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是谁提出的 [坚持执政为民,力保群众利益]

  洛阳市西工区红山乡位于洛阳市区西北部,东与老城区相连,南与涧西区隔河相望。310国道、陇海铁路横贯东西,小浪底专线穿境而过。辖区面积31.8平方千米,18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总人口3.3万余人。
  如何实现红山乡东部各村跨越式发展,是各级领导一直思考的问题。2011年初,洛阳市西工区委、区政府将红山乡城郊村改造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改善民生的“重头戏”来抓,对蒋沟村、上寨村、后李村实施整体开发改造。三村总占地面积1981亩,1372户,约4000人。根据控规,总拆迁面积约7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30余万平方米,总投资近70亿元。
  自西工区红山乡城郊村改造工程实施以来,改造指挥部本着“和谐拆迁、快速拆迁”的目标,科学谋划、严密部署,在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协议签订,房屋拆除工作稳步有序地推进。
  实行“五严”制度,着力建立一套强而有力的工作机制。城郊村改造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由于触及各方利益,被村民称之为“第二次土地革命”。为确保改造工作顺利进行,西工区委、区政府实行“五严”制度,即严格签到制度及请销假制度、严格每日例会制度、严格政策标准、严格分包责任制、严格日通报制度,从而为城郊村改造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坚持公开公正,确保阳光操作。红山乡城郊村改造把拆迁中的每一项决策、每一个步骤全部放在阳光下运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对群众最为关心的建筑面积、地面附着物、农业人口数、签订协议顺序号、搬家交钥匙顺序号、挑选安置房顺序等情况进行公示,通过设立意见箱、监督电话、现场反映等多种形式接受群众对公示结果的监督,同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村民代表对城郊村改造进行全程监督。
  通过宣传普及群众,开展工作依靠群众。群众工作是城郊村改造的基础,群众同意不同意关系到城郊村改造能否顺利推进。为此,改造指挥部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公告、悬挂条幅、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城郊村改造的相关政策、目的和意义,使广大群众树立“大拆迁大发展,早拆迁早受益”的理念,意识到城郊村改造是改善自身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农户家中,面对面、心贴心帮他们算“环境账”、“收入账”、“升值账”,让广大村民切身感受到拆迁为他们带来的好处,进而积极投入到城郊村改造中去。
  注重群众参与,力保群众利益。红山乡党委书记、城郊村改造指挥部指挥长张新正说:“城郊村改造是一个做大‘蛋糕’和利益调整的过程,拆的是一家一户的房子,补偿多少钱,群众最有发言权。”为切实做到听取群众心声,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征集群众对人均安置面积、房屋主体货币补偿价格等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了人均安置60平方米、证载面积二层以下(含二层)房屋主体补偿价格1800元/平方米的补偿安置政策。这种补偿价格在洛阳市城郊村改造中是最高的,切实做到了群众利益最大化。同时,为保障证载范围内二层以下少建或未建村民的利益,指挥部出台政策,规定:按照400元/平方米补交结构费后,依一、二层有效面积给予补偿安置。符合群众心声的政策,为城郊村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群众支持,进而确保了城郊村改造工作有秩序的推进。
  百姓利益想周全,后顾之忧解在先。在拆迁中,不少群众更看重眼前补偿多少,但对长远利益考虑较少。“群众的现实利益要保障,长远利益更要保障。”指挥长张新正说,“群众想到的,我们要办好。群众没想到的,我们更要为群众考虑周全。”指挥部严格要求开发商确定最佳回迁楼位置,各种公共配套设施要齐全,真正让百姓住得舒心、生活得开心。此外,指挥部积极与开发商沟通协调,为各村争取商业面积1.8万平方米,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村民年底分红,为村民的长远生计提供保障。
  严把补偿“生命线”,实现和谐拆迁。坚决不让先签协议先搬家的群众吃亏,也决不让后签协议后搬家甚至“以闹取胜”的占便宜。对于那些“以闹取胜”的拆迁户,指挥部在持续不断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出面邀请令这些人信服的亲朋好友、律师、其他拆迁群众为代表召开座谈会,把理由摆在桌面上,让诉求“见光”,并与周围邻里的补偿费用相对比,使他们自己主动放弃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抽调部分干部组成帮扶组,帮助孤老、残疾等村民寻找临时居住房,并为其义务搬家。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及时解决拆迁中村民反映的各种问题,确保拆迁工作和谐、顺利进行。
  (本栏目责任编辑:荣莉)

推荐访问:执政为民 群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