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主产区 [浚县农开办:打造粮食生产主产区]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耕地面积100万亩,是我国商品粮基地、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浚县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扎实推进,有效促进了粮食稳产高产,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9~2012年,浚县共建设高标准农田7万亩,总投资9490万元。完成维修提灌站14处,新打配套机井701眼,修配旧井630眼,输变电线路配套621.45公里。疏浚沟渠83公里,衬砌渠道76.7公里。铺设地埋管道422.3公里,新建桥涵86座。改良土壤7万亩,整修机耕路210公里。浚县农业抗灾能力全面增强。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了“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浚县农村的生产力得到解放。项目区建成前,农民浇一遍地需要15天左右,项目区建成后仅需6天时间。项目区建成前浇地每户一般都需要3~4个劳动力,亩均灌溉成本达24元;项目区建成后,每户浇地只需一个人,亩均成本降到12元。同时,通过推广大中型农业机械,现在是既省物省钱又省力省时。大量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外出打工创业,增收致富。浚县农民的科技意识普遍得到强化。通过实施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建立小麦、玉米高产示范方7万亩,推广新品种6个,示范区小麦、玉米亩产分别达600公斤、800公斤。目前,浚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浚县农民组织化程度有了显著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把农民群众筹资投劳纳入“一事一议”,让农民参与开发,促进了村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密切了干群关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实现了统一浇水、统一配方施肥、统一供种,统一机耕机播机收和统一病虫害防治,把项目区群众的利益联结在一起,增强了农民的经济合作意识。浚县农业综合开发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浚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浚县农开办)采取了“两个结合”“三榜一补”等政策措施。浚县农开办坚持“两个结合”,严把“两个程序”,确保项目规划质量。坚持集中连片、科学布局开发与征求乡、村意见相结合,整体规划与项目区群众意愿相结合,确保项目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开发规划起草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论证、修改,做到项目规划不经专家评审不上报;对项目区各村井、树、路、桥等准确定位、公示到村、征求意见,做到没有征求群众意见和村民代表同意率达不到100%的不上报。浚县农开办坚持“三榜一补”,做好筹资投劳。立项前,在项目村公开建设任务、财政拨款和农民筹资数额、投工数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项目计划批复后,在项目村张榜公布每户筹资投劳任务;工程竣工后,及时张榜公布筹资投劳使用情况。同时,对项目区农户购置大型农机具进行补贴,尽量减轻群众负担。浚县农开办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确保工程质量。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浚县农开办实行“七项制度”,即项目资金公示制、项目工程物资招投标制、项目工程监理制、县级报账制、项目资金审计制、竣工项目验收制和目标责任制。实行县、乡、村三级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保证了开发工作顺利进行。项目区建成后,浚县农开办加强工程管护,确保发挥长久效益。首先明晰产权。与受益群众签订管护合同,把使用权和管护权交给农民,增强其责任心。二是强化管理。对社会公益型项目工程,采取组织领导、管护人员、管护制度、管护责任、管护资金“五到位”办法,明确责任,确保养护及时到位;对在建或建成的项目工程进行拍卖,明确具体管护人员及工资渠道,确保开发工程发挥长久效益。三是加强检查。定期组织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对项目工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群众长期受益。

推荐访问:浚县 开办 粮食生产 主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