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剪纸_论小学劳技剪纸课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小学劳技课上引入剪纸,不但拓展劳技课堂的空间,而且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笔者通过以下四个环节,在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分别是:(1)合理引导,激发创新兴趣;(2)循序渐进,促进创新能力;(3)思维迁移,掌握创新方法;(4)精心布置,感受创新乐趣。
  关键词 劳技 剪纸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Developing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Paper-cut Class of Labor Skills
  XIE Mingxia
  (Hangzhou Xiaoshan Puyang Jingyou Central Primary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1255)
  Abstract Paper cutting, is China"s oldest folk art, has always been loved by the masses of the art form. Primary labor skills classes to introduce paper-cut, not only to expand the labor skills of classroom space, and allow students to acquire more knowledge and skills. I passed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the paper-cut ability to innovate, and lifelong learning for the student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1) a reasonable guide, stimulate interest in innovation; (2) step by step, to promote innovation; (3) thinking of migrating to master innovative approaches; (4) carefully arranged, innovation and fun experience.
  Key words labor skills; paper-cut; creative ability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也就是说,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剪纸作为小学劳技课的补充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在汉字中,“剪”的象形意思就是“刀前还有一把刀”。古人将剪刀又称“龙刀”,可见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民间源远流长的剪纸艺术,从侧面证明剪刀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小学劳技剪纸课中,一把小小的剪刀,不仅能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怎样让这把小小的剪刀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笔者在劳技剪纸课鉴赏、模仿、创作、展示四个环节做了以下尝试。
  1 合理引导,激发创新兴趣
  1.1 分类收集
  收集选择适合学生欣赏水平的剪纸作品,并能根据不同的鉴赏形式,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感受、发现作品中的美,是劳技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基础。
  由于笔者非常喜欢剪纸,所以在平时很注意搜集关于剪纸的知识和剪纸图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回家看书或查找资料去了解剪纸的历史、用途、种类、地域分布特点等。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感受,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如在欣赏剪纸“脸谱”的活动中,笔者出示一张写实的脸谱与剪纸脸谱,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两张脸谱的不同,从颜色、花纹、材料上作一比较,从而感受到剪纸作品的大胆、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了解花纹的镂空、图案的对称。此外,还提出:“两张脸谱的面部特征有什么不同?”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感受脸谱的特征,从而提高其审美活动的质量,最后请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说说你喜欢哪张脸谱,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水平和审美能力。
  1.2 巧妙引导
  通过收集资料、拓宽教学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剪纸学习兴趣。学生对不了解、不知道的东西总是非常感兴趣,而小学劳技课本上的内容,除了一些制作过程的图片,就是一些文字说明,一目了然,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这时老师给学生介绍一些他不了解的知识,有关课文的历史、图片,观看一些实物,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调动起来。
  在教学刻剪纸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显示了各种各样的剪纸图片,从古代的到现代的,从简单的到复杂的,最后出示了值得收藏的精美剪纸,在学生欣赏剪纸的同时,介绍刻剪纸的历史。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令学生大开眼界,不时从他们嘴里发出“真漂亮!”“太了不起了!”的称赞声。这时,他们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于是就抓住时机问:“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美丽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想法呢?”不少同学都说:“我要会就好了!”
