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卫.萨利(David,Salle)的新表现主义绘画】大卫霍克尼ipad作品

  摘 要:大卫・萨利是20世纪后半期美国新表现主义最有争议又不可否认的艺术大师,他与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巴塞利兹、基弗齐名。他多以抄袭和效仿的方法把各种不相关的内容混合在同一个主题中来创作,在创作中使用不同风格、空间、色彩和手法,造成了画面的不和谐关系。正如印象派绘画大师雷诺阿一样“写实主义和学院主义奇怪地混合起来”招致技术方面的非议。
  关键词:表现;表现主义
  中图分类号:J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108-02
  
   大卫・萨利(David Salle)1952年生于美国俄克拉马州诺曼,1972年获瓦伦西亚加州艺术学院硕士学位。1975年首次在洛杉矶办个人画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当代新表现主义最有争议又不可否认的重要艺术家之一。艺术理论家弗雷认为将萨利这样“冷静”的艺术家归入“新表现主义”是不妥的,认为他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表现主义特征,但是他的作品曾多次与其他美国新表现主义以及德国新表现主义巴塞利兹、基弗的作品一起展出过。所以像阿纳森这样的艺术史家也将他列入新表现主义来讨论。
  萨利的绘画是从传统艺术的逻辑思维中解放出来的,看似充满着随意性,其实是故意破坏精心构思的痕迹,而不在意作品是否呈现真实性。《模范卡顿》(Model Cotton )由大小五幅不相干的图像相接、叠加而成,双联画在画中作为主体,好似一幅毫无关联的随意拼贴画。但是隐含了内在的逻辑:著名音乐家基姆斯・卡顿(James Cotton)的典型形象被安置在画面上方,下方埃及神像象征了卡顿在大众心目中的位置,而原始的野猪和丛林图片,也许象征了卡顿那沙哑嗓音的略带粗犷、叙事般的说唱斑驳的、尘封的往事。画面以类似于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诙谐、混乱又在内容上表现了思维的连贯性。他的画中常表现美国当代社会的荒谬、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疏离、失望以及不平等和暴力等,这些恰恰抵消了他所使用的形象、空间、色彩、肌理和风格给人的混乱感。对于萨利来说,似乎唯有这种手法才能充分描绘出美国社会现状,把一切不和谐被统一在画面中,令观者沉思。《假发商店》(Wig Store,1987),由两个完全独立不相干的画面构成,其中一幅是假发商店的场景,人物被拉长、色彩明度对比加强、狭小空间拥塞了多个物象,但充满了冷漠、萧疏之感,另一幅是完全不同的内容和色调――一个做着拿枪姿势的年轻女性,但是,所握的并非是枪,而是一把提琴,黑白造型,有金属般的质感,这是机械工业时代形成的绘画风格,是萨利借用现代主义常见手法进行杂糅表现当代艺术。两幅图像被并置,并叠加以传统绘画中的果篮和现代感的素描效果,看似无章法的拼凑,却表现了当下美国的社会生态及生存的现状。
   萨利系统地接受了传统学院式的教育,研习了艺术史,对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有着透彻的了解;在其接受艺术教育和绘画训练的同时,又正值概念艺术全盛时期,共同影响着他的艺术取向和创作思路。他的具象作品使用大胆的搬用手法,把互不相关的因素融合在一起。这些被聚集在一起的形象来自于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在他的双幅画布构成的作品中形成具有对立性的主题和宏大的气势。他显然已经从传统现代主义绝对而狭隘的逻辑中解放了出来,并明确的表现了一个令人酸楚的支离破碎的世纪末时代,所使用的大师级手法令人惊叹折服。萨利的题材多变,女性、宗教,和不同历史阶段的物象、事件、故事、场所等多样并存,自然主义的照相绘画技法、抽象表现主义的风格,混杂着的社会景象,相互叠加产生混乱的空间结构,反映了复杂的美国社会现实:是现代社会与现代文明令人迷惑的全部视觉现象的具有代表性的例证。他的巨幅绘画常常由双联画和三联画构成,大型、浮华的绘画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爆发力,表现于外的却是内敛的气质。《黄面包》(Yellow Bread,1987),以一正一反被截取的女人躯体为主,头部却被两个古怪的陶器头像取代,其具有的色情意味与幽默,消解了传统艺术的狭隘,人像近似黑白版画处理,产生的力度感和陶像的轻松背景,形成了冷与暖、紧与松的节奏对比,其对立性和整体的宏大气势,表现出工业机械化时代的特有感受。而这种有意将幽默的生活图片和传统的经典艺术作品在同一画面中进行对比,又令画面充满了强烈的刺激感与冲击力。萨利的许多作品中都含有性感的女人像,而且总是单色调处理,看不到任何流派的色彩倾向,也看不出任何情绪的流露。这些形象,大多来自同一个模特――演员卡罗尔・阿尔密达(Carroll Ahlmeter)。他总是亲自拍摄她的各种身体姿态,并在作品中,通过图片形象的阴影和光线强化的处理,增强了作品的质感和视觉的力度。
