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词教学成为写作的风景线]古诗词大全600首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古诗词的写作技巧,不断地创设情境、多角度地练写,让学生既能赏析浓浓的诗意,又会抒写深深的诗情,在诗化的语境中学习语言,感受语文,体会创作的快乐,使古诗词教学成为写作的又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关键词】古诗词 教学 吟诵 归纳 写作 风景线
  古典诗词以其特有的形式、凝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历来受到千百万文学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新课标下“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的要求。如果在作文中恰当的引用古诗词,把古诗词作为材料提供给学生,运用古诗词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作文,既可以使文章文采飞扬,魅力丛生,又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让古诗词这颗璀璨的明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发出更耀眼的光芒,使学生的文章更加出色?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创设情境,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古诗文中有许多作品,作者只精炼地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到关键处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或者在作品的叙述中,与人物交流时,只截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话语,其余的语言干脆隐去不提。这就为我们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留下了很好的用武之地。如:学习古诗《赠汪伦》时,我指导学生抓住“忽”字引申理解:“忽”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表明了什么?从一个“忽”字你体会到李白当时是怎样的心情?想一想:李白在激动之余会怎样想?怎样说?他又会怎样做?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和小伙伴进行交流后,再请一对同学上台表演李白见到汪伦后激动的神情,以及李白和汪伦道别的情景。最后让大家既当观众又作评委,在仔细观察、专心倾听后师生共同评议。这样抓住一字,通领全篇,能使学生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此外,学生说、演是对语言文字理解内化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更是提高口语交际水平的过程。因此教师可创设情景,安排一次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揣摩人物可能进行的对话。又如:《杨氏之子》一文作者在诗中只写几句典型的语言,其它的都隐去不提,教学后我乘机安排了一次口语交际的训练。通过吟诵,在学生完全理解诗意之后,我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孔君平与杨氏之子,进行演练。在后来进行的练笔中学生写道:梁国杨氏有个孩子叫杨武,特别聪明,传言说他才九岁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有一位姓孔名君平的先生不相信,特地去拜访杨氏,看看有没有传言说的那么聪明。孔先生来到了杨氏家,刚想敲门,一位仆人开门了。“你好,请问杨先生在吗?”“哦,他有事出去了。”孔先生想:“反正我也是来见他儿子的,那就叫他儿子出来吧!”于是,孔先生叫杨氏的儿子出来了。杨氏之子请孔先生进了屋,并给他准备了许多水果:有西瓜,有桃子,有哈密瓜,还有杨梅。孔先生见了,指着杨梅,问:“这是你们家的果吗?”杨氏之子听了,想:“这明明是拿我的姓和杨梅开玩笑吗!”这时,他灵机一动,对孔先生说:“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啊!”孔君平听后大吃一惊,心里感慨道:杨武真是聪明,甚至比我的思维还要灵活!想到这,孔君平惭愧起来,连忙作了一个揖,并连声说道:“惭愧,惭愧!这回我是知道什么才是聪明人了!”一段表演,想象合理,活灵活现,学生甚至将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古人说话的方式,模仿得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这样的训练长期开展,怎么会不使学生语言有所提高呢?