  通过这些大量的传统与现代的剪纸艺术精品展示,学生已普遍获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此时,同学对剪纸的历史与形式已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通过合理的引导,锻炼了学生的创新鉴赏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构图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2 循序渐进,促进创新能力
  2.1 单纯性模仿阶段
  初学阶段,剪纸教学主要以单纯性的“仿”为主,首先从熟悉剪纸工具和学习使用工具开始,训练学生眼、脑、手的共同协作能力,全方位的体验剪纸过程,然后学习剪基础纹样,掌握剪纸的基本语汇,即锯齿纹、月牙纹、旋涡纹、波浪纹等。基础纹样掌握了,再开始临摹简单的单个的剪纸图案,适时开始有主体物的花样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讲清起剪、落剪和需要连接的位置,先剪外轮廓,再剪小而复杂的地方,画面中搂空的花纹和面积大小要有变化等。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剪出自然流畅的线条,熟练驾驭剪刀、纸片,随心所欲地去表现自我,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创造性模仿阶段
  第二阶段是创造性模仿阶段,剪纸教学主要以“改”为主,在每次教学中,都会在黑板上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形象的外形,为学生留下许多创作的空间,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添加、组合、改画等方法进一步完善,使内容更丰富、构图更饱满。
  充分给学生以想象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放开思考,扩散思维,寻求不同的表现形式。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学生的身上,更不能给学生所画的,所做的作品一个模式,以书中为标准。
  在学习鱼的剪纸时,一开始没让学生临摹,而是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使他们的脑海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鱼。无论是实际生活中见到的,还是在电视中见到的,先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时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的创造力就被激发出来了。这样要求学生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自己熟悉或者喜欢的东西,具象或抽象的作品都可以。他们不受具体的限制,思绪就飞越了时空,好像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正是这飞越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从人物、动物、吃的、用的,千姿百态,各不雷同,充分显示了创造的奇迹。
  3 思维迁移,掌握创新方法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是推动进步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 。因此,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地想象,鼓励标新立异的想象。劳技课教材中,手工剪纸是训练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场所。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创造想象的内容,激励求异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1 思维迁移,启发想象
  在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倡设计、构思、创造出不同的作品。
  (1)图形迁移:例如:在剪“喜”字一课时,学生用方法一,方法二剪出喜字以后,可以让学生思考:是否可以把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是否可以改变形状、组合?学生经过操作、实践,制出了不同形状的喜字作品,这些别出心裁的作品,减轻了学生对剪纸创作的精神压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当他们看到自己亲手创作的作品时,他们的自信心倍增,脑子也会灵活地动起来,兴趣也会越来越高。
  (2)借鉴迁移:因为各种艺术是相通的,特别是其它的视觉艺术可以与剪纸艺术相融合、相吸取的。虽然剪纸艺术有自己的独特语言和构图特点,但它通过吸收其它艺术的养分时会变成自己的个人的独特风格和面貌。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电脑网络或其它的渠道收集自己喜爱的图片(包括中国画、油画,泥塑、皮影、摄影、版画等),教师在上课时,首先针对某一幅艺术作品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剪纸特点你认为哪一部分我们可以吸收,哪一部分应该扬弃,哪一部分可以添加其他内容等。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各种意见,进行艺术形象借鉴式的创作演示并指出注意点,学生通过创作学习就会得出一些窍门,既减轻了他们创作的难度,又让他们学会能吸收各种艺术的种种方法,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作品风格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功能迁移:民间剪纸由于它具有装饰性,思想性、趣味性的特点,所以它最初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如妇女的鞋花、肚兜花、喜庆用的礼花等。可是到了现代社会,剪纸的这些功用大大地退缩了,特别是我们南方地区,可以说没有它的用武之地,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也不会有多么浓厚。为改变这一现状,在学生打下剪纸扎实的基本功后,笔者启发学生:如果我们买了许多书,为了给自己的书作个留念和装饰,我们可否把剪纸用上去呢?这一下学生心动了,急于要求教师加以辅导这方面的知识,然后再针对学生的热情,辅导他们进行设计创作。当节假日或长辈生日来临之际,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剪纸特长,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家庭的装饰上发挥一下自己的一技之长,于是学生就想出了设计贺年卡,窗花等。在他们碰到困难时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当这些作品受到亲朋好友和家人的赞赏时,学生信心会更足、热情会更高。
