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资入台破冰前行】破冰前行

  注资台湾企业借其品牌技术优势共谋大陆市场成为新动向,两岸经贸投资不均衡日趋缩小  2012年12月2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接见大陆各地台商协会代表时表示,会在未来3年多的任期内扩大大陆对台湾投资。
  而在此前一天的12月19日,台湾“经济部”投审会核准通过大陆中远集团、中国海运及中国招商局三方合资成立的政龙投资有限公司,收购台湾阳明海运集团释出的高雄港高明货柜码头公司三成股权。该项目投资金额相当于40.5亿元新台币,不仅成为台湾开放陆资赴台以来最高金额的大陆投资案,也是大陆企业首宗投资岛内公共建设的投资案。
  2012年12月14日晚,台北万华艋舺大道303号,台湾陆服会(陆资来台投资采购服务协会)工作人员仍在加班。陆服会秘书长黄清龙当晚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陆资入台已成两岸热门议题,陆服会于今年9月13日应运而生。
  陆资入台道路曲折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大陆改革开放起,台商就积极投资于大陆的制造业,到2010年11月底,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达到82788个。大陆实际利用台资517.5亿美元,占大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5%。长期关注两岸经贸交流问题的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俞毅教授指出,大陆对台湾的直接投资则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禁行”,二是“松绑”,三是正式实施不断推进。
  俞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1979年到2001年间,台湾当局严格禁止大陆企业直接投资台湾,两岸投资出现了严重失衡的现象。2001年到2008年间,台湾当局开始为大陆企业的入岛投资松绑,逐步开放陆资的入岛投资。
  2002年2月13日,台湾“经济部”取消了两岸贸易的买方或卖方须经第三地间接进行的限制,开放两岸商人直接交易。虽然这一时期是两岸相互投资的冰释期,但台湾对大陆企业入岛投资的限制仍然较多,致使大陆企业入岛投资的计划最终没有真正实现。
  2008年至今,台湾当局正式放开大陆企业的入岛投资,大陆对台投资进入了真正实施阶段。
  据陆服会秘书长黄清龙介绍,台湾政府针对陆资入台问题太过保守,加之受相关法律制约,目前只有制造业是完全放宽的,受政情顾虑影响,金融及通信领域尚不能向陆资开放。陆资入台投资,申请手续太冗长,不少地产商想进军台湾却遭遇政策门槛。
  2012年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接受台湾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从大陆到台湾去投资的情况来看,还不是太尽如人意,这不是大陆的企业没有到台湾去投资的意愿,而是希望台湾方面能够在思想、政策方面都更解放一些,允许大陆的资金、大陆的企业到台湾去投资兴业。在LED、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等方面,希望两岸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
  另一方面,扩大进军台湾的陆资近年不断“刺痛”岛内一些人的敏感神经。12月19日,台湾“经济部”投审会核准通过13项侨外投资、陆资投资及对大陆投资案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批准大陆中远集团、中国海运及中国招商局三方合资成立的政龙投资有限公司,收购台湾阳明海运集团释出的高雄港高明货柜码头公司三成股权。该案总投资金额相当于40.5亿元新台币,不仅成为台湾开放陆资赴台以来最高金额的大陆投资案,也是大陆企业首宗投资岛内公共建设的投资案。
  台湾“投审会”发言人张铭斌表示,该投资案可望带动南台湾特别是高雄港货柜码头的发展,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国际能见度及两岸合作。阳明海运也表示,这次让三家大陆公司入资,希望能带入东南亚与日本的转运货,增加台湾中转货量,提升高雄港货柜量。
  然而,这桩涉及大陆企业的投资案又成为绿营的“眼中钉”。他们认为,高雄港是台湾重要的经济设施,又邻近左营军事要塞,因此台湾当局的投资审查应多一分谨慎,才能确保台湾的利益和安危。
  台湾陆服会执行秘书邓智鸿告诉记者,台湾《旺报》曾对绿营的这一论调发表评论,称这是民进党的“恐陆癔症”发作,把什么都扯上“安全问题”,却无视岛内经济“大缺血”的现状,令人难以理解。
  陆服会全力牵线搭桥
  作为陆服会发起人,深圳台商协会会长暨台企联常务副会长黄明智在该协会成立时即公开表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大陆就开放台商投资,但直到2009年6月30日,台湾方面才首次宣布开放陆资赴台,首批开放项目192个,两岸终于实现双方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的双向投资格局。2010年5月20日,台湾又开放了银行、证券、期货等12个项目。2011年1月1日、3月2日,配合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服务业早收清单上路,台湾相继开放43项。
  1988年以来,台湾对大陆直接投资逾1520亿美元,台商创造了1443万多个就业机会,在大陆纳税1104亿多美元。台商当年蜂拥大陆,确实造成了台湾产业空洞化,如今在国际金融危机等大环境影响下,不少台商希望重回台湾,并帮忙引入陆资。