  二、归纳方法,摸索写作技巧
  中国的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这些千古美文是最好的范文。诗作中诗人所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学的走向。可以说现在写文章所运用的方法的技巧,就是在古诗文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认真摸索古诗文的写作运用规律,归纳古诗文的写作方法,学习古诗文的写作技巧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的作文。下面罗列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古诗《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被历代无数读者所称赞,说是千古绝唱。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勾画出一幅秋郊夕照旅行图,意在抒发作者内心的哀愁。但诗中并未直白的叙述作者的愁思,然而一处处景物却在气氛上刻画出一种苍茫凄凉的意境。旅者那种思乡的愁绪,旅途的孤寂跃然纸上。从诗作中不难看出作者运用的是通过景物来衬托人物心情的方法。我们将这种写作方法归纳为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之一──景物衬托法。
  2.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描述的是诗人在饱受战乱流离之后,突然听到胜利消息的狂喜情态。诗中作者通过“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放歌”“纵酒”等动态的描述,使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听到平叛胜利后的喜悦心情。我们把这种通过动作描写反映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归纳为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之二──动作暗示法。
  3.古诗《咏鹅》作者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绘了鹅的形体,从“曲颈”到“白毛”再到“红掌”,抓住了部位的鲜艳色彩“白毛”“红掌”,还有神态动作“歌”“浮”“拨”,把鹅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漂游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十分可爱,是一则描写小动物外形的很好的范文。通过诵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白描写小动物的方法与规律是“按顺序,抓特点”写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的。
  在这样长期训练,既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方法,又使学生熟吟古诗文,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的素养。
  三、吟诵理解,促进语言感悟
  在古诗教学中有许多东西,学生已经领悟了其中的意思,但却说不出来,然而从学生的作文中却可以体现出来。正因为这个原因,我注重到通过吟诵、理解、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促进学生对诗作意境的理解和写作方法的感悟,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作文
  如:人教版小语六年级教材第四单元的作文,要求学生结合身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遇到这类题材,学生的选材不是过于俗套,就是鸡蛋里挑骨头,提出一大堆不切实际的建议,既无新意,也没有可施性。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 ,真实地反映生活,我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挖掘了古诗教学中的环保意识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随着环境的恶化,河水的污染使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样的美景,已难得一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益驱动占据了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没有了,随着城市噪音污染范围的扩大,那种“空山不见人,但闻不语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清静也离我们越来越远……。让学生感受到环境的污染对人们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再通过图片、音乐、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展现一些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美的诗句,如:杜牧笔下的“秋”风光无限美好,令人遐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岑参笔下的“冬”是那么富有想象色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诗中的这些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对当前环境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也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生。
  四、多角度练写,体会创作的快乐
  古诗文中诗人根据表达的需要,语言高度浓缩,概括,情节跨度较大,具有很强的跳跃性,使诗中存在了许多“空白”之处。如果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跳跃过的情节补充出来,把浓缩概括的语言具体化,就是一次很好的练笔。如扩写,改写,写读后感或由一首诗想到的,难忘的一节课等,给学生以发挥想象的自由。学生放飞想象,兴趣盎然,入诗境,悟诗情,就会写出精美的文章来。如教完《清平乐.村居》一诗后,我让学生根据诗意把这首古诗改写成写景抒情的记叙文。其中有一学生这样写到:天空湛蓝得像一块蓝宝石;阳光灿烂得像一朵开得正艳的花朵;一朵朵白云像一团团棉花那样漂浮在湛蓝的海面上。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有一间又低又小的茅房,茅房不远处有一条明澈如镜的溪流,唱着歌儿流向远方,在小溪的周围长着绿毯似的青草,有的青草被雨水滴答过,分散了,静静地漂浮在小溪上,像一条条小船似的。在茅房里面有一对鬓发斑白,满脸皱纹的老夫妇,在津津有味地喝着酒,操着吴地的方言逗趣取乐。在窗外,勤劳地大儿子正在东面的豆田里除掉田里的一棵棵娇绿的小草,瞧!大儿子都汗流满面了,那一颗颗晶莹的汗珠都可以滴满一小盆了。二儿子正用他那双灵活的小手用心地编织着鸡笼,让公鸡、母鸡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最喜欢嬉戏的小儿子,你们可别看他那么顽皮,他正趴在小溪边仔细地剥莲蓬哦。这真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呀!……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创作的快乐。
  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把作文教学方法应用于古诗教学中,或者以作文教学为载体来学习古诗,让学生既能赏析浓浓的诗意,又会抒写深深的诗情,在诗化的语境中学习语言,感受语文,提高素养,必将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又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郭根福
  2、《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萧涤非、刘学锴、袁行霈等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小学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
  5、《古诗词在作文中的妙有》汤相普;《阅读与作文》2008年21期

推荐访问:古诗词 风景线 写作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