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效果观察】 呼吸内科主要看什么病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873(2012)03-0298-01   【摘要】目的:讨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以护士长、主管护师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小组,在对我科工作中风险较高的护理工作实施告知制度的同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直接风险管理及非直接风险管理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满意度由89.3%升高为98.5%。结论: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是避免风险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呼吸内科;风险识别;效果
  呼吸内科以老年患者居多,其免疫力较低、重要脏器功能相对较弱、病情重、变化快,是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1] ���[2] �。现对我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护理工作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我院呼吸内科病床60张,护士21名,年龄为20~46岁,其中初、中、高级职称分别为12、6、3名。2007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为1743例患者的服务中有29例风险事故。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识别
   护理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的原因、过程��[3] �。分析本病区近两年风险事件,总结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包括这几方面:年资较低的护士较年资高的护士发生护理风险的概率大,这是由于年资高的护士有更丰富的临床经验、社会经验等,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不强,对医疗风险也不够重视;一些护理人员对专科护理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知应从哪些方面观察与护理,导致病情延误;护理人员不能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操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药品的管理与使用不当也会引起护理风险;患者经济状况不好也是导致护理风险的一个原因��[4] �。
  1.2.2防范对策
   应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使全体护理人员树立法制观念,加强对医疗风险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培训,以降低人为引发护理风险的概率;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时,应充分尊重患者知情权及同意权;保证记录书写规范、清楚、完整。
   可定期组织护士对医疗事故新条例进行学习,分析医疗纠纷个案,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临床工作范例也可作为风险教育的素材,可组织护士每月召开一次讨论会,对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讨论,探讨防范方法,提高护士自我保护能力;强化夜间等特殊时段参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防止不安全因素产生。
   护士作为护理工作的实施者,集中体现了护理质量的水平,而护士自身素质及护理中各项规章制度是护士服务水平的保障,因此应建立并完善各项病房规章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办事;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监控应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成立以护士长、主管护师为中心的质量监督管理小组,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风险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事故、隐患等消除在萌芽状态。
   不仅要提高护士的基本知识技能,还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训,使所有护士都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护士应明确护理安全管理规定,熟练掌握安全管理程序,可在培训中进行情景设计考核,提高护士防范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
  1.3效果评价
   评价护理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记录直接护理风险与间接护理风险发生数量的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差异性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直接风险管理及非直接风险管理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前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与护士的关系更加融洽,护士的风险意识、法制观念得到强化,护理水平不断提高,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投诉率也得到有效控制。经调查,风险管理后患者满意度由89.3%升高为98.5%。
  表1护理风险管理前后风险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n直接护理风险 非直接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管理前 29 16 13
  护理风险管理后 9 2 7
  
  3 讨论
   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防范风险事故与纠纷的重要基础,对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完善落实药品管理制度、物品管理制度及安全管理制度等项规章制度,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5] �。由表1可知,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风险管理对提高病房护理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在风险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对护士职业责任感的培养,使其做到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时始终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将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最终使风险事件数量得到有效控制��[6] �。风险管理小组引导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进行人性化管理,患者满意度由89.3%提高至98.5%。
   尊重病人,履行告知义务,是得到病人信任和配合的前提。经过一年的管理实践,对易发生纠纷的项目于操作前进行告知,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病人自杀及投诉等现象基本杜绝。
   定期进行风险教育是预防风险发生的有效措施。在科室对护理中易发的危险环节进行通报,向护理人员普及风险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更新情况及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的方法等。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的同时,嘱咐患者一些注意事项。
   总之,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是避免风险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雷鸣, 刘德贝, 雷雨婷. 老年呼吸内科病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12): 1471-1472.
  [2]吴雯莉. 呼吸内科老年重症患者常见护理实施干预方法探析[J].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 24(3): 197-198.
  [3]李光华;秦立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8):111
  [4]朱翠琴.临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J].河北医学.2008,14(1):92~94
  [5]方晓娟, 张江平, 曾兆惠.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中的运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13): 251-252.
  [6]姜惠芬, 郑云仙.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 2011, 27(5): 67-68.
  
  作者单位:223001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朱桥卫生院
  (上接第297页)
   包装所特有的瓶盖能够有效避免消毒液在加药的过程中进入瓶内。另外,加药完毕后应注意将瓶内的多余气体排出。
  在插入输液器时,瓶体应为正立,以免药液在进入空气管后向瓶内返流,进而污染药液。
  3.5 保持治疗环境的清洁
   治疗室每天都需进行至少一次的消毒处理,院方应派专人采取固定或不固定时间的方式对治疗室进行通风与湿式清扫,随后进行约1h的紫外线照射消毒。每个月都应对治疗室的空气、操作台进行至少一次的检测,避免因微生物超标而污染药液。
   受科室特点的影响,儿科病房的陪护人员相对较多,所以输液应在床边进行,尽量将患者及其家属疏散开来,以免因人群过于密集而导致空气污染。每天清晨,病房都要进行至少0.5h的通风,并向家属说明相关情况,最大程度的降低探视次数与时间。每日午后,各病房都应进行约1h的紫外线照射消毒,空气检测每日需进行一次,以保障病房空气的清洁度。
  3.6对输液速度进行合理控制
  如果在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四肢发冷、寒战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在对其体温进行测量的同时通知医生前来进行退热处理,滴入速度此时也应适当减缓,待患儿的四肢转暖后方可加快滴速。如果患儿需要进行大量液体的输入,则必须要坚持“先快后慢”的原则,以免诱发过敏或热原反应。
  参考文献
  [1] 聂影坤.儿科输液发热反应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1):286-286.
  [2] 娄春华.儿科输液发热反应的紧急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4):1452-1452.
  
  作者单位:325200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儿科

推荐访问:内科 房中 风险管理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