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_《半生缘》――潜意识的主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031-01       只这样一气呵成,觉得这几个小时却要承载文中人半生的重量,实在是太轻又太重了。命运周折就是一幅缓缓展开的帷幕了,悲欢离合,人影纷沓,神游其中,耳畔是光阴流走的笃定,满含汩汩泉水流动的生机,却让溪畔观看的人一阵恍惚。正如《半身缘》中出现的卖豆腐干的女贩,声音原已恍惚。�
  《半生缘》交织着人物说不清、道不明的潜意识,但主宰人生的,却是出于阳光下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往往被大众洪流以及与自己最密切的亲人的思维的影响,在这番貌似强大的裹挟下,自己的选择像极了别人的潜意识也说不定,但此时还是倔强地认定是自己亲手做的选择,强迫自己信服这番“主见”了。往往事后回忆,发现那时的自己为何没有高人指教,怎的偏偏走了那步最可憨笑的棋?只是自己也早已明了,前方雾中,哪个高人不是迷在当下的选择中迟迟不肯放棋?在错综复杂的道路中慌乱择了一条走来,调整心态故作高深尚且来不及,又何来闲暇慢慢指导。走到最后,竟也发觉这番焦急的憨态中,构成了自己独特的可爱景致,因了每个人的抉择也好选择也罢无不浸润着这番喜趣无奈,跳出景致,好一个人生!�
  当每个人物的真实初衷和命运被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一番焦急爬上心头,可是我们又怎知道,这番焦急也是可有可无的呢?没有它便是一路坦荡索然无味,遗失了那份惆怅所以无法察觉另一层天地,有了它又是翻来覆去疲惫不堪,遗失了那份安逸所以无法静听内心的声音。但是,它又是刚刚好地、穿插其间,只待你真正揭开它的真实面目,拥有那份察知规律动态的淡定和释然。一部作品从某个角度来看是难以分清它的主角配角的,尤其是《半生缘》这样全面剖析不同人性人物内心,最终目的是揭示一个普遍性的、综合性的、由于种种因素穿插才得以形成的主题的作品。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把审美追求作为主线。�
  小说最撼人心魄之一的是主人公姐姐曼璐的逼妹代夫生子的情节,因曼璐的这一行动直接改变了妹妹曼桢的一生,随之而来的,曼桢男友世钧的轨迹。这一偏航让人匪夷所思。曼璐生活的家庭很是贫困,父亲死后,母亲奶奶两位老人自然难以承担家庭重担,曼璐作为长女此时断然隔断自己纯洁的爱情以及尚可的未来作舞女,她也曾高洁也曾梦想,此时却要面对血淋淋的生活,当初她想着牺牲她自己,本来是带着一种自杀的心情。“要是真的自杀,死了倒也就完了,生活却是比死更可怕的,生活可以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变得更坏,更坏,比当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还要不堪。”个中辛苦,又岂是一句理解,一声抱歉所能涵及?此时的她秉承着奉献无奈中一丝微弱的伟大而活。可是她的意志力却在家庭――这一她为之奋斗不止的信念下瓦解。首先,她的接客行为为社会所鄙夷,为邻居所不齿,却也承受来自家庭无声的压力,这种压力虽然无形,却颤巍巍地渗入,击人最尖利,曼璐的家庭不仅有旧社会的思想桎梏,也有被桎梏束缚的母亲老一辈的隔膜,母女交流往往不欢而散,“也不知道为什么,曼璐每次和她母亲说话,尽管双方都是好意,说到后来总要惹得曼璐发脾气为止”,“?曼璐不语。她不愿意向她母亲诉苦,虽然她很需要向一个人哭诉,除了母亲也没有更适当的人了,但是她母亲劝慰的话从来不能够搔着痒处,常常还使她觉得啼笑皆非。”�
  曼璐的变态仅仅只能提供事情发展的契机,旧社会的思想渗透到每个领域的每个人,较为显著的就是文中出现的父母阶层了,往往家庭的关系让人瞠目结舌。曼璐竟能完全了解母亲顾太太的想法,即:家丑不可外扬,犯错误的人非但不能得到惩罚反而要女儿再嫁给他;不能否认,人是善良的,行为却以充当恶势力的工具了,想法的代沟也让交流变得复杂开来,让人反省并非简单的爱便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嗳,你可知道,他给抓去了。’曼桢吓了一跳,道:‘啊,为什么?给哪一方面抓去了?’顾太太偏要从头说起,先把她和慕瑾怄气的经过详详细细叙述了一通,把曼桢听得急死了。她有条不紊地说下去。”终于,她不仅失去第一个女儿,第二个女儿也失去了:“她自己也知道,曼桢现在对她的感情也有限,剩下的只是一点责任心罢了。”世钧家庭也是相似,世钧的父亲有一房姨太太并常年居住在那,扔下正房太太即世钧母亲,世钧母亲与儿媳独居钟鼓楼处,那年病重回来住,母亲欢喜不已,以世钧的角度观察,“他差不多有生以来,就看见母亲是一副悒郁的面容。她无论怎样痛哭流涕,他看惯了,已经可以无动于衷了,倒反而是她现在这种快乐到极点的神气,他看着觉得很凄惨”,而父亲又何尝尽享天伦之乐?病危时寂寞爬上心头,弥眼的凄凉落寞,“中年以后的人常有这种寂寞之感,觉得睁开眼来,全是倚靠他的人,而没有一个人是可以倚靠的,连一个可以商量商量的人都没有”。�
  曼桢和世钧,叔惠和翠枝,这两对情侣在苍茫的世事中阴差阳错,竟然永远地擦肩而过!有一股幽幽的遗憾游走读者心间,在嗔怨为何不坦明心际徒增几多误会之余,却也明白这又岂是人能左右?感情本身是飘忽不定的,曼桢与鸿才竟也因喷薄的母爱结合。不论和谁结合,重要的是自己快乐并有搜寻创造快乐的本领!人的选择往往无所谓对与错,恰如选择走那一条路一样,怀揣对对岸风景的欣赏和脚下的怅惘前进,无论如何是独特且不同的,实在不行,姑且站在别人角度静静欣赏!一个关于失去珍惜的不老话题若隐若现,一个闪现一着不慎的恒久不忿穿行其中。转身思索,当年的固执倔强恐怕也未尝酿成大祸吧,如果真正结合,怕也因得到而怨过于平淡,现在的妻子怕也成为那时的小小期待又成另一番遗憾了,即便鸿才得到曼桢,也是这番感觉。也许,遗憾正是最美的感觉,这种复杂的情感,正是美好与丑陋以及各种介于二者之间的纷繁的混合搭配,潜意识中在。

推荐访问:半生 潜意识 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