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平台的创设与提升对策 福建省高校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目前福建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对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为青年教师成才创设平台、营造氛围,并从青年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高校青年教师成才的提升对策。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平台创设;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1-094-03
  近两年,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培养、引进、使用等三个方面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支优秀青年教师队伍,发挥高校在海峡西岸建设中的人才高地作用,为海峡西岸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做法和措施
  1 贯彻《纲要》精神,把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福建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福建省2010~20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闽政[2009]25号),向全省各高校印发《关于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的意见》(闽教人[2010]28号)和《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的通知》(闽教人[2010]42号),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队伍管理,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尤其是提升教师的学术道德以及学术规范水平;建立师德建设工作评估制度,并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通过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树立教师职业道德情感、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等,进一步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启动师德建设工程,实施六项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例如:优秀青年专任教师担任班导师制度等,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局面。
  2 树立全面人才观,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培养校本教师齐抓共管。(1)引进急需。各高校修订完善《人才引进暂行规定》,在重点引进领域、引进对象、条件、待遇、配套支持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依托国家和福建省各类中青年骨干人才项目,实施“拔尖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学术骨干引进与培养计划”,重点引进了一批在本学科领域崭露头角、极具发展潜力的年轻学术骨干。通过引进紧缺急需青年高层次人才,直接带动学校相关科研领域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2)加强内育。在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重视校内中青年人才的培养,重视学术梯队建设。依托国家有关部门及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有关人才项目,设立青年教师培训基金、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专项经费、青年基金、育苗基金、科研启动经费等专项经费,通过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学位提升计划”、“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外派访学计划”、“国际学术交流计划”等,为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创设发展平台,壮大了学校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完善高层次创新人才、青年骨干教师、新教师培养等三个层面的人才培养体系。(3)助推成长。一是加强新教师参加福建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参加学校和院系组织的岗前相关培训,帮助高校新任教师尽快转换角色、摆正位置,为尽快适应高校教学工作做好各项准备。二是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为青年教师尤其是助教配备思想作风正派、治学严谨、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高职称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进行指导和培养,发挥导师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尽快过好教学关和科研关。三是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各高校通过成立教学督导组和专家组,加强青年教师听课工作;鼓励青年教师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访学研修等方式更新、拓宽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开展青年教师英语、计算机、多媒体应用、试卷的编制与分析等教育教学能力的技能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水平。四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本学科和行业特点,提倡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夯实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鼓励应用型专业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分批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实践累计时间至少半年。通过专业实践,加强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以促进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积极考取国家认可的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专业(行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 发挥团队协作力量,为青年教师成长创设发展平台。(1)以创新平台和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以交叉学科为纽带,围绕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完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和科研特聘岗的激励机制,通过“选拔-培养-晋升-再培养一成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模式,加大学术团队与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2)通过省级和校级教学团队建设,吸收青年教师参与,不断优化团队梯次结构,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加强梯队建设,共同开展教学研讨、经验交流和教学资源开发,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促进学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积极创造条件,营造青年教师成才、稳定和发展的良好氛围。(1)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加强岗位聘任的顶层设计,实行关键岗位聘任制度,建立起以竞争、激励、流动为核心和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用人制度;建立有效的服务保障机制,对引进人才开设绿色通道,对他们的发展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主动为他们提供家庭安置、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让引进的优秀人才尽快投入工作。(2)树立全面的人才观。既重视培养、引进和用好教学、科研方面人才,也重视培养、引进、用好管理、经营、后勤等方面的人才。在人才问题上,提倡“水涨船高”,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3)学校为教师脱颖而出积极创造条件,评选青年学术后备人才;为教师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如提高学术津贴、资助出席学术会议、资助发表论著;举办教学质量月活动,评选青年优秀教师、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4)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多出成果,设立奖教金,奖励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遴选校级“教学名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福建省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各方面取得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着深层次问题,例如,青年优秀拔尖人才总量偏少,学科分布失衡。青年教师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现象。青年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偏低,体制机制有待创新,队伍建设经费仍显不足。青年教师的团队效应不明显、竞争力不足,学术群体的创新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建设任重道远。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受高校性质及地缘因素限制;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相关的配套措施不足;青年教师访学进修愿望不够强等因素。
  三、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思路与主要举措
