就匆匆上岗教学。教学效果自然是不尽如人意,甚至是误人子弟,更谈不上探究式、讨论式课堂教学。
  省属高校师资培训机构应协同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紧紧依托相关学校和培训基地,实施“面向全员、注重实效、规范培训、分类提升”的原则,制定和规划“岗前培训、职后提升、骨干培养的实施细则。针对1—3年入职的新教师,必须经过严格规范的岗前培训、校本教育,切实执行教研室传帮带和助教制度;提供名师讲坛和网络精品课程的交流平台;3—5年内教师必须参加教学技能技巧、科研能力、专业学科、个性化教师教学发展、课堂教学艺术等综合能力的提升训练;5—10年内,协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相关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师资培养规划以及各校各专业学科发展的需要,通过高级研修、国内外访学、建立国外(境外)培训基地等途径,遴选培养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以及应用型专业骨干教师。
  在严格培训培养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制定有效的组织措施和管理制度,将各类培训培养成效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岗位确定、聘任、教学科研成果的评定等紧紧挂钩,确保培训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此外,还必须重视管理干部尤其是教学管理干部的教学理念、科学管理、服务意识的培训。
  (三)完善和改进当前高校师资培训模式与教材内容
  根据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要求,从1996年开始,为进一步提高普通高等学校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高等学校新教师必须参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4门理论课程的岗前培训。十几年来,各高校师资培训机构积极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工作,对岗前培训相关问题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在培训过程,不断研讨、不断总结、努力完善,力求培训班的教学质量。
  但由于岗前培训和高校师资培训工作较长时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原有的教材内容已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和时代的需求;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课时设置、教学评价等问题都需研讨和完善。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编写岗前培训的教材;共同研讨培训模式,注重基本原理讲授和专题讲座相结合;增加教学实践观摩与互动环节;增加教学法原理、课堂教学艺术、多媒体教学技能与课堂应用的培训,全面改革岗前培训模式;把岗前培训工作与探究式课堂教学合理对接。
  (四)教育行政部门应归口统筹高校师资培训工作
  作为培训职能的省属高校师资培训机构,其职能职责是要担负辖区高校师资、管理干部队伍的培训工作。而辖区高校有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两者之间的办学要求、干部、师资培养、教学规范等既相同又有区别。但最为关键问题是师资培训工作多出口管理,给现实培训工作的开展带来交叉和不便。特别是高职高专学校的管理干部与师资队伍的培训,往往就因为行政隶属问题,培训工作沟通协调难度更大。因此,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能理顺归口高校师资培训工作,加大对高校师资培训机构的领导力度,重视发挥高校师资培训机构的职能作用,提供相应的政策指导,以项目带经费,全方位提高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的质和量,为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素质与能力,为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和履行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的职能职责。

推荐访问:师资 培训机构 展望 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