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摘要: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自己或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束,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关键词:引导 自我管理 责任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能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教育的成功。作为班级教育的主导者——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同样不能仅靠自己或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束,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自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以来,世界各国的各类教学活动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形式。集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顾及到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自我管理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可以说,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学生的自我管理。几十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只有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每个学生在自主管理的活动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角色转换(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自己体验到管理者的艰辛,从而产生对管理者的理解,进而而使学生内心道德情感碰撞,感觉自己不是局外人,而是学校的主人翁,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自然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二、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形式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已有很长历史,对于一个班级、班主任代表学校行使组织权、领导权和指挥权,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绝对权威。处于中心地位的班主任,在管理学生中有积极影响的一面,也有消极影响的一面,在学校,班主任的性格、言谈举止、习惯动作等都会影响学生。在班主任的管理下,有在学生惟命是从,无法形成自我意识和民主意识,个性发展受到压抑,也难以培养出较强的组织和管理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针对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循序渐进地将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追求,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主动积极地参与班级的管理,从而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陶冶、自我评价、自我励行、自我督促,以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具体工作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一方面,我们要注意对学生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在班级以及学校举行在各种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与之相关的小竞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强化了他们自我管理的意识。同时,我们还应主动与家长联系,让家长给学生更多的从事独立活动的机会,保证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注意保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学生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实行每周一天的"无批评日"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二)、建构学生自主教育活动的诸多载体,拓展学生自主教育的时空,让学生在参与中增强责任意识。1、重视团队精神培养,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时时牢记集体利益,处处为集体争光。每个班级应该有自己的核心精神:如荣誉、责任、团队、信念。这些要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而定。一旦班级核心精神得以确认,就要采取种种方法,渗透到每个学生精神意识中,形成一种"集体性格"。实践中一般采取的主要方法有:每天一训(呼号班训)、一歌(班歌)。这样不但能陶冶同学们情操,鼓舞人心,更重要是在发展班级特色的同时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激发了学生集体荣誉感。每天一分钟演讲,全班同学轮流。在演讲内容上,精心安排,突出实效。既开阔同学视野,活跃班级气氛,又能起着感召激励作用。每天一次小结,日事日毕。这种日清管理法有益于加强学生责任感和荣誉感。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在目前的中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如在起始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举行系列活动:如“我爱我家”设计方案征集,“献一片绿色”绿化角组建,“捐一本好书” 成立班级图书角,“写一首班歌”,“评一条班训”,……在系列活动中,学生由“局外人”变成“局内人” ,在自尊心和责任感的的驱使下,由参与产生认同,提高班级向心力、凝聚力,从而有效地发挥自我教育作用。学生们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加强了责任心的培养。3、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机会。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性,实践“自主教育”首先必须改变教育管理思想,一要尊重和信任学生;二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把功夫下在引导上而不是管束上。本人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班会集思广益由学生设计并主持,内容充实丰富,形式多样,有教育型、娱乐型、辩论型、竞赛型、讨论型、综合型等。每次活动人人参与,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参与习惯,学生得到了锻炼,也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活动中学生主体获得了自我教育。(2)每周确定一天为学生“自我管理日”,这一天,老师除了上课外,一切课间时间、课余活动都交给学生自己管理,学生在学校的常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施展各自的才能。(3)成立中学生广播站、校刊、校报等学生社团, 社团中的各项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为学生提供了创新与实践的舞台及参与社会实践的广阔天空,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成立学生参谋部,学生参谋们定期与校长对话,向学校提出对于教育教学、总务工作的管理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建立了民主、平等、有输入有反馈的管理体制,还让学生充分表现情感上的自尊自信,树立起学校是我们的学校,爱自己的学校就要自觉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5)设立“学生班主任”,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求学生“自己会”。学生是班级的主角,班主任的责任就在于领导学生当好主角,使之具有自主意识、自治能力。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本人变传统的封闭型班级管理体制为开放的、民主的、有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体制——设立“学生班主任”。每学期全班学生按学号每人轮流当一天“班主任”,在这一天内,其工作职责是组织全体同学参加集体活动、做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督促检查班干部的日常工作。“学生班主任”制度的设立,可把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较好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意识和行动,变“别人要我干”为“我必须这样做”,从而增强其自我管理的自觉性。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应该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引导学生 责任意识 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