  1 统一认识,科学谋划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把培养、用好青年教师作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部门都要关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主动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战略。把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服务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中青年人才成长规律,统筹抓好高校现有中青年骨干教师与引进人才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现有中青年骨干人才,同时大胆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建设一支具有不同素质能力的、满足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要求的中青年教师队伍。
  2 扎实推进重点人才项目建设,造就高水平青年骨干队伍。依托国家及福建省重大人才工程,围绕人才引进、提升、培育、扶持等内容,实施以人才强校为宗旨的“拔尖人才培育与引进计划”、“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百名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扶持计划”、“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等人才建设项目。在优势学科领域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富有创新能力、能组织带领一批人协同攻关的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加强两院院士、“千人计划”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依托各教学、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梯队建设,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形成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强化青年骨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中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水平。
  3 提升队伍国际化水平,增强青年骨干人才国际竞争力。组织实施“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计划”,统筹处理好国内与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开发的关系,把提高现有中青年教师队伍国际化素质作为推进人才国际化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加强与境外高校、科研和培训机构合作,以教育培训的国际化推动人才国际化。充分利用国家公派、校际交流、单位公派、富闽基金等多种渠道和友好合作院校、校友网络、合作项目等多种资源,选派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青年骨干人才到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访学进修或进行科技合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拓宽人才国际视野,强化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学术竞争意识和国际交流能力,促进中青年骨干人才融入国际竞争。
  4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从管理层面上增强服务意识,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健全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和保障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重视发挥各用人单位在培养、引进、稳定人才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动员各方力量协调一致做好人才工作。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实施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更加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政策、鼓励人才创业创新的扶持政策、更加开放的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提高人才的管理、服务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等运行机制,把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把中青年骨干教师吸引和聚集到学校事业中来。
  5 加大经费投入,建立队伍建设经费动态增长机制。优先保证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提高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经费在人才队伍建设总经费中的比重,确保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经费的落实并逐年增加。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和福建省有关人才建设项目的经费支持,在重大项目建设中,优先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筹措经费,重视校友资源,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
  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1 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培养项目”。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青年教师是教学科研的生力军和教学骨干的后备军,代表着高校未来发展的希望,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现代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亦即取决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从青年教师的来源来看,高校新进的青年教师绝大多数不具备师范生背景,他们虽然一般具有博士学位,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大多数是一毕业就走上高校教学岗位,没有系统学习过教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也没有接受过严格的教学技能培训。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制定了新教师岗前培训与在职继续教育制度,但这类培训重教育教学理论而轻具体学科的教学法,培训内容较笼统,尤其是忽视了新任教师实际需要;另外,相关培训课程多集中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新教师负担繁重,因而其培训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议教育部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培养项目”,建立对青年教师教学的跟踪培养机制,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2 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人才待遇与服务水平。加大地方高校青年人才资金投入,用于支持高校青年拔尖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阿时尽快帮助解决高校新区建设所欠下的债务,以使高校能够有更多经费投入于领军式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中。
  3 进一步改革职称评审制度。现行的职称评聘政策不太适应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为“海峡西岸”建设服务,就要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建议这类人才在高校保留原有的职称并自行聘任,享受相应的待遇,而不必要求他们转评。
  4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目标管理。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泛数字化”的考核评价办法不恰当,是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根本原因所在。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从教师的自身还是从工作的性质来看都是如此,因而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也不能采取僵化、刚性的量化评价方式。教师劳动在空间上的拓展性和在时间上的延续性,决定了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也应采取灵活的方式,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注重目标管理,淡化刚性的过程管理则是一种受欢迎的管理方式。
  5 适当提高高校高级岗位比例,给高校更多的用人自主权。对现行的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中,上级文件规定对于一些对岗位总量、最高等级结构比例有限制的高校,可设立“特设岗位”,但“特设岗位”仅适用于引进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因此,建议将“特设岗位”措施的适用面扩大至本单位的现有优秀青年人才,为本单位的青年优秀人才成长疏通职业发展通道。
  6 加大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和新教师专业化培训工作。由国家提供更多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青年骨干教师、新教师学位提升、国内外进修访学等。增加出国留学奖学金项目的资助名额和资助金额,采用联合资助等多种模式派出访学,鼓励更多的骨干教师到国外留学或学术交流,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
  7 加大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提高中青年教师生活待遇。虽然近年来高校教师的收入,在整体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青年教师由于参加工作时间短,职称低,收入普遍偏低,他们普遍感到其经济收入不能完全体现其自身价值,付出的劳动、创造的成果同得到的报酬不成比例。同时,青年教师面临着组建家庭、孩子教育、照顾老人等种种压力,加上住房改革、医疗改革,受影响最大的又是青年教师,不少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精力分散,不能安心工作。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待遇不解决,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愿望有可能付诸东流。政府和学校要为优秀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学科带头人梯队的建设,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教师成长提供优越的生活保障。

推荐访问:福建省 创设 成才 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