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民:假如可能,办一所收藏木雕的私人博物馆]木雕收藏

  徽州木雕,是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因徽州山区盛产木材,建筑物多为砖木石结构,尤以使用木料为多,木雕艺人便有了用武之地。从元末明初至清末民初,徽商崛起。他们遵循儒家文化传统,在置良田、造豪宅时,往往以木雕技艺雕梁画栋进行内部装修,形成了一股徽州民居木雕艺术装饰风尚,并使其成为具有鲜明的儒家文化特色的木雕艺术流派。
  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木雕艺术也逐渐精朗细刻;入清后,对木雕装饰美感的追求更为强烈。
  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鱼虫、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表现手法主要是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技艺。
  徽州木雕集雕刻、历史、文化、民俗、艺术于一身,在中国雕刻界独具一格,目前许多收藏爱好者已将其视为收藏新热点。著名画家任继民先生算是一位比较有特点的致力于徽州木雕收藏的艺术家。
  任继民酷爱收藏,对艺术品尤其是民间艺术怀有浓厚感情,收藏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艺术品,比如石雕、陶器、绣片、奇石、唐卡等等。出于强烈的个人兴趣爱好,他从2005年起,开始收藏徽州木雕这一并不为大多数收藏家所重视的民间艺术品,当时卖画所得的钱几乎都被他用来购买木雕了。任继民收藏木雕没有比较功利的投资心理,自幼生长于北方的他纯粹是被徽派木雕本身的独特美感、朴实的乡土气息所深深感染和吸引,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时间感”是谈到徽州木雕时常被他提及的一个词。在对木雕品玩和欣赏的过程中任继民感受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像是穿越回一两百年前的时代去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这些承载历史岁月的收藏品恰恰是对抗浮华的最好东西,同时它们也给他的绘画创作带来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表现在具体方面,而是精神的滋润和灵感的点醒。他认为,作为一名收藏家首先要读懂藏品的内涵和意义,而作为一名画家他希望自己的藏品能为创作提供精神层面的营养。
  任继民有个愿望,如果有一天,有机会的话,他希望自己能拥有一所私人的徽州木雕博物馆,让更多人去了解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去分享在欣赏这一美的东西的过程中收获的精神乐趣。
  
  Q:请你谈一下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藏木雕的?收藏的原因、过程是怎样的?收藏的乐趣是什么?你觉得画画和收藏之间是什么关系?
  A:应该差不多是从2005年开始玩这个的。2005年的时候,我的画卖得比较好,卖了画就跑去收这个,算是压抑了好多年的兴趣。以前就喜欢,收了一些1999年或2000年左右吧,在安徽黄山,当时价格也不是太高。后来卖画的钱基本上都用来收这个了。
  这个木雕主要是在皖南,绩溪、黟县一带。
  
  Q:你以前是在北方生长的,很少能看到这些东西吧?
  A:对,根本看不到,没有机会看到,一旦看到之后就特别喜欢。里面有人物故事、有造型,还有岁月的时间感。
  
  Q:还能记得当时买的木雕是多少钱吗?
  A:当时我遇到的那一家是父亲为了培养孩子学习这门手艺,他买了很多精品给孩子做范本,孩子刻完之后,范本就可以卖了,价格都特别高,因为他的眼力也很好,收的基本都是精品,比当时其他人卖的要贵5―10倍。当时我的心理价位也就千儿八百,但是他要五千,少一分不卖,这是2005年时候的事。
  
  Q:为什么喜欢这个,因为它的造型还是它本身就是古董?
  A:好像是因为一种民间的味道、那种乡土气息,有种亲切感,还有朴实的、原始味道。这些方面的原因可能更多一点。
  
  Q:这些木雕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明末清初吗?
  A:对,基本都是这个时间段的,太久的没有。但它的起源很早,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很精美的作品了。明清是最成熟的时期。
  
