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英语教材二次开发] ug二次开发的教材

  摘要:英语教材《新目标》秉承着全新的理念、内容和编排形式呈现在教师的面前。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被赋予了教材“二次开发”的权利,运用教材创造性地教学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教师不仅要学习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中,课的设计由为教师设计转向为学生需要设计,教学设计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关键词:教材;二次开发;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264-02
  “二次开发”是指在前人开发的基础上对产品的再次开发或创新,有时也称为“再开发”或“二度开发”。教材的“二次开发”是个相对的概念,它相对于“一次开发”,“一次开发”是指课程专家编制教材,那么教材“二次开发”既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教材更好地适应教学情境和学生需求。
  教材的“二次开发”就是要源于教材,更要超越教材。目前,初中英语新目标教材是以英语为第一语言,以学生习得语言为基础的教材,而我国学生是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以学得为基础,这就产生了矛盾,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初中新目标九年级教材的各个单元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旅游、友谊、语言、体育、名人、节目、音乐、文化、戏剧、动物保护、幽默、求医、主题公园、购物、问药、晚会礼仪、假日、足球、态势语、饮食文化等,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学生对祖国文化和其他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
  我们可以看出初中九年级英语教材中有关文化意识教育的内容每个单元都没有专门的项目来培养文化意识,都有以各种方式训练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通过分析教材我们知道编者把语言技能与文化意识的培养整合在一起,即把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在语言技能的教学中,其中内容包含了主要英语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名人介绍、行为规范等。编者遵循了功能意念大纲,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合并起来,难分彼此。但是在教材中选择素材时,尤其是交际素材,语言总是不那么地道,那么灵活。有些英美的教材在选用素材时尽量让内容生活化,真实化,对话特别适宜揭示文化的各个方面,这样英美文化差异就更显而易见。因为对话人都遵守规定的文化行为,因此如英语国家的人在交际中会使用些很多习惯的理语、俗语,但是现行教材考虑到其使用的广泛性及测试,编写的对话很少有这样的内容,学生学的语言比较死板。
  根据这些分析,笔者设定了初步的教学目标: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目标描述: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了解英语中不同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学会使用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昵的称呼;明白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明白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明白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对别人的赞扬、请求等作出恰当的反应;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作出恰当的反应;初步明白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地点、历史等;理解常见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含义;明白英语国家中传统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了解了教学需要分析,针对学生设定教学目标后,笔者对教材实施二次开发。理论上说,教材中的一切内容都是教材“二次开发”的对象,可在实践中,教师往往只侧重了某一个方面,尤其重视方法的处理,对教材的其他方面不敢“轻举妄动”。教材“二次开发”所涉及的领域非常的广泛,学科的内容、文化、方法、教材结构顺序甚至书中插图安排。俞红珍博士认为,教材“二次开发”的维度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语言、内容、方法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针对语言进行二次开发语言是一本教材中最显性的成分,它是一切教材内容的载体,它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主要包括语言内容和语言技能两大范畴。语言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话语和语体,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
  这15个单元的语法项目覆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但对学生语法项目的练习还是不能充分地给予;语法学习相对分散;缺乏语音学习材料;综合技能学习活动较少;听力材料难度较弱;写作活动指导相对简单。针对以上不足,笔者做出如下“开发”:第一,从学校试题库中选取适量的与语法项目相对应的习题,供学生练习。第二,调整每一单元中语法内容,集中讲授。第三,从网络或电视上截取语音片段,供学生练习语音及听力。最后,与语文任课教师沟通,在作文指导上找到共同点与不同点,供学生参考。
  其次,我们对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内容是与语言相对而言的,是指教材非语言方面的东西,主要指教材包含哪些话题,哪些文化及社会价值观等等。这些话题涵盖了初中生日常生活中的部分内容,但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得知:这些话题虽然是学生日常话题,但对学生而言有些毫无新意,并且有的缺乏真实性。学生相对更喜欢社会时事热点内容。同时,在社会文化价值观上,教师应该向更深层次挖掘,因为教材的价值观能影响着学习者的认识和态度,尤其是英语学习的态度和认识。对此,经过跟任课教师的讨论,又增加了如下内容:探讨人的生活态度及价值取向内容,例如谈论一下我国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讨论中西方国家的经济来源,例如,谈论我国汽车产销居世界第一;讨论中西方交通差异,例如,谈论我国高铁运营;讨论学生业余爱好,例如,谈论篮球明星科比;讨论中西方对英雄主义的理解,例如,谈论电影《阿甘正传》;对比了解中西方文化中消费观,例如,谈论购物的烦恼与快乐;讨论中西方在文化创作上的异同点,例如,谈论泡沫剧;讨论中西方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谈论上海世博会。
  第三,我们对方法进行二次开发。这里的方法不单单指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包含了学生的学习策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往往重视如何呈现词汇、语篇,如何操练新知,如何组织材料讲解语义,如何运用直观手段呈现语言,而对于文化意识的培养很少提及。   在现有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法以外,教师还要考虑一些实质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纸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他们是活的文化教材,让学生直接与外教交流,听外教做报告或讲课,其言行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教学中可借助实物、图片、幻灯、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传统和现代教育技术,适当导入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帮助学生超越文化隔界,以开明的态度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和理解母语文化和异国文化,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目前,教学中文化的渗透还没有得到足够、广泛的重视,所以在教学中广大英语教师要转换教学观念,即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为语言、文化并重的模式,同时这种观念就要求教师文化素质必须提高。
  经过对九年级新目标英语教材二次开发,学生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进行学习,英语的文化意识大增加了。通过教材上的各种活动及课外的英文歌曲的演唱,英文电影的观看,学生对外国文化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书中所涉及的话题,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基础词汇和部分高级词汇展开交流,讨论,甚至进行写作。通过大量广泛的阅读,学生扩大了自身的词汇量,丰富了英美文化知识。
  教师在教材“二次开发”的时候也应适时展开文化知识,提升文化意识。教师可以创设各种不同的方式,例如,在课堂上通过阅读作品,观看英语电影等方式;在课外,通过网站的形式直接在交流中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他们找资料,分析,得出结论。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转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前是被动地接受,现在是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教材开发的过程中,教师专业得到了极大的成长,促使教师继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Nunan,D.Syllabus Desig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2]Numan.D.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3]Nunan.D."Principles for designing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
  als’,Guidelines 10.1988.
  [4]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杜,2002.
  [5]付宜红.“创造性使用教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学科教育,2002,(12).
  [6]郭晓明.“论教师教材观的转变”[J].课程研究,2001,(3).
  [7]郭晓明,蒋红斌.“论知识在教材中的存在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4).
  [8]刘旭燕.“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阅读练习评估”[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2).
  [9]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0]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1]王白石.对高中英语教学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研究与反思[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12]王继峰.中学生阅读理解中跨文化障碍分析及解决策略[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13]杨启亮.“教材的功能:一种超越知识观的解释”[J].课程·教材·教法,2002,(12).
  [14]俞红珍.“重新定位英语的功能”[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12).
  [15]俞红珍.“英语教材的取含与调整:本质、内容与方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1).
  [16]俞红珍.“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术语乏辨”[J].‘课程·教材·教法,2005.

推荐访问:初中 英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