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障碍盲童的游戏治疗个案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

  【摘 要】本文介绍一个社交障碍盲童的研究案例,在对个案的干预过程中,主要通过个别介入的游戏治疗与集体游戏治疗相结合,能有效改善这名盲童的社交障碍,让其回归主流。  【关键词】社交障碍 盲童 游戏治疗
  良好的社会交往可减少孤独、寂寞、恐惧、痛苦,可以宣泄愤怒及压抑。因此,社会交往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很多盲童会因为视力问题、家庭问题、生活经历问题而导致社交障碍。
  一、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个案家中连爷爷奶奶共七口人,他有一姐姐十岁,一弟弟一岁。个案出生时是顺产,但产后因为吸氧过多而致盲,右眼有点光感,医院最终诊断结论:视网膜萎缩。父母无固定工作,靠打工维持生活,所以孩子出生后一岁多,父母就外出打工,将他留给奶奶带。个案经常一个人呆着,身边连个玩具都没有,也没有人陪他说话。
  (二)问题表现
  孩子刚到学校时有些紧张,还伴有抠眼睛、不停摇晃身体等盲态;不与同学交往;老师叫他的名字,无任何反应;对外人没有太多的信任,即使是认识的人在熟悉的环境下拉他,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甩开别人,别的孩子拿到玩具,会欣喜地去触摸、摆弄,而他的表现只是不停的拍打桌子或地板;对自己完成不了的事情,从不用语言求助。
  (三)对个案问题的评估、分析、讨论
  通过对收集到的个案资料,通过问卷社会调查、直接观察、俄尔冈量表、社会能力量表等对个案的依恋关系、同伴关系、 社会技能和社会能力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后发现个案在社交方面有障碍。
  因为个案家庭教养的缺失和三次手术带来的“创伤”,形成了一种自卑、封闭的心理,从而造成了他的胆小害怕,对环境缺乏安全感,也不敢、不会与人正常的交往,长时间的压抑情绪使得个案形成了社交障碍。
  游戏治疗的长期目标是让盲童能够回归学前班,和其他儿童正常交往。
  短期目标有:
  1.在安全的游戏环境中学会宣泄不良情绪。
  2.正确面对害怕,正视病痛。
  3.学会在困难的时候寻求帮助。
  4.在集体游戏中学会简单的对话。
  5.通过集体游戏发展自我,找到自我的价值。
  二、游戏治疗的实施过程
  通过多次随班观察,在与个案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治疗师制定治疗方案并开始对个案实施游戏治疗。
  (一)在游戏中宣泄愤怒
  在治疗的最初阶段,治疗师考虑到儿童的视力障碍,玩具尽量安排在儿童的活动范围之内,并告知个案这里的玩具可以随便玩,玩什么由个案自己做主,几次治疗,治疗师发现个案只对能发出声音的玩具感兴趣,并且喜欢拍打玩具或把玩具扔到地上,治疗师利用这个机会不厌其烦地把地上的玩具捡起再次放入个案手中,个案对治疗师没有过多地敌意,并且把这个当成是互动游戏了。在游戏中,个案不断地宣泄自己郁积的不满和愤怒,多次表达“你不听话,就把你扔到厕所里”,“把你关到监狱里”等。
  (二)在游戏中坦言害怕
  游戏治疗中,有一次个案将娃娃扔到地上,娃娃的腿被摔断了,个案摸到断了腿的娃娃,表情严肃,不再继续游戏,可能个案联想到了自己的经历。治疗师适时安排了给娃娃看病的游戏。拿出玩具听诊器、小针筒……
  师:“你愿意给娃娃看病吗?”
  生:“娃娃会死的”(表现出害怕、怜悯)
  师:“不会的,你可以试试给他把腿接上”……
  治疗师帮助个案完成修复,个案再次触摸完整的娃娃,显得如释重负。“你摸摸他的腿可以走吗?”个案摆弄着娃娃,很开心地告诉治疗师娃娃好了。以后的几次游戏,都会安排一些医生和病人或者小白兔遇到大灰狼的游戏,让个案表现出应该有的害怕,但不能一味的隐忍,引导他去想办法解决。
  (三)在游戏中发展自我
  个案家长对待视力障碍儿童束手无策,只能给予他们“怜爱”,什么事都代为完成,结果孩子什么事也不会做,也不愿意去做,无法体会到由成功带来的愉悦,长此以往孩子自卑,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游戏中期对个案提出了要求,每次游戏结束,必须把玩具放回原位,并且增加一些和生活相关的游戏。如“做饭”、“打扫屋子”等,在游戏结束后,治疗师给了个案一个肯定的反馈,类似于“原来你这么厉害,还会做很多家务活呀!”这类游戏让个案找回自信,体现自我价值。
  (四)在集体游戏中学会交往、合作
  游戏治疗的后期,治疗师安排了个案选择伙伴共同参与游戏,因为人数的增多,集体游戏一般安排角色游戏、音乐游戏等,侧重于角色的扮演、交往、合作、目的是增强个案的自信和交往能力。
  个案选择伙伴参与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如何被同伴接受、互相协作,学会分享、谦让,从而提高交往技能。游戏治疗已经从封闭的治疗室转到了班级里。游戏活动有“开饭馆”、“开超市”等等。
  半年的游戏治疗让个案能够面对三次手术带来的病痛,从对别人的不理不睬、不和同伴交往到能和同伴游戏,甚至还主动邀请同伴游戏,共同商量游戏规则,个案已经适应了学前班的集体生活。
  三、讨论与小结
  在游戏治疗开始初期,和盲童建立信任关系很重要。盲童的内心更惧怕陌生人,更惧怕陌生环境。治疗师要做的是完全无条件地接纳盲童,为他们创造安全的环境。治疗师要将玩具安置在他们的活动能力范围内。对于沉默不语的盲童,播放一些他们喜欢的音乐,缓解他们的恐惧。
  干预过程本应该是一个长期,有计划的过程。但遇到农忙或家中有事,学校放假等很多客观原因,治疗未必能按时进行,也难免会出现时好时坏的反复现象。但对此,治疗师要本着坚持不解的态度,耐心的指导个案,直到目标达成。
  游戏治疗在国内盲校应用较少,没有物理治疗、音乐治疗等应用广泛。但游戏是儿童最好的表达媒介,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者,是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的活动、是无副作用的,所以,游戏治疗适合对盲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并将会成为治疗主流。
  参考文献
  [1] 梁培勇等.游戏治疗实务指南[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1.
  [2] 徐光兴.儿童游戏治疗法案例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1.
  [3] 刘勇.团体咨询治疗与团体训练[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推荐访问:个案 社交 障碍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