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社会网络规模对其抗争行为影响综述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布迪厄认为社会网络规模指的是构成一个个体的社会网成员的数目。社会网规模也是测量一个人社会资源拥有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来说,一个农民工如果拥有许多各种各样的朋友,那么他通常会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帮助。
  自帕森斯以来,人们开始习惯从地位结构观的角度理解社会结构如何制约社会行为的,用所属类别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而网络结构观则把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的纽带关系看成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结构,分析这些纽带关系如何影响社会行为。后来的资源动员学派认为网络能起到沟通的功能、传递信息以及提供“团结诱因”的功能。赵鼎新强调集体行动的兴起往往受外在资源环境(包括利益、传媒、知识分子及专业人员等)的制约。尽管学者们的表述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一致的看到了网络对农民工选择维权行为是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学上著名的格兰诺维特(Granovettor)与边燕杰关于弱关系作用和强关系作用之争揭示了在不同制度背景下不同性质关系的功能差异性。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关系网络队工人阶级的行为重要影响。
  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来看,网络是资源的载体,行动者拥有网络就可以较轻松地从网络关系中获取有用资源,从而帮助其更好地实现目标。农民工依靠网络来收集信息、获取资源、集体决策、共担抵抗风险。现在农民工的弱势地位还是比较明显的,这得到大部分学者的认同。杨学智通过观察广州市番禺区农民工权益纠纷,发现地方政府在执政过程中,为了追求地方经济发展,鼓励和边缘化农民工,对农民工权益受损事件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企业想尽办法与地方政府结盟以获得劳动裁决过程中的方便,地方政府职能缺位和企业不履行法律规定,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农民工在劳资关系中的弱势和不利地位。
  冯周卓、陈福喜认为农民工由于本身社会资本的薄弱,使其在权益抗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成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并认为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资本处于全面塌陷的状态,因此必须想办法加强农民工的社会资本。
  郑学敏指出,由于农民工的个人力量相对弱小,其在社会上能够调动和运用的资源非常有限,再加上维护职工群众利益团体的工会缺乏独立性,还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导致职工群众在劳动关系中处于被动和劣势的地位,而且这种状况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变。
  由于农民工自身的弱势地位,农民工在权益受损时,对于社会网络的依赖会更加强烈。缺少帮助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老乡会”、“同乡会”。裴宜理在分析旧中国工人运动时明确提出:“地缘政治”为中国工人的集体行动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基础。由于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渴望权益受到保护,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一旦利益受损,他们主要是向自己的“老乡会”、“同乡会”寻求解决办法。曹筠武(2005)认为这种“以地缘为纽带的维权组织”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农民工缺乏真正的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而且说明农民工对于组织资源的渴望。江立华则认为近年来我国形成了农民工的法律和政策保护体系越完善,农民工维权越难的“制度悖论”,加深了农民工对地缘维权组织的渴望。
  农民工会根据自己拥有的网络资源的多寡来做出在权益受损时进行何种程度的抗争的决策。Littler.C.R.认为农民工组织起来抵抗雇主的能力直接影响其维权行动能力。(刘爱玉,2011)认为农民工受到相同程度的伤害,若其拥有的资源与行动能力越强,在权益受到侵犯时,越倾向于选择对抗侵害的维权行为,并对与农民工的结社力量与其维权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二者存在着显著相关性。蔡禾等学者也提出农民工在打工地的社会网络的规模与其选择维权抗争行为成正相关的论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农民工在当代还依然是一个弱势群体,依然没得到社会大众、雇主和政府应有的尊重,他们在社会转型期缺乏维护自身权益的资源和网络,而且工会组织缺乏独立性,加强其对于社会网络的依赖,他们往往认为工人们组织起来可以加大维权行动的成功率,在遇到权益侵害时首先考虑寻求非正式组织的帮助。而这些组织往往缺少正确的指引和安排,致使农民工在选择维权行为时无所适从。
  
  参考文献:
  [1]布迪厄.《布尔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包亚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02一203页
  [2]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M].张明德等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3]Granovettor M.1973,“The Strength of Weakties.”American Journal ofSociology78
  [4]边燕杰.《找回强关系:中国的间接关系、网络桥梁和求职》.国外社会学,1998.2
  [5]杨学智.广州番禺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现状的实证研究.华中农业大学, 2007
  [6]郑学敏.国企改制前后劳资关系变化研究――以闽中N市为研究个案.河海大学,2007
  [7]刘爱玉.《 劳动权益受损与行动选择研究:两代农民工的比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1
  [8]Littler, C. R. The Developoment of the Labour Process, in Capitalisst societies. london: Henemann EducationalBooks Ltd, 1982

推荐访问:对其 农民工 抗争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