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雷锋在校园里扎根 雷锋班班长进校园

  • 雷锋精神已在公益、帮扶和支教等各类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生根发芽。      有一个名字,总能让人感到春天般的温暖;有一种精神,犹如春日里的阳光,让道德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
  雷锋,一座永恒的丰碑,一个永远的榜样,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哺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奋发向上。
  “雷锋小学”旗帜飘扬
  1960年秋天,新兵雷锋成为辽宁省抚顺市建设街小学的校外辅导员。雷锋生前就关心教育,担任辅导员、给学生写信、作报告……在他短暂的22年生命中,和多所学校结下不解之缘。
  那些曾经与雷锋有过交集的学校,主动扛起雷锋的旗帜,把传承雷锋精神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1971年,建设街小学被辽宁省抚顺市政府正式命名为“雷锋小学”。伴随雷锋小学孩子成长的还有当年雷锋亲自设计的“三件宝”――“针线包”、“储蓄箱”、“节约包”。现在,这三件宝融入了时代特色,演变成为“角色换位体验岗”、“小雷锋道德银行”和“绿色节约箱”。
  “自从今天陪五保老人过小年,听到那声‘谢谢’,我才体会到帮助别人才是最大的快乐!”湖南省长沙市雷锋学校初中生危子毅在日记中写道。
  在雷锋的故乡,千所学校百万学生续写雷锋日记的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北京市西城区的雷锋小学,雷锋日记已经写了39年。30多本、1500余篇日记,记录了几代人参与集体活动、助人为乐的点滴小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雷锋学校20余所。它们或以雷锋名字直接命名,或被有关机构授予雷锋学校的荣誉称号。
  在各大高校也涌动着雷锋潮。北京大学“爱心社”、清华大学“紫荆服务总队”、北京师范大学“白鸽志愿者总队”、东北林业大学“绿色使者志愿者协会”等一批志愿服务团体活跃在高校及社区,南京大学创建了大学生法律援助、民工子弟学校支教等志愿服务项目,华东师范大学依托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科,建立了曙光志愿者服务队,为社会残障人士提供帮助……
  据2011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滚动调查数据显示,84.1%的大学生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扶贫开发、社区服务、大型活动、环境保护、抢险救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理念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雷锋精神已在公益、帮扶和支教等各类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生根发芽。”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耀臻说。
  诠释“螺丝钉精神”
  通过践行雷锋精神,师生中也涌现出不少雷锋式的人物。尽管他们做事并不一定以雷锋的名义,但是不可否认他们曾经受到雷锋精神的感召。
  “只要在这里一天,我就想多教给孩子们一点知识。”四川省巴东县教师谭定才用质朴的话语和28年独自坚守山村小学的行动,诠释着雷锋的“螺丝钉精神”。
  “我永远是一座桥,能让学生踏着我的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我就心满意足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汪金权向我们证明,什么叫做甘于奉献。
  “我和她是最好的朋友,从小一起长大,从记事开始她就这样了,照顾她是应该的。”90后、北京女孩,这些标签不会影响北京顺义区杨镇二中学生雒梦妍助人为乐。
  “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不怕牺牲,挺身而出”,长江大学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做到了。
  长期以来,教育界各类优秀典型层出不穷。在 “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教育系统占12位。在第一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有9位大学生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在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有3位大学生当选全国道德模范,8位大学生荣获提名奖。这一切不是偶然,在雷锋精神的激励下,榜样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

推荐访问:扎根 在校 园里 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