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世界飞扬丹心千古永存 千古永存是什么意思

  她洪亮、甜美的歌声滋润着国内外亿万人民的心田,她教育出来的学生黎信昌、李双江、吴雁泽等享誉歌坛。   她曾荣获国务院第一次颁发的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的奖励。
  从1964年起,她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熠撰文道:“她是中国20世纪音乐史上声乐艺术领域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2009年为纪念她诞辰100周年,题词赞扬她:“歌声飘云霞桃李竞芳菲。”
  在中共中央吹响“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号角的时候,笔者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部原副部长管维拉少将在北京万寿路的寓所里,请他介绍了这位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也是他的母亲喻宜萱的事迹。
  音乐熏陶成长 赤子忠心回国
  喻宜萱1909年9月6日生于江西萍乡福田清溪一个书香之家。喻宜萱从小受到家乡自然风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艺术和文史有浓厚的兴趣。她念过私塾和萍乡县立小学,16岁时考入南昌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由于她天生嗓音洪亮,并从小就接触到音乐,在班里她的音乐课成绩非常突出。1928年春,她遵从父命考入了刘海粟任校长的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图(画)音(乐)系学习钢琴。入学不久,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奠基人之一李恩科发现她的声音条件非常优异,遂让她跟随自己学习声乐。1929年夏,她考入了蔡元培和萧友梅创办的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师从外国专家学习美声唱法。经过一段时期的艰苦磨炼,埋头学习,喻宜萱终于从心底里爱上了音乐,并加固了把音乐作为终身事业的信念。1933年夏,喻宜萱以优异成绩与另外两位同学成为我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的首届毕业生。
  1935年夏,喻宜萱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文学院音乐系,主修音乐和教育的研究生课程。留学期间,她还在纽约、费城、旧金山、佛罗里达等地举行独唱会和广播演唱,曲目包括中国民歌和抗日救亡歌曲,受到各界人士的喜爱。学业完成后,美国朋友劝她留在美国,但她想到抗日战争中危难的祖国和困苦的亲人们,毅然于1939年秋乘船绕道越南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
  回国后,喻宜萱先后担任过成都金陵女子大学音乐系教师、恩施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和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教授兼音乐系主任。1948年秋,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派,她去法国、英国、意大利和瑞士开始为期一年的音乐教育考察。她参观访问了巴黎音乐院、英国皇家音乐院、罗马圣・切契利亚音乐院、米兰威尔弟音乐学院、日内瓦音乐院。这些音乐院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广泛的教材和各自的一套体系,对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启示。考察结束在她准备回国之际,新中国即将诞生。有些外国朋友劝她留下来,并帮她筹备在欧洲各国巡回演出,也有人劝说她去台湾。当时,虽然她对中国共产党还不大了解,但她在一篇题为《乐苑生涯漫忆》的文章中写道:“我只有一个念头:祖国高于一切,我身为中国人。决不能长期离开生养我的土地。”她由伦敦乘船经香港,于1949年10月中旬回到天津。
  喻宜萱从天津到北京不久,政务院派人看望并邀请她参加中南海怀仁堂的演出。在1949年11月初回国的第一次演出中,她荣幸地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并受到总理的亲切关怀。早在1946年,湖北省政府在武汉设宴招待军事调处执行部三人小组时,被邀请作陪的喻宜萱正好与周恩来总理同桌。在宴会后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她演唱了几首中外歌曲。那次总理虽未与她交谈,但已记住了她。这次在怀仁堂,总理一眼就认出了她,同她亲切握手,询问她什么时候回国的,是否已安排工作,以及家庭和孩子的生活情况。这使她非常感动。在她心中漾起了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无限崇敬之情。
  歌声感动观众 教育成绩辉煌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喻宜萱怀着促进人民对音乐的认识、在人民群众中普及音乐的目的,决定专门从事演唱活动。她先后在成都、重庆、南京、杭州、兰州、迪化(今乌鲁木齐)、上海、武汉、长沙、广州、香港等地巡回举行独唱音乐会,受到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1947年夏,她在兰州市郊五泉山脚下一个空旷的三面环山的峡谷里,举行了一场免费露天音乐晚会,接连演唱了20多首中国歌曲。对这次音乐会的评价,当时主政西北的张治中将军在他的一篇回忆录中写道:喻宜萱“还特地在五泉山谷内大规模地举行独唱会,参加者达二三万人之多,盛况空前。内地如上海、南京报纸都大肆宣扬,有用这样的标题:《管夫人的歌唱风靡了西北人!》”。《兰州文史资料选辑》1985年2月第三辑刊登的柴木兰回忆这次独唱会的文章写道:“每曲演唱毕,群众均报以热烈掌声。人人洗耳静听,会场秩序之良好,前所未见。直到夜十时后,才由主持人宣布晚会结束。然而管夫人动人的歌声,还在五泉山下回荡,确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给兰州人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她演唱的一些歌曲,也长期在兰州人民中流传。”