  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大陆高达63.2﹪的企业有意愿赴台投资;台湾企业则有40.5﹪对开放陆资表示满意。然而双向投资的政策开放至今,差距依然很大。
  2012年9月13日,陆服会正式成立,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张平沼当选为陆服会首任理事长,长期致力于两岸交流的《旺报》社长黄清龙当选为秘书长。
  据介绍,陆服会的成立初衷,是希望借由台商在大陆经营多年的人脉基础,并结合更多台湾产官学研精英一起,加强两岸经贸交流。台湾产品口碑好,通过合作机制,让陆资赴台设公司,利用台湾本地人才、创意,然后再合力拓展大陆市场,对企业、产品都将更具竞争力。
  若能成功吸引陆资投入台湾产业建设,更有机会挽救台湾节节升高的失业率。
  陆服会秘书长黄清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该协会由台湾工商企业界人士发起、以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采购以及协助两岸企业进行资金技术交流,旨在为赴台投资的大陆企业提供服务,增强陆资投资意愿。
  据黄清龙介绍,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国际市场,经过八次江陈会谈,海峡两岸签署了十八个协议。2009年6月29日,两岸签订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经济在深化合作中升华,顺应了全球区域化整合的潮流。   8月9日,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领导人在台北签署了《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对此,在台有投资项目或分支机构的大陆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保协议的签署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两岸双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促进两岸相互投资和经济往来。
  黄清龙指出,未来两岸货币清算,人民币将成为两岸贸易及投资理财的工具。陆服会由产官学媒等各家精英组成,属于民间团体,但其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所起的作用,却不容小觑。在大陆商务部的鼓励下,至2012年9月已有320项陆资进入台湾,投资金额大约3亿。
  未来,陆服会的任务是,在大陆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通过会员制形式,定期在台湾举办陆资说明会并与台商对接,最终将其打造成陆资入台的最佳平台。目前,台湾已有两大工商团体为两岸经贸交流服务,但是专门针对陆资入台的服务机构,却只有陆服会一家,因此责无旁贷,工作人员的使命感也很强。未来,陆服会将在大陆沿海城市设立办事处,以便更好地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
  “陆资入台”的新方向
  对于陆资入台后的发展方向,黄清龙指出,由于台湾地理空间有限,加之两岸之间诸多政策的差异,陆资与台资融合后,最好的发展方向是重回大陆市场。
  未来十年内,大陆的第三产业,需要多与台湾公司合作,善于借用台湾经验,不要拘泥于投资的目的地,而是始终抱持一种合作的态度,在共同利益之下向大陆或国际市场拓展。陆资入台唯有善用台湾经验,不要限制所谓“地域”,应是重在“合作”。台湾太小了,只有共同向大陆与国际市场发展,才有更多的商机。
  2012年11月15日,上海复星集团首席执行长梁信军与台湾维格饼家董事长孙国华签约,由复星集团投资3.6亿元新台币,取得维格20%的股权。复星也将协助维格到大陆拓展营业网点,双方第一个合作的营业网点就在上海豫园风景区。豫园每年游客数在3500万-5500万人次之间,商机前景非常好。梁信军表示,复星集团将会尽力协助维格在大陆的第一家旗舰店打响名声。
  由于是陆资投资台湾食品业的首例,台湾“投审会”审查时无往例可循,原本预期审批时间要3-4个月,没想到,只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投资案就获准过关。梁信军指出,台湾政府速审通过投资案显示,台湾政府是真心为中小企业服务、真心想吸引陆资、真心想提振台湾经济。梁信军表示,维格只是复星集团在台湾投资的第一家企业,未来肯定会有第二家、第三家,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大陆企业愿意到台湾投资。
  维格饼家董事长孙国华创业已20年,2008年开始的两岸开放政策让维格在来台旅游的陆客中打开知名度,特别是3年多前,经过朋友介绍,在台湾第一次跟梁信军深谈,为现在的合作打下良好基础。有一回,当孙国华向梁信军表示,希望能到豫园开店,把维格的营运模式搬过去时,梁信军才告诉他,复星就是豫园最大股东。出席签约仪式的中华两岸连锁经营协会理事长王国安表示,复星与维格的合作意义重大,就像九二共识确立了两岸政治关系的平稳发展,“复星维格”合作模式也为将来的两岸企业合作树立典范。黄清龙说,陆服会今后会以上海复星集团在台投资模式作为未来推动陆资入台的样本。
  另据了解,享誉全台湾的诚品书店,有望吸引陆资,共同在大陆经营书籍、文创、设计等项目。
  据商务部官方网站公布,2009年以来,已有126家大陆企业在台投资,投资额超过3亿美元。有关专家预测,未来两岸在投保、物流、金流势必增加,两岸政策会更加开放,第九次海协海基两会会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定、陆资入台由正面表列改为负面表列,两岸互补性特别强,未来两岸会以人民币清算为架构,预计2013年第一季至第二季会有更多陆资入台。

推荐访问:前行 破冰 陆资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