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任务式”教学初探】信息技术应用性考任务1

  [摘 要]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探索适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准确把握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注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和探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愿与同行们交流。
  [关键词] 学科特点 信息技术教育 教学方法 创新
  
  中学信息技术“任务式”教学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新学科,在教学中如果仍采用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模式进行教学,不但会使直观生动的计算机知识反而变得抽象、呆板,更会使学生已疲惫的大脑僵化起来。学生听课时更会感到被动乏味,这样给教与学两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很大的。
  近一时期以来,广大任课教师为有效地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都在积极实施教学改革,提出了任务式教学的教改新思路,笔者认同这一观点,也可以说这与自己的多年来的教学教改实践是不谋而合。
  《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指导》中提到,任务式教学模式,就是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给学生布置相应难度的任务,要求学生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并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 充分利用教材上或师生共同收集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处理内容,由教师巧妙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溶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实际上机操作中去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关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则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以下是笔者教学的两个实例:
  实例一:在讲解WINDOWS中的“回收站”时,给学生的任务是:
  1、两个没有用、可以删除的文件(可以教师指定),删除它,然后观察文件原来所在位置和“回收站”,看这两个文件被删除后哪儿去了?
  2、对“回收站”中前面刚删除的两个文件,将其中的一个文件再在“回收站”中进行删除操作,而另一个进行还原操作,然后再观察文件原来所在位置和“回收站”,看看这两个文件又有什么变化?
  3、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互相讨论;
  4、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操作总结发言,题目是:“回收站”的作用。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实例二:在WTNDOWS中的“画图”软件的教学中,我不是象以往那样先讲解“画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再让学生画幅美丽的图画,而是在介绍一下“画图”的界面之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
  1、在WTNDOWS中打开“开始”――“附件”――“画图”按钮;
  2、用鼠标指向工具栏中的各个工具,了解各个工具的名称;
  3、打开菜单栏中的“帮助”菜单,自学几种基本图形的画法及填充颜色的方法;
  4、用自学的画法及填充颜色的方法画出一幅图画。
  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同学在生动、具体的任务驱动下积极进行查阅、思考和探究过程当中,学生之间积极开展起了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的查阅、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索和实践,及时带助学生解决操作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
  实践证明,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与体验,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只有经过自身探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深刻理解,扎实掌握。而任务式教学,正是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学科特有的优势,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所学知识技能能够及时得到应用,并在应用中使知识得到及时印证、体会和巩固。同时又能使学生对没有理解的内容产生再认识的渴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任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起到了应有的引导、帮助、释放和促进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培养了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诸方面的素质。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初探 中学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