  管维拉将军说:“解放后,母亲很快接受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针,这符合她一生中追求在人民群众中普及音乐的思想。”上世纪50年代,喻宜萱经常同中央音乐学院的师生们一起到街头、茶馆、公园、农田、水库工地等地方为人民大众演唱。1953年,她到山东长山岛探望在部队服役的管维拉,恰逢部队在大操场上举行有一两千军民参加的联欢晚会,请她演唱。在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情况下,她为大家清唱了几首中国民歌和苏联歌曲,受到热烈欢迎。朝鲜战争停战后的1953年冬,她随贺龙总团长率领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不顾艰苦的环境,冒着严寒,在山洞里,在满是战争痕迹的临时搭起的露天舞台上,满怀热情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演唱。她把能够为祖国最可爱的人演唱看作“是我一生中的光荣”。
  新中国成立不久,喻宜萱被聘请为新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和声乐系主任,1961年又被任命为这一学院的副院长。为了干好工作,她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她不仅学了不少在解放区流行的歌曲和各地民歌,还虚心汲取民间、民族声乐艺术营养,多次请教河北梆子名家韩俊卿先生,多次聆听京韵大鼓名家骆玉笙先生的精彩演唱。音乐学院建院初期,教学条件较差,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教材缺乏。她利用到欧洲考察时期所获得的经验,对欧洲一些音乐学院的教材进行了选编并用到教学中去。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她将中外适用的曲目结集成册,先后出版了《中国歌曲》(一至四集)《独唱歌曲集》《中国声乐教学曲选》,以及《法国艺术歌曲》《外国歌曲选》《西班牙歌曲集》《西洋歌剧咏叹调选曲》(一至五集)等数十册国内外声乐教材。1990年,她与另一教师翻译出版了《法国艺术歌曲歌词译词》两集(共90首)。1991年上学期,她又翻译出了16首德文歌词。这些中外教材为建立一套有一定特色、适合我国声乐教学需要的声乐教材体系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管维拉将军对笔者说,从2000年起,母亲不顾90高龄。又开始了对西欧艺术歌曲的编译、出版工作。她从德彪西、拉威尔、柏辽兹等13位大作曲家的作品中选出了240多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编成8部外国艺术歌曲集,为音乐院校培养人才,为歌唱家演唱、学习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办好教育必须要有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喻宜萱担任声乐系主任后,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她首先聘请了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如沈湘、蒋英、王福增、李维渤、尚高骧等来任教;接着从历届毕业生中挑选适合教学工作的周美玉、叶佩英、王秉锐等留校任教;还选送优秀教师和学生如郭淑珍、黎信昌、吴天球等出国深造,并陆续请进了一批钢琴伴奏教师。这样,声乐系终于建起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教师队伍。她还十分重视研究、总结声乐表演理论、技术训练、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经验和问题。1957年,在文化部召开的全国声乐教育工作会议上,她作了《几年来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总结了我国声乐教学的基本经验。
  采获各种荣誉 不忘父老乡亲
  由于喻宜萱的歌声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和她在工作中的优异成绩,她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参加社会活动、国际交往的机会。她曾被推选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委(后任顾问):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大会:1951年赴捷克斯洛伐克参加“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1953年赴芬兰赫尔辛基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1955年赴瑞士洛桑参加世界母亲大会;1957年随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苏联四十周年国庆观礼:1957年7月和1960年6月先后应邀担任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声乐比赛和柏林舒曼国际音乐比赛的评委;2001年5月,获中国文联、中国音协颁发的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2007年9月,在她98岁高龄时,获中国文联第六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
  喻宜萱是第一位和经常演唱《康定情歌》的人。她美妙动听的歌声,不仅使我国广大群众喜爱和知晓了这首歌曲,还使它走向了世界,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推荐的十首最具影响的民歌之一。为此,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康定当地领导和代表。专程到北京拜访她,献上洁白的哈达,授予她“康定荣誉市民”称号。
  2009年7月11日,在江西萍乡举行的“永远的歌声――纪念喻宜萱诞辰100周年音乐会”上,她的学生、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接连演唱了4首歌曲。还动情地说:“喻先生用她的爱国爱人民的精神和真诚教育了我们。她教我们把歌声融进我们的血液,变成我们的血肉,用我们的心去唱。我们要继承喻先生的遗志,好好为中国歌唱,为人民歌唱。”
  喻先生16岁离开萍乡后。因工作太忙及老年时严重的眩晕症拖累,一直没有回过萍乡,但她一直思念着家乡,思念着父老乡亲。管维拉将军说,母亲最爱提及的就是家乡和在家乡度过的童年。每当见到家乡人,她都十分高兴。从不相识的萍乡音乐学子找到她,她不但细心指教、点拨,还找名师为他们指导。乡亲们写信求教,她从不敷衍,总是一丝不苟地亲自回信。
  2008年1月8日,喻先生以99岁高龄辞世。按照先生的遗愿,管维拉将军等子女将她的骨灰撒进了她当年回到新中国时最先登陆的地方――天津海河口的浩瀚渤海中……
  责编/木艮

推荐访问:丹心 永存 千古 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