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_哈尔滨市非公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金融支持研究

  【摘 要】 非公小微企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市场、解决就业的重要力量。哈尔滨市小微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成本高、税负高;用工难、融资难”和可持续发展压力,由于受其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等内在因素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货币政策、经济危机周期等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急需从政策引领、制度安排、金融创新等多方面,动员和引导各类资源帮助和扶持小微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非公小微企业 金融创新 区域集优融资模式
  非公小微企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解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市场、稳定社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哈尔滨市非公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哈尔滨市2012年1-6月份非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112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增幅高于全市GDP增幅2.4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4.4%,拉动全市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非公有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0%,其中有40%是非公小微企业创造。非公小微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生力军。但目前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压力就是技术、资金、市场,而技术的创新,市场的拓展又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撑。而小微企业融资又遭遇贷款需求的小、急、频特点及其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性与商业银行市场性的不匹配矛盾,融资难成为其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非公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急需金融支持。
  1. 哈尔滨市非公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增速在低位运行,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慢
  2011年上半年,哈尔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8.5%的增速,虽然高于全市GDP增速2.4个百分点,但仍然比“十一五”期间15%的平均增速低6.5个百分点,增速低于今年哈尔滨市非公经济预期发展目标4.5个百分点。低于黑龙江省非公经济增加值预计增长12%的增速。从上半年非公工业及非公规上工业数据来看,哈尔滨市非公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9.7亿元,同比增长19.5%,非公工业实现增加值376.5亿元,增长12.5%,说明非公规模以下工业增速低于非公工业增速,说明哈尔滨市非公经济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三次产业结构资源配置不合理,符合节能环保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龙头示范产业的企业比重偏低,同时也反映出当前中小微工业企业经营较为困难,发展较慢。
  1.2小微企业面临“两高两难”困境
  “两高两难”就是成本高、税负高;用工难、融资难。融资难是最主要的问题。在企业发展最需要解决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因素中,资金问题占到近56%。实际上,其他困难几乎都可以用资本化解,最典型的,支付高工资就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化解招工难题。融资难主要表现在可融资的渠道单一和利息高。一是贷款难、融资渠道窄。这是小微企业长期以来的发展瓶颈,由于实力薄弱,再加上数量众多,贷款需求的小、急、频特点及其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性与商业银行市场性的不匹配矛盾长期存在。小微企业根本不具备对金融机构的议价能力和贷款的竞争能力。融资渠道窄主要是与小微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相比银行贷款投放是有限的,而绝大多数企业的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且直接融资比例较低,此外银行贷款门槛高。如各商业银行普遍“慎贷”、“惧贷”,企业申请贷款必须以房产等不动产进行抵押,这一硬性规定束缚了小微企业信贷的投放规模。小微企业分布散乱,也很难进入金融机构的服务半径。二是用资昂贵。这是小微企业当下面临的严峻现实,由于难以享受银行的服务,小微企业不得不从民间借贷。据数据显示,2011年黑龙江省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民间借款余额58.35亿元,占全部借款余额38.4%;仅民间借款利息就达4.65亿元,同比增长20.6%,民间借款平均利率由上年同期的10%上升到2011年的10.7%。三是资金链断裂风险增大。这是小微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巨大挑战,众多小微企业面临不断上升的人力、物力资本压力,背负高利率的借贷或融资,往往还得使用担保或质押,且高利贷缺乏法制保障,企业再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资金链断裂,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资金是经济的血液,没有资金的营养,企业就会严重受压,如得不到及时的舒缓,压力积累与传导则导致三大后果:一是内向传导。企业陷入恶性循环,没有资金得不到发展,没有发展更得不到资金。二是外向传导。或是拖欠上游的原料方账款,或是提前支取下游的经销商账款,企业之间陷入三角债。三是全局传导。三角债恶性膨胀,再加上高利贷的链条原本脆弱,某一根稻草就可能引爆区域性金融风险和地区经济发展风险。融资难再加上各种税费过重使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雪上加霜,更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1.3科技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国际经验表明,虽然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拥有科技创新的各方面优势,更具创新活力的却是中小型企业。中小企业由于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同时被强烈的通过创新获得超额利润的期待所激励,它们对市场需求信息格外敏感,对探索未来市场机会特别好奇、有冲劲和更强烈的创新冲动,但在发展过程中大多企业面临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高科技等共性问题,缺少足够的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平台保障,难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导致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对于已经形成核心竞争力、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非公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和社会法制、税收、金融等发展环境保障,存在体制内外差异和歧视,非公小微企业尤其是低碳、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弱。
