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棱豆生理生化特性的初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摘 要]:叶绿素含量的高低是反映植物光合作用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影响植物有机物合成的重要因素。可溶性糖、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是了解植物抗逆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研究两种四棱豆的不同的部位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攀援四棱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且攀援四棱豆的叶片、茎尖和果实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矮生四棱豆。攀援四棱豆叶中的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均最高,且高于矮生四棱豆。攀援四棱豆叶片受环境胁迫的影响可能较大,而攀援四棱豆茎尖和果实受环境胁迫的影响可能较小。攀援四棱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矮生四棱豆的含量。攀援四棱豆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矮生四棱豆茎尖和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相近。
  [关键词]:叶绿素;可溶性糖;MDA;可溶性蛋白;四棱豆
  1.引言
  四棱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 Dc.)是豆科四棱豆属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别名翼豆、四角豆等。四棱豆的嫩荚、块根、种子、嫩梢和叶均可食用,营养极其丰富,故又被称为“绿色黄金”、“奇迹植物”[1]。四棱豆的嫩荚、嫩叶和花的蛋白质含量十分丰富。其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已引起世界性的重视和研究,成为许多国家争相开发利用的植物资[2-3]。现在,在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南卡、非律宾、加纳等许多国家,以及在我国海南、广西、广东、湖 南、湖北等地区均已广泛种植和开展研究 。但由于各种原因,四棱豆的推广和研究进展比较缓慢[4-6]。
  叶绿素含量是反映植物特别是光合机构生理状况的一个基本指标,植物生理研究中经常涉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8-9]。丙二醛含量的多少可以代表膜损伤程度的大小[10]。因此,测定其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旨在为四棱豆的抗逆性测定奠定基础,为四棱豆的育种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前人对四棱豆已经做出了一些研究,但缺乏对不同种类四棱豆不同生长部位的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本文以两种不同品种的四棱豆相比较,通过测定不同部位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为四棱豆的综合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2.材料与方法
  2.1不同种类实验
  2010年3月播种;
  不同种类的支持物设计:198四棱豆在四肢架旁播种,矮生四棱豆匍匐处理。
  2.2样品采集
  攀援四棱豆和矮生四棱豆于肇庆良种场生长3个月后,采集新鲜的四棱豆功能叶、茎尖、果实用于测定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
  试剂:80﹪丙酮、纯丙酮、10﹪TCA、0.6%TBA、KH2PO4(20mmol/L)、G-250染色液
  2.3测定方法
  2.3.1鲜叶中叶绿素的含量测定[9]
  取新鲜样品0.25g放入研钵中,加纯丙酮研磨2.5ml、碳酸钙和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再加80﹪丙酮2.5ml,将匀浆转入离心管,适量的80﹪丙酮洗涤研钵,离心4000R,10min,取上清液用80﹪丙酮定容到10ml; 取上清液1ml,加80﹪丙酮4ml稀释后转入比色杯进行光密度的测定663nm和645nm的OD值;对照组用80﹪丙酮。计算色素提取液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的浓度。
  2.3.2鲜叶中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9]
  取新鲜样品0.5g放入研钵中,加5ml10﹪的三氯乙酸(TCA)和少量石英砂进行研磨提取,转入离心管,离心4000R,10min,提取上清液2ml,加入0.6%TBA液,混匀加塞,于沸水浴沸煮15min,迅速冷却,离心,取上清液进行显色反应并测定450nm、532nm和600nm 的OD值,最后计算MDA含量。
  2.3.3鲜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10]
  取新鲜样品0.5g放入研钵中,加KH2PO4(20mmol/L)2ml和少量石英砂,研磨,用KH2PO4定容10ml,,放置在30°水浴(0.5~1h)再离心4000R,20min取离心后的上清液,定容到10ml;取样液0.1ml加KH2PO42ml,加G-250染色液3ml,测620nm的OD值。
  3.结果与分析
  3.1种类四棱豆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叶绿素含量的高低是反映植物光合作用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影响植物有机物合成的重要因素。攀援型四棱豆和矮生型四棱豆不同器官中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呈现相同的规律,都是叶片含叶绿素最高,而茎尖次之,而果实含量是最少。(见图1A-C);两种四棱豆比较,攀援型四棱豆叶片的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均比矮生型四棱豆高,而矮生四棱豆茎的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则均比攀援型四棱豆高,两种四棱豆果的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则无明显差异;图1-D表明攀援四棱豆叶片的叶绿素a/b的比值最大,这说明了叶绿素b的含量少,而叶绿素a的含量较多。而两种四棱豆的茎尖的叶绿素a/b的比值接近于1,这说明了叶绿素a的含量相近于叶绿素b的含量。两种四棱豆的果实的叶绿素a/b的比值小于1,这说明了果实中叶绿素b的含量相对较高。
  A
  B
  C
  D
  图1 不同种类四棱豆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3.2不同种类四棱豆不同部位的可溶性糖和MDA含量的比较