  Q:这些木雕都是以前工匠的作品吧?像齐白石以前也做过这方面的东西。
  A:对,其实工匠中水平也有高低,有的木匠高手的水平不亚于那些大师,对人物造型,内在情绪的刻画都非常到位。其艺术价值已超越了材质和民间范畴。
  
  Q:那你对这些东西的材料有研究吗?用的什么木头啊?
  A:基本都知道吧,紫檀、黄花梨、楠木、榉木、杉木等。但还是就地取材,杂木为主,高档木材用的少。
  
  Q:现在拍卖市场上有没有这种木雕?
  A:南京有两家拍过了,多是徽州的花板和圆雕。
  
  Q:现在有没有人大批量地收购这些东西?
  A:有啊。我就听说有个江西的做生意的人,他有三间房子里全是收的这种木雕。安徽当地的一个人也是收藏了很多,后来他转收瓷器,可能觉得木雕是民间的东西吧,收藏潜力不是太大。但他收藏的有些确实是精品。不过从经济利益考虑,它的收藏价值可能不如其他的。
  
  Q:就是说升值的空间没有别的收藏品那么大,如果是同样的价格购买的,可能别的涨得更快一些。
  A:这也不太好说,现在有那种圆雕也很贵。有的专家认为木雕这种东西不好保存,价格可能比铜器、石雕的还要高,这也是见仁见智吧。
  
  Q:你收藏的这些东西是都摆起来还是有时候拿出来看看?
  A:以前都摆起来,现在基本收起来的多一些,外面也留几件摆着。
  
  Q:会不会像收藏字画那样,过段时间拿出来鉴鉴品品?
  A:是,这肯定的。特别是有几件经常看,有一些造型啊、有一些角度处理啊非常到位,刀法非常精湛,最起码精神上有一种愉悦。它会让你有很多联想。他们的技艺是怎样传承?对历史故事的理解表现,应该是因人而异吧,他雕刻的杨贵妃一定是他心中的美人吧……
  
  Q:你把玩它们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感觉?
  A:你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一二百年前,那时候的人们的生活氛围和生活状态,能感觉到岁月留下的沧桑。一代代的主人走了,小小的木雕记录了时代气息,叙述着只能想象的故事……
  
  Q:你和朋友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吗?
  A:到我这里来的朋友,我基本都会向他介绍一下,包括比较得意的藏品可以拿出来请他们欣赏,讲解一下好在什么地方。比如这件就很有意思,我头一次见到武松打虎的画面这么有趣,它这个线条相当精美,我觉得这是在技巧上最高的了。
  
  Q:你身边画画的人还有人在收藏这个吗?
  A:我好像没有听说身边有谁也收藏这个。有人不太看重这种收藏,觉得太民间、不上档次。但我不这么认为,也许我这种东西更容易对抗那种比较浮华的东西。
  
  Q:你不是从商业角度去收藏它,只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对吧?
  A:对。主要还是精神上的营养吸收。
  
  Q:你会把它们拿出去卖吗?
  A:这个不太可能,就是自己欣赏着玩吧。
  
  Q:你了解过这种木雕和古徽州当地的文化之间的关系吗?
  A:徽州为什么出现很多大学者,我觉得可能是和这片土地上整个的文化崇尚都有关系。儒家学说在徽州的盛行和发展也深深地影响了徽州的木雕,它也是传播儒家哲学的重要渠道。
  
  Q:这些木雕可能很多都是大户人家流传下来的,因为能盖得起比较好的房子、用得起这些精致的装饰的,肯定都是对文化比较讲究的人家。而我们现在的文化应该是缺少这些东西的。
  A:对,你看这些木雕会让你有种回归田园的氛围,让心能够静下来。现代文化是快餐文化,能够静下心来,体会田园的氛围的机会越来越少。玩玩木雕,回忆古人,聊以自慰吧。
  
