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补铁的误区”等 补铁误区

  在我国,缺铁的宝宝占相当的比例。父母在喂养的过程中要观察宝宝是否出现缺铁症状,谨防4个补铁误区,并通过饮食搭配,给宝宝正确补铁。  宝宝缺铁的症状  宝宝如果缺铁,最初是脸色发白,大点儿的宝宝在活动时容易疲劳。随着病情发展,宝宝会变得不活泼、不爱玩儿,常为一点儿小事就哭闹不止,同时食欲不好,消化不良,容易腹泻。缺铁较严重时,会导致宝宝患上缺铁性贫血,表现为脸色会更加苍白,嘴唇、眼结膜、指甲、手掌也缺少血色,并常发生呼吸道、消化道的感染。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宝宝的身高、体重会增长缓慢,智力发育也会受到影响,甚至还表现出“异食癖”,即吃土块儿、墙皮等,指甲变得薄而脆,中间凹陷似小勺,严重时出现心脏扩大及肝脾肿大。不过,现在城市中,宝宝缺铁性贫血一般是轻度的比较多见。父母平时应多注意观察,并定期带宝宝到医院体检,呵护宝宝健康成长。
  补铁的4个误区
  误区1:认为宝宝不需要补铁。
  正确的是:宝宝6个月大后就需要补铁。
  据调查,国内宝宝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比较高,1岁以下宝宝的患病率可达到20%~30%。轻度缺铁性贫血一般不容易被父母发现,这些宝宝常常在体检时才会偶然被发现血色素偏低。实际上宝宝出生后,体内储存的铁只能供他使用6个月左右,过了6个月,如果不及时添加强化铁的米粉和蛋黄,宝宝就会逐渐表现出一些缺铁的症状。因此,宝宝出生后补铁的时间,足月儿最好不晚于4个月大,早产儿不应该晚于2个月大,并且要持续到1周岁。
  误区2:认为补铁一定要药补。
  正确的是:食补更安全合理。
  宝宝出生后进行母乳喂养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最好方法。虽然母乳中铁的含量不高,但还是比其他乳类高。最关键的一点还在于,母乳最适宜宝宝吸收,在体内利用率也很高。对宝宝来说,母乳中铁的吸收率可达50%,而牛奶中铁的吸收率仅为10%,人工喂养的宝宝在2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添加果汁、菜汁。到4个月左右大时,无论那种喂养方式都应该添加强化铁的米粉、蛋黄、菜泥、豆腐等,宝宝6个月大时可为其添加肝泥、肉泥等。
  误区3:认为只补铁就可以了。
  正确的是:需要同时补充维生C,以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
  根据人体吸收铁的规律,宝宝补铁的同时,如果吃一些含维生素C多的水果或蔬菜,会使铁的吸收率提高4倍,而适合宝宝吃的水果中,橙子、柑桶、草莓等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是西红柿、黄瓜、柿子椒等。
  误区4:购买多种补铁食品。
  正确的是:不宜同时食用两种不同的铁强化食品,以防摄入铁元素过量。
  给宝宝选用补铁食品的时候,要看清包装上标明的强化营养素与强化量后再决定是否选用。6岁以下宝宝每日需要铁的最大量为10毫克。父母可以通过大量的天然食物给宝宝补铁,如果宝宝出现轻微缺铁,那么可以在市场上选购一些添加了铁的奶粉、米粉等。这些铁的强化食品标签上都有特别注明铁的含量,父母可以选择合适的购买,切忌给宝宝过量补铁。研究表明,6岁以下的宝宝,每天口服含铁量超过20毫克的食品就会对其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因此,不可让宝宝同时食用两种或含铁量超高的食品。

推荐访问:误区 宝宝 补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