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生态产业发展与合作机制研究: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一、 生态产业的基本概念   所谓生态产业就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生态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集团型产业。它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或环节之间的系统耦合,保证资源环境得到系统开发、持续利用。
  (一)生态工业
  包括以矿产资源生产为目的的自然资源开采业以及以制造物质、能量产品为目的的有形加工业,其生态经济功能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态工业不仅在生态产业系统中扮演生产者的角色,且在其产业内部还要求不同企业之间能够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避免破坏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生态产业体系。它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把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把大农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和整个产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二、 京津冀各产业发展及产业生态化现状
  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对北京、天津和河北八市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了重新规划。北京重点发展的领域是,以微电子、计算机、通信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以科研、文化、教育为主的创意文化产业,以及以金融、保险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而天津在现有加工制造业优势与港口优势基础上,定位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河北8市定位在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在京津冀都市圈形成后的SWOT分析中,T分析(威胁)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区域内存在资源环境危机。换言之,就是要使京津冀都市圈取得预想的发展,探索其生态产业的发展道路始终应被摆在重要位置。
  (一)建立生态工业体系
  1.背景
  河北省作为主要工业区所在地虽然企业个数最多、总产值最多。河北省作为主要工业区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也是高居榜首,稍微处理不好就会造成污染。不仅影响本地区,更能辐射威胁到京津两市。
  虽然河北省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较多,却还不如天津市投资力度大。这也符合之前存在的由于行政区划造成的污染治理的地区分割这一状况。因此,建立生态工业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2.生态工业体系建立的三方面实践
  (1)企业层面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小循环”
  生态工业体系内的所有企业个体首先是实行了清洁生产的企业,是生态工业体系的基本单元。生态工业体系通过企业之间副产品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使企业产业链延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相关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生态工业园区的“中循环”
  广义的生态工业园区两种类型之一的是既有企业群,也有社区的园区,而且企业群之间不一定有天然的物质依赖关系。对于这类园区的建设,我国需要创新观念和修改标准,把握住园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共享、每个企业实现持续改进的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园区整体生态效率最大化等循环经济的关键内容,避免违反客观条件和违背市场规律去人为的连接物流和能量流“循环圈”。
  (3)生态工业网络的“大循环”
  清洁生产企业、生态工业园和生态工业网络共同构成生态工业体系。从三者的贡献和现实技术、经济特点与可行性看,清洁生产企业和生态工业网络应成为生态工业体系建设的重点环节。
  (二)建立生态农业体系
  1.背景
  河北省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京津两地之和,因此在三地区中作为农产品主产区而存在。而河北省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比较大,效率高,但用电量也较高而农村水电站数量少,效率低。这一方面受自然条件限制影响,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该地区农业生态化程度较低,亟需发展生态化农业。
  2、生态农业体系的建立
  (1)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政策
  由于建筑工程和土壤退化,我国每年都损失大量的可耕地。土地和土壤的保护问题是生态农业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颁布新的法律或条例须考虑到如何缓解可耕地正在加速损失的问题,这将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2)推行养殖业零排放政策
  日益增长的养殖业产生了大量的畜禽粪便和废水。应当通过恰当的管理手段,利用沼气热电联产有机肥技术,将这些废弃物转变为资源,从而减少昂贵且能耗巨大的常规废水处置设施。废弃物产生的能量和有机肥不但能够产生效益,而且还有助于贫穷的农业地区获得先进技术,提高区域增值效应。
  (3)产业化沼气发酵联产政策
  在京津冀都市圈中,可以尝试在三地的农村地区建立一种循环经济体系。以河北省为例,由于农村地区人们住的相对比较接近,需要鱼、肉、蔬菜等农业制成品等,于是该系统中,社区属于“消费品循环”。在循环系统内,生活废弃物和工业废弃物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有效利用,如水果、蔬菜等废弃物的有机废弃物成分能在沼气装置中通过降解获得热能,提供给社区使用等,从而构成了农村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三、 京津冀生态产业发展合作机制研究
  上面论述了京津冀三地如何发展生态产业和在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下面从合作的角度继续加以探讨,找出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在产业生态化过程中的合作机制问题。
  (一)改革区域发展协调机制,促进生态产业全面发展
  一方面,在现有的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高层论坛基础上,尽快成立由国务院领导、国家发改委牵头、各行政区行政长官参加的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联席会,专门负责研究、编制经济圈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区域合作和一体化的战略决策。另一方面,根据影响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或突破点,就跨行政区的重大项目和具体问题的协调与合作举行三方会谈,寻找三方都能够互利互惠的合作切入点。
  (二)构建生态产业链闭合循环的京津冀城市群
  京津冀要实现产业调整和城市定位目标,必须加快区域内的城市化进程。按照城市功能和产业特点,京津冀必须形成梯度辐射式的城市群,发展专业城市,提高中小城市人口的聚集能力,为生态产业提供平台,减轻中心城市的人口压力。实现城市群合理布局的关键是大力提高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与区域发展不协调,这将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流动最大的障碍。
  四、结语
  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两难的形势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产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区域振兴整合规划正是基于这种想法实施的。京津冀都市圈建立后,应借鉴国外生态产业的先进经验,政府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加以管理约束并出台相应的刺激措施充分调动主体积极性,强化企业责任,提高公民意识,这样才能确保都市圈内产业生态化有条不紊的进行,为全国其他地区做出表率。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年度).2010.
  [2]李东升,张红.京津冀城市群内产业流动与环境平衡分析.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7(第29卷第4期).
  [3]郭莉,苏敬勤.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路径选择:生态工业园和区域副产品交换.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1).
  [4]李树.我国生态产业的发展模式及政策支持.经济问题.2008(11).
  [5]董岚.生态产业系统构建的理论与实践分析.2006.4.
  

推荐访问:产业发展 机制 生态 京津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