  可溶性糖是植物细胞内一种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植物受逆境胁迫后其含量会增加[11-12]。同时,MDA通常将其作为脂质过氧化指标,用于表示细胞过氧化程度和植物对逆境条件反应的强弱,逆境条件下MDA含量往往较高[13]。
  攀援四棱豆叶片中MDA含量最高,果实次之,而茎尖最小。矮生四棱豆也呈现出同样的规律,但叶和果实MDA含量差异不明显。比较两种四棱豆,矮生四棱豆叶片MDA含量显著低于攀援型是冷豆,而果和茎的MDA含量则高于攀援型四棱豆(见图2A);攀援四棱豆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茎尖次之,果实最少。而矮生四棱豆叶可溶性糖相对较高,而茎尖和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相近。攀援型四棱豆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矮生型四棱豆,而果与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则低于矮生型四棱豆(见图2B)。   攀援四棱豆叶中的可溶性糖和MDA含量明显高于矮生四棱豆,而攀援四棱豆茎尖和果中的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则低于矮生四棱(见图2A与B)。由此表明:攀援四棱豆叶片受环境胁迫的影响可能较大,而茎尖和果实受环境胁迫的影响可能较小。而矮生四棱豆三者受逆程度相近。
  A
  B
  图2 不同种类四棱豆的不同部位可溶性糖和MDA含量的影响
  3.3不同种类四棱豆不同部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较
  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是了解植物抗逆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攀援四棱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茎尖次之,果实含量最少,而矮生四棱豆叶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茎尖和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相近;攀援四棱豆叶、茎、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矮生四棱豆相同器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见图3)。
  由此推测,攀援型四棱豆相对矮生四棱豆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有助于增加攀援四棱豆对环境的适应性
  4.结论
  攀援型四棱豆叶片的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均比矮生型四棱豆高,而矮生四棱豆茎的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则均比攀援型四棱豆高,两种四棱豆果的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则无明显差异;
  且攀援四棱豆叶片的叶绿素a/b的比值最大,这说明了叶绿素b的含量少,而叶绿素a的含量多。矮生四棱豆果实中叶绿素a/ b的比值较小,这表明叶绿素a积累小于叶绿素b,且叶绿素a积累变异程度大于叶绿素b,这可能与矮生四棱豆遮荫现象有关。而两种四棱豆的茎尖的叶绿素a/b的比值接近于1,这说明了叶绿素a的含量相近于叶绿素b的含量。
  可溶性糖、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四棱豆的各器官中分布是不均匀的,其叶片中的三者的含量最为丰富。攀援四棱豆叶片中可溶性糖、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高,且含量明显高于矮生四棱豆。矮生四棱豆茎尖和果中的可溶性糖、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接近,无明显的差异。这表明攀援四棱豆叶片受环境胁迫的影响较大,而矮生四棱豆茎尖和果实受环境胁迫的影响较小,而受逆程度相近。攀援四棱豆的植株生长旺盛,适应性强,叶的产量比较高。
  参考文献:
  [1]张洪顺,李树,张玉连.四棱豆种子发芽与种植方式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6):109-110
  [2]全妙华,陈东明. 四棱豆总黄酮含量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1907-1909.
  [3]黄斌.四棱豆开发前景及其栽培技术[J].生物学杂志,1995,(6):26-28
  [4]全妙华,蒋向辉,阳小凤,刘晓娟,贾威,陈东明.四棱豆雄性不育突变体鉴定与 ISSR初步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09(4):161 -163.
  [5] 李白玉1郑兵福1蒋立文1陈东明2四棱豆蛋白质提取工艺研究2 0 1 0,26(2):126-128
  [6] 全妙华,陈东明. 四棱豆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J]怀化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IHUA UNIVERSITY.2008,27(8):52-53
  [7] 赵甜甜,蔡新. 不同遮荫度下茶树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0.(5):38-41
  [8] 赵则海,土治辉,梁廉,陈雄伟,余曼玲,李佳倩,彭建丽. 不同生长阶段五爪金龙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J]. 福建林业科技,2009,36(1):111-114,181
  [9]舒展,张晓素,陈娟,陈根云,许大全. 叶绿素含量测定的简化[J]. 植物牛理学通讯,2010,46(4):399-402.
  [10] 孙伟泽,韩博,胡晓宁,呼天明. 不同浓度盐胁迫下苜蓿丙二醛含量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i Agri.Sci.2009,37(5):1905-1906,1911
  [11] 郝再彬,苍晶,徐仲. 植物生理实验[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06-116.
  [12] 邱新棉,张仁忠. 模拟酸雨对不同颜色棉花种子萌发与幼苗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J]. 棉花学报,2008,20(1):23-28.
  [13] 陈贵,胡文玉,谢甫绨,张立军. 提取植物体内MDA的溶剂及MDA作为衰老指标的探讨[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1,27(1):44-46.

推荐访问:生化 生理 特性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