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摘 要:百年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直接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贯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推上了新台阶。在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新纪元的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特点。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
  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科学社会主义走过了150年的历程,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传统体制到现代体制四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四个既一脉相承又相对独立的新的理论体系。
  所谓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品质,是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实践性、批判性、开放性的品质。
  一、"与时俱进"具有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性的品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且是在不断实践的检验中发展的。理论一旦与实践相结合,就具备了"与时俱进"的品质。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也必须紧跟实践的脉搏,不断更新自己,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有所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实践性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与社会实践以及具体的历史和时代条件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它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不竭的创造活力和具有蓬勃的生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性品质告诉我们,要保持理论的科学性,就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
  二、"与时俱进"具有科学社会主义批判性的品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批判性,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石之上的。科学社会主义不仅以严格的批判态度对待各种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思想、学说、倾向、思潮,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而且还以严格的批判态度对待自己,以保持科学的纯洁性和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恩格斯从来不把自己的理论看成是终极真理,相反,他们总是根据实践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自觉地以批判的精神来对待自己所作出的结论。自我批判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必要条件。科学社会主义的自我批判,是为了实现与客观实际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理论创新。可以说,这正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规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都毫无例外地遵循了这条规律。
  三、"与时俱进"具有科学社会主义开放性的品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不是固步自封的,而是自觉地接受、吸收一切优秀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它在其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在不断地吸收历史上和同时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价值的思想成果。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正是因为它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科学社会主义从来不认为自己已经一劳永逸地结束了人类对永恒真理的认识;相反,它认为自己只是通过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们开辟了通向客观真理的道路。我们运用这种观点来观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就会鲜明地感受到这一理论的开放性特征:它既不自我封闭,拒绝吸收各种有益养料,也不固步自封,终止自己的前进步伐。科学社会主义的这种开放性特征,也决定了它永远和历史的、时代的、现实的需要紧密相联。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与时俱进"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性、批判性、开放性理论品质的新概括。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近一百年来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符合历史逻辑的科学理论;是当今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真理;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飞跃,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是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世纪的新征途上,邓小平理论是唯一的科学指导思想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是21世纪的旗帜。
  中共十五大报告科学地论证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可以这样理解为:从中国近百年历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一百几十年发展的历史深刻地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地位。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
  首先,这是对十五大高度评价邓小平理论的解读。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在我们党的文献中,讲一个理论作这样高的评价是罕见的。从党的文献研究角度看,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高度评价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我以为,是可以解读为它是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新形态的一个参照的。
  第二,邓小平理论作为发展中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模型,是可以视为科学社会主义观的一个新形态的。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立足于当时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来作分析的。我们不妨将马恩关于社会主义的那些设想,即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观,视为那个时代的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理论模型。
  目前世界上的国家,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除少数为发达国家外,绝大多数属于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果将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观视为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模型,那么邓小平理论则可视为发展中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模型。当然,对于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并非自邓小平始。应当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就开始了这条道路探索的艰难历程。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进行革命,并走向或转变为社会主义,这方面有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一些国家革命胜利的成功经验。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尽管苏联有四分之三世纪的历史,东欧国家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最后还是"其亡也忽焉"。就我们国家言,尽管我们党的探索在党的八大前后有良好开端,以后也积累了不少好的和比较好的经验,但它经历了20年的曲折和挫折。从理论上说,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发展形态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目前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在坚持社会主义,也有自己的许多独特经验。但就建设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就而言,中国被公认为取得了最大的成就,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成功的。
  第三,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观点具有原创性,突破了马恩科学社会主义观的上述核心理念。这是邓小平理论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新形态的最根本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柴尚金.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之比较[J].社会主义研究,2000,(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高放,李景治,蒲光良.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与现实[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乔改霞(1985.11-),女,汉族,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人,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

推荐访问:中国 科学社会主义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