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的深度解读]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园西院。在一个静谧的夜晚,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到清华园古井堂附近散步,将一个平常的荷塘描绘得无美不备: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薄薄的青雾、蓊蓊郁郁的树以及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组成了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然而朱先生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又不能心安理得于超然。因此,他在致S君的《一封信》里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源于对生活的挚爱,对国运的关切,作者将淡淡的超然赋予飘逸、美丽、洁雅而风流,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激情、情绪的亢进。再次赏读《荷塘月色》,我们不难从作品深刻的主题、深远的意境、深高的文采中,领略到他那优美文笔覆盖下的高洁的人格、纯正的思想、率真的感情。
   深刻的主题。关于本文的主题,笔者认为行文流露出的是作者对现实的不满,虽是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可以从两个方面谈:其一,朱先生乃一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蒋介石叛变革命,对共产党人与革命青年血腥屠杀这一黑暗现实,使他目瞪口呆,觉得所发生的这一切是“人的意想所赶不上的”(《一封信》)。但作者性格与时代的矛盾又决定了他既深恨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信心不足,就不能不陷于进退失据的困境之中。作者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实源于此。其二,淡淡的冷热对立中蕴含着沉重的主题。“我想着我的渺小,有些战栗起来,清福究竟也不容易享的”(《一封信》)。作者一方面对自由世界心驰神往,另一方面,又对过于狭窄的个人天地感到危机重重,自足与自谴吞噬着他的良心,正如作者所说,“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荷塘月色》,以下若不作说明,均出自该文),这内在矛盾构成了朱先生内心的颇“不宁静”。在《荷塘月色》里,就偶化为“荷塘月色”与“江南采莲”两幅画图(《名作重读》,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一边是“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一边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一边是孤寂纷乱,一边是热闹风流。冷与热、静与动,强烈地颠覆着作者的内心,使他终不能释怀,终究“乐得暂时忘记”(《哪里走》),“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作者的心绪得到还原。
   深远的意境。本文绘景极其细腻,足可见作者对客观物象观察的入微和体悟的透彻。静景虽多,但作者没有停留在作静止的摹写,他说,“若能将静态的变为动的,那当然更乐意”(《自序》)。将荷叶比作裙,让读者想象到荷叶有灵性地飘转;将荷花拟作人,让读者想象到花的娇羞吐翠的神态和美轮美奂的高贵;将荷香转移成歌声,让人感受到满塘的淡泊飘渺、沁人心脾;写流水含情,让人领略到荷塘的清灵与和谐。月光的流泻、青雾的浮止、叶子和花的飘忽、灌木黑影的参差、杨柳倩影的稀疏,构成了繁杂而美丽的图案,于是荷塘在其映衬下更显得风情绰约了。荷塘的四面,重在写柳树,因为树很多,将荷塘重重围住,所以才显“幽僻”,才“阴森森”的,才会让人感到莫名的静与冷。而树梢上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声、水里的蛙声,随意点染。整个画面色彩均匀,动人心魄,怡人肝脾,处处氤氲着优雅、宁静、温馨、和谐的诗意。这正如郁达夫在《导言》中说的“……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
   深高的文采。“风华从朴素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杨振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是对朱自清先生语言风格的高度概括。他常常成功地以“不欧化的口语”(《〈你我〉序》)来绘神状态,表情达意。例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等,均质朴自然,平白如话,不意雕饰,让人倍感真切。
   其二是着意“炼字”、“炼词”,生动准确。“朱自清的所谓把描写对象‘剥开来看,拆穿来看’,其实也就是说要分解剖析,把描写对象解剖为一个一个组成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去观察描写,并且从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触觉等角度去表现描写对象的形状、色彩、质地、大小、数量、气味、声音,以及它们的运动和变化”(杨昌江《朱自清的散文艺术》)。一个“踱”字,写尽了作者悠闲与烦躁、恬静与不安、自由与束缚的矛盾心态,于平寂中含浮沉,于平和中含抑扬。一个“泻”字,不但完好地照应了“流水”,而且打破了“满月”的宁静,使荷塘在满月的光里,生姿生色,美不胜收;一个“浮”字,点活了雾气,使雾的形象通灵飘逸。叠字叠词,深化了物态情貌的形象感。如用“蓊蓊郁郁”形容树的丰姿,以“高高低低”形容树的风貌,用“田田”状写荷叶的繁密,用“曲曲折折”来表示荷塘的层致,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大量叠字词入文,不但丰富了语言表现力,而且声韵和谐,音乐感十足,真正进入了“顺口”“顺耳”“顺眼”的境地(《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
   其三是句式灵活。变式句和常式句的杂糅运用,整句和散句的间替出现,长句和短句的交错更迭,读来平曲自如,气韵通畅,轻重分明,主次凸显,形象细腻动人。例如“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就让树之丰茂得到了强化,为后文叙写伏下一笔。还有“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的歌声似的”等,句式灵活,把“白花”“清香”的韵味体现得酣畅淋漓。
   其四是善于运用修辞与表达技巧。1、譬喻。2、拟人。3、引用。4、以动衬静。
   这就是《荷塘月色》,似珍果佳酿,香飘四野。这就是朱自清,挺直了脊梁,超然而现实。捧读《荷塘月色》,我们分明是在以一颗真纯的心,艳羡着作品的精妙,崇尚着作家的崇高。
  

推荐访问:荷塘 月色 深度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