  Q:目前,有没有这种专门的博物院?
  A:有啊,我去看过一个私人的收藏木雕的博物馆。假如有一天我有一个馆的话,也把这些木雕都放进去,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来分享。
  Q:你除了收藏这个,还收藏些什么东西?
  A:家具、唐卡、玉器,字画也有一些,比较随意,就是乐趣,不像以前很刻意,喜欢什么收藏什么。
  
  Q:现在有很多画家在做收藏,你从艺术家的角度怎么看待收藏?
  A:我觉得艺术家搞收藏就像正常人喝茶一样,很自然的事情。它不是生意,它是一种营养,精神上和艺术上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你。你可以通过自己的收藏去穿越到那个年代,去理解那个年代人们的思维、生活状态,包括艺术审美。可以作为一种投资,但这不是主要的。如果要把它作为一种财富的投资,可能就改变了这种欣赏、享受的味道。所以主要是考虑它的精神价值。
  
  Q:你觉得收藏家应该是种什么心态?
  A:当然最好是要理解作品的内涵,从艺术角度和历史角度。如果从投资价值方面就容易浮躁。不管怎么样,你要读懂它的意义和价值。
  
  Q:别人收藏你的字画时,你觉得和自己收藏东西的感受是一样的吗?
  A:别人收藏我的字画,我感受最多的就是和我在精神上的沟通和共鸣。有人喜欢你的东西所产生的愉悦可能比你换来多少钱还有价值。我和有的藏家已经成为好朋友了,一直在交往。
  
  Q:当你拿出来给大家看这些收藏的时候,有人可能会赞叹不止,觉得你有机会收藏到这些东西,而自己没有。
  A:算是一种心理满足吧。你有这个机会,遇到了,收藏到了好东西,在朋友面前炫耀也好、交流探讨也好,算是一种心理满足,同时也证明了你的眼力和修养。有的东西别人是不经意的,而你发现了一种别人发现不到的美。这个也是很有意思的。我都是从艺术角度、审美角度去理解这件事,没有考虑市场价值。
  
  Q:这和许多收藏家收藏艺术作品的思路是一致的,其实也不是考虑这个经济价值,而是首先考虑这部作品给自己带来的感受,是为生活增添一种乐趣。
  A:对。关键是这种承载着岁月的东西对我特别有吸引力,一种畅快感吧。说起收藏木雕对我画画的影响,是以人文的这种味道、岁月的产生会潜移默化地渗入进去的。精神层面的影响,我觉得对画家最重要。如果画家不重视这种其他艺术的影响,这画不会长远。你看,木雕是一方面,我对京剧也喜欢,什么版画、壁画,我一般都去欣赏,主要是对我的画有用的东西。有多方面营养滋润的作品,就不会太苍白。
  
  Q:那收藏木雕对你的绘画有什么帮助吗?
  A:精神层面的比较多一点。在敬佩古人的同时,也激发你的创作欲望,在线条的力度上,在表现手法的概括上有很多启发、借鉴。
  
  Q:你会考虑在自己的绘画中融合这些东西吗?
  A:是的,装饰手法、图案肌理都会吸收一些,最难吸取的是那难以说清的“徽”味。
  
  Q:这算是综合的营养。其实不光是对艺术家而言,作为一个正常的人也需要多方面的滋润,这样生活才会更有乐趣,收藏也有收藏的乐趣。
  A:对,和品茶是一个意思,只是收藏的形式感更强一些。乐趣人人都需要,收藏停留在积累财富的层面,如同把品茶当解渴。
  
  Q:中国文化本身好像就是这样很优雅、很慢的东西。
  A:是的,很容易想到代表优雅的艺术门类。京剧、书法、中国画,很多艺术精品是在慢慢“琢磨”中诞生的,也只有慢才能体会生命存在,慢,可以静静地欣赏身边的风景,慢行的笔墨才能出现变化丰富的韵味……

推荐访问:木雕 一所 博物馆 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