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郑洛:筑起水产品安全屏障]

  鲢鱼、草鱼、鲫鱼、鲤鱼、银鱼等,这些昔日只有南方人才能享受且营养丰富的水产品逐渐步入北方百姓餐桌。由此,水产品养殖在北方蓬勃发展。然而,滥用抗生素防病、违规使用激素促生长、养殖场周边环境恶劣等诸多人为因素形成的恶性循环,其状况令人堪忧。如今,在有着全国农业大省称号的河南,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监工作,目前养殖规模最大的郑州和洛阳两地,2011年以来先后4次接受农业部组织的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均达到100%。他们用实际行动筑起了水产品养殖安全屏障,为百姓打造放心餐桌撑起了保护伞。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是养殖大国,也是传统养殖模式弊端的最大受害国。由于长期以来养殖基础设施差、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养殖技术及管理水平较低,一度刺激了我国低水平水产养殖的急剧膨胀,大量良莠不齐的产品涌入市场,又在出口通道上遭遇绿色屏障;与此同时,随着人们食品健康消费意识的提高,“激素滥用、色素添加投喂、药残”等风波与传闻,让国人对许多养殖产品望而却步。那么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郑州的水产品养殖却是稳步增长,知情人士透漏,这一切都得益于郑州市农委严格监管和服务保障。
  水产品质量安全是全市水产工作的中心。为此,郑州市农委同各县农业主管部门签订了工作责任目标,把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从而提高各县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严格要求,水产品药物残留产地检测合格率必须保持在97%以上;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等违禁药物在水产苗种繁育和养殖生产环节的违法使用一律禁止;对监督抽查发现的阳性样品生产单位执法查处率达到100%。
  为了从源头抓起、打牢基础,郑州市农委切实抓好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科学发展思路,加强投入品采购、苗种放养、生产、用药、培训、销售等各项记录,建立完善生产档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2012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积极引导养殖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参与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已建成3家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认定21个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8.1万亩,认证“三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总数达到16个。
  为了确保消费者消费安全、餐桌安全,郑州市农委健全了“两级三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层层把关,实现了水产品从池塘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完善了水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制定了31个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今年还制定了《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其中包括了农产品生产环节企业(农户)IC卡信息采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安全信息监控系统、安全信息查询系统、追查处理系统。
  在加强对水产品生产过程的执法监管方面,他们要求苗种生产企业必须持有《苗种生产许可证》,无公害养殖基地、规模化养殖场和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购销记录完整,制度上不使用禁用药物。经常不定期地开展安全检查,查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做到防患于未然。每年安排4次水产品例行抽检,在本市的3大水产品批发市场实施市场准入,做到逢进必查,检测合格率位居全国第三。
  郑州市农委在加强监督的同时,还特别强化对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对口服务,他们专门成立了无公害基地技术顾问组,每个成员联系一个基地,定期上门服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鱼病高发季节组织鱼病专家到渔区指导渔民安全用药。
  通过这一系列得力举措,郑州市的水产品养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据市农委统计,2011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4.1万亩,水产品产量14.5万吨,渔业产值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沿黄的中牟、荥阳、巩义、金水、惠济5县区的养殖面积达到10.23万亩,占全市的72.6%;产量1.35万吨,占全市的93%,沿黄渔业优势产业带已现雏形。黄河鲤鱼占总产量的67%,郑州的黄河鲤鱼正逐步成为一个享誉全国的品牌。市内有2家农业部定点水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达37万吨,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水产品集散地。
  和郑州仅100多公里路程的洛阳,素有“九朝古都”之称,由于其横跨黄河中游两岸,所以域内水域宽广、河流众多,近年来水产品养殖业也迅猛发展。为了保障百姓餐桌安全,确保养殖企业稳步有序生产,洛阳市农委在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同时,加强引导和宣传,使人们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首先他们以“放心农资下乡”、“科技下乡”、“水产养殖执法检查”等活动为载体,将教育和宣传、执法与宣传有机结合,通过现场宣传、组织讲座、张贴“明白纸”等形式,印制了《鱼用药物使用方法》、《禁用渔药清单》等宣传单送到养殖户手中。同时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将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知识、安全用药知识、相关技术标准及操作规范知识传播给渔民,使他们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安全用药、安全饲喂。另外还组织全市水产技术专家、渔药或饲料生产厂家技术员,深入池塘或养殖专业合作社,对农民举办培训班,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通过宣传教育,该市养殖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都能主动做到不使用激素、抗生素、硝基呋喃等禁用渔药。特别是目前吉利区正在推广的草鱼疫苗防治技术,基本做到了草鱼在生产中不用药的方法,为洛阳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加强安全监督,加快推进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全面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实施规模化养殖,成效明显。进一步推动了该市水产养殖业向优质、高效、安全方面迈进。
  截至2011年底,洛阳市水产养殖无公害基地已发展到8个,养殖面积达到80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涉及鲢鱼、草鱼、鲤鱼、鲫鱼、团头鲂、银鱼等多个品种。同时,吉利区宇风、创盈、渔丰、恒瑞等渔业养殖合作社、孟津县渔业公司、大雁专业合作社和洛龙区毅丰水产有限公司共7家水产养殖企业经农业部专家组验收,已成功进入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行列,并且这些企业不仅带动了地域经济的滚动发展,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其中单孟津县渔业公司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就由过去的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的18个品种,拥有养殖水面1601亩,鱼塘179口,养殖户83户。2010年,该养殖区水产品产量1800吨,亩均单产1700公斤,养殖户人均纯收入1万余元。

推荐访问:屏障 水产品 筑起 郑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