   抄袭和效仿的方法是大卫萨利最具特征的表现手法。他的画面形象来自各种不相关联的内容混合在一个主题中。诸如艺术史通俗插图、随手翻阅的通俗杂志甚至性生活入门手册等可被认为是视觉废料的各种图片,这令人想起嘉士伯约翰斯的将古怪、不和谐的形象并置在画面上的独特手法。但大卫萨利把喧闹的令人难以捉摸的混合形象布置于巨大画幅上的作法又是独具胆识的,甚至称得上是狂妄自大。因为这些不相关因素的令人头晕目眩的混合被融入一种惊人的气势,并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具有独立性的新象征风格。这些因素之间犹如梦中般的充满超现实主义气氛,从原来的逻辑关系中割离出来,在萨利的画中充分地重新构成关系,并在观众的眼中形成充满艺术想象力的新颖的意外发现。他们原来的存在与现在的存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新的画面更加意味深长,谜一样的画面空间暗示了现实世界本身的谜。萨利说“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是偶然的”;“先有世界万物之间存在的联系,而后便有我画中的形象之间存在的联系,那些联系并不相同,看不到二者的差异大概是最令人困惑不解的”。各种尖锐的社会问题也是大卫?萨利所关注的。对美国当代社会的荒谬、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疏离、失望以及不平等和暴力的表现抵消了他说使用的形象、空间、色彩、肌理和风格给人的不协调感,似乎唯有这样的手法才能恰当的描绘出萨利所要表现的美国社会生态及生存现状。这一切不和谐被统一在悲伤与失落的情绪之中,足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并将萨利的戏剧化处理有力地转化为沉思。阿恩海姆说过“那种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平衡、和谐等完美的形式的观点,只能把公众映入歧途,或者使公众远离艺术,还会给艺术实践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不管一件艺术品是再现的还是抽象的,只有它传达的内容才能最准决定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式样去进行组织和构造。”因为借用了诸如色情杂志的图片之类有问题的资料,萨利惹恼了一些批评家,收到了相当分量的批评。但批评家们应考虑到在表现现代生活的极度不和谐的意图中,萨利发现了其中的相关性,他所使用形象的最不和谐性使他的主题更为明确、丰富。即使是最不相干的形象之间也有着微妙的必然联系,萨利似乎是在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媒介充斥的时代,如果生活不过是一堆自相矛盾的、外来的、有文化含义的思想与形象;那么,其中的任何东西就完全可以用其他同样有含义的外来思想、形象来理解。这些看似混乱、东拼西凑、令人发笑的形象莫名其妙地充满忧伤。因为,这就是我们所身处的困扰的时代。“戴维萨利以批判的态度把目光对准尖锐的社会问题,还原了这个现实,激起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思考。似是而非的内容以不和谐的形式予以阐述出来反而是协调的”
  
  参考文献:
   [1]约翰.雷华德著.平野、李家璧印象画派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鲁道夫・阿恩海姆 (Rudolf Arnheim)、滕守尧.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1998.
   [3]易英.西方当代美术批评-文选下册[M].徐一锋.和谐,还是不和谐―戴维萨利绘画形式语言及启示[J].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推荐访问:大卫 萨利 表现主义 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