  3.2 资源整合,创新想象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挖掘教材中可发挥学生想象的内容以外,还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进行没有限制、没有固定模式的创新制作。
  (1)借助卡通形象。在劳技剪纸课上,经常剪一些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比如喜羊羊、灰太狼、kitty猫、叮当猫等作为课堂的奖励物品。剪纸艺术与卡通形象结合,不但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渗透了剪纸的各种技法。有些表现突出的同学,得到了老师奖励的剪纸卡通形象,像宝物一样小心地收好;还有很多同学,把他们喜欢的卡通形象也用剪纸形式剪下来,并非常自豪的拿给我看,我趁机用心指导,及时鼓励。针对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借助他们喜爱的卡通形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喜爱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借助文学作品。为了丰富学生剪纸创作的想象力,我借助于文学作品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学生根据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进行自由创作,如学生在语文课中学习过《乌鸦喝水》,我先让学生复述一下故事概况,然后让他们说出乌鸦的形象特点,学生们争先恐后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学习兴趣高涨。这时顺势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动物的形象和故事情节用剪纸的形式进行创作,老师稍加指点,学生就能够剪出形态各异的小动物形象,有的还剪出了背景,巧妙地剪出动物与背景之间的联系,并且每一幅的作品在紧扣文意的基础上,也加入自己的情感色彩和浪漫主义成份。
  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故事、寓言、散文等都是剪纸创作的好题材,剪纸通过与它们的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借助音乐形象。由于音乐的抽象性,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的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剪纸教学主要是借助音乐中的主题情景来创造有趣的艺术形象。
  如在上小鸟这一创作课时,播放了唢呐独奏《百鸟朝凤》,要求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加以想象,学生认真地听了这首歌后,内心非常激动,此时再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看到的鸟类形象加以演绎。有了铺垫,学生马上进行了艺术构思,通过绘制和剪刻,他们创造出一群群形象活泼可爱、面貌各异的小鸟作品。
  艺术是相通的,通过音乐与剪纸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艺术美,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创新欲望。
  (4)借助剪纸民谣。“一沓薄纸,一把小剪,剪刀动来花样出,大小妞绣花样要看样,花鸟虫鱼样样有,排不齐花样不要紧,红纸拿了我手上,啥个花样都能剪。天上飞格鸟,地上奔格马,还有水里的胖头鱼。只要侬能讲得清,选中个花样我会剪,如果侬要悄悄讲,格么心里一定有花样,大小尺寸侬讲讲清,明朝再来看一看……”
  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剪纸歌谣,俗称“花样经”。它与剪纸的关系犹如中国画的诗配画,相映成趣。从花样经中,我们可以体会剪纸的乐趣,懂得剪纸的技巧,感受剪纸蕴含的文化。小学生又特别喜欢歌谣的形式,朗朗上口。剪纸与民谣犹如一母同胞的姐妹,在劳动人民的创作中都无形的运用了古代美学的创作法则,谐音、比喻、反复、夸张、拟人、排比等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说:剪纸是无言的歌谣。但愿我们能代代传唱下去。
  4 精心布置,感受创新乐趣
  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因此,教师要创作性的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进行技术和思想的交流。
  4.1 环境布置,营造氛围
  我们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了学生自制的装饰剪纸作品,有各种交通标志以及学生用各种纸做的其他剪纸作品;活动区角里放有丰富的剪纸材料和学生的作品,学生可自由操作、玩耍。这些剪纸艺术环境的布置使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到有情趣的、欢乐的气氛,通过教师进入学生的创作世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的兴趣,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4.2 回归生活,服务社会
  劳技教育提倡加强劳技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每年的重阳节我们都会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送去水果,送去问候。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还可以送去孩子们的作品,把好的剪纸作品装裱好,然后拿到敬老院把孩子们用心制做的作品挂在走廊、房间里,装点他们的生活。又如,在学校的第一届跳蚤市场上,孩子们就地摆摊,展示平时的剪纸作品,当他们的作品成为同学们争相购买的对象时,孩子们感受到来自同学的赞扬,体会到剪纸的成就感。孩子们的才华得到了展示,在获得认同之后,一定会激励他们去创作更有新意的作品。
  剪纸,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它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淳厚隽永的民情和民风,而且融入了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善恶判断,但愿通过剪纸教学,让我们的学生爱上剪纸,继承这一文化传统,并能让我们的孩子用创新的思维赋予剪纸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剪纸艺术特点与技巧.
  [2] 今日中国教研.2009.2.

推荐访问:剪纸 创新能力 培养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