  1.4产权不明晰、家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
  小微企业产权不明晰的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家族化色彩。哈尔滨小微企业初创融资方式与所占总体比率如下:自筹资金占35%,亲朋借款占10%,亲戚合资占40%,金融机构贷款占15%。可见家族化的筹资模式导致一权独大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家族化成为阻碍家族式小微企业产权明晰、科学管理、做大做强的最大因素。   2. 金融支持拉动哈尔滨市非公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
  2.1金融支持政策引领,促进企业增长方式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
  在认真贯彻国务院“新36条”的基础上,结合哈尔滨市情况,制定出台哈尔滨市《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支持非公经济及小微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环保政策等,鼓励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向地方非公经济及小微企业倾斜。尤其支持与黑龙江省“十大重点产业”相关的低碳、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
  2.2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区域集优融资模式
  从哈尔滨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区域集优融资模式:一是加快发展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发展专业中小银行服务,推动金融租赁公司发展,规范发
  展民间融资,加快推进小微公司信贷专营机构的组建,按照小微企业特点设计审贷流程和定价机制,优化信贷业务流程,简化信贷办理手续,提升对小微公司的金融服务水平。二是规范发展融资担保体系,创新小微型企业担保模式。依托哈尔滨市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服务中心这一全国同类城市中规模最大的企业融资担保平台,专司为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担保,并鼓励发展综合服务集团。开展小微公司联保、公司治理层团队保证、经营者家族保证三种形式相结合的贷款组合业务,或者是依托地方政府和担保公司担保的方式。三是是积极鼓励、引导小微企业上市融资,对具备一定条件的高兴科技小微企业进行引导和创造条件,帮助他们直接上市融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股权投资,拓宽小微企业债券、票据融资渠道,开展小微企业融资租赁服务。四是积极搭建小微企业融资平台。积极推进各银行机构与行业协会、商会等搭建融资平台,加快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指导与对接,建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哈尔滨市“龙粤金融超市”的平台效用,深入开展政府、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对接工作,搭建“政银企”三方合作平台,多多举办银企洽谈会专场,力创银企互惠的双赢模式,适时的实行区域集优融资模式。
  2.3促进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加强小微企业信贷政策指导,鼓励发展特色的融资产品、保险产品,创新开展灵活多样的抵押担保方式,积极开办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企业联保贷款,有价证券质押贷款等。继续加快商业承兑票据的推广和使用,加大银行间债券市场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宣传、推介和承销力度;进一步扩大企业资源储备库,培育、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要积极改善银行信贷服务,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设计、申报、审批、发放、风险控制等业务按照“流水线”作业方式进行批量操作,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专业化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团队,加强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使用引导、监管和最终用户监测,防范信贷风险。
  2.4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
  一是培育企业,扶持项目,为小微企业创新“助力”。重视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初步建立起对“专精特新”产品(技术)项目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包括在全市实施“小企业专精特新工程”、每年用小企业发展资金支持一批“专精特新”产品(技术)项目实施。采用项目资助、研发补助、投融资资助等多种形式重点扶持科技主导型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型标兵企业、科技成长型小微企业。同时,持续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后备梯队建设。二是启动科技培训工程,包括科技政策培训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培训工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工程等,旨在使科技型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创新基金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推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三是实施“产学研结合促进工程”和 “科技与金融结合推进工程”。从各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遴选面向全省各领域的专家,组织由小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成的“产科研”平台,建立专家库,由政府组织,以多种形式派驻小微企业,帮助他们开展研发活动、融资活动,转化科技成果、提高融资能力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发展力。
  参考文献:
  [1]李焕平、林瑜.对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思考--以吉林省延边州为例[J].吉林金融研究,2012(06).
  [2]郭新明.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更好地服务于小微企业发[J].西部金融,2012.
  作者简介:马莹瑶(199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金融学本科.
  (作者单位: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推荐访问:哈尔滨市 可持续发展 非公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