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德 围棋【南通棋人追忆围棋教父陈祖德】

  11月1日20时45分,新中国第一代围棋国手的杰出代表,原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兼党委书记、中国棋院院长、中国围棋协会主席、中国象棋协会主席、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主席陈祖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享年68岁。
  悲讯传来,市棋类协会常务副主席季本涵的心情降到冰点。翌日,他专门向北京方面发去唁电: 惊悉新中国棋类事业开拓者和领军者陈祖德同志与世长辞,不胜唏嘘,深为悲痛!他的棋品、棋艺、棋德永远值得棋类工作者学习和景仰,他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老中青棋类工作者心中。
  优秀象棋运动员出身的季本涵,与陈祖德相识半个多世纪。季本涵是象棋裁判界的泰斗级人物,特级国际裁判,担任过中国象棋协会裁判委员会主任、世界象棋联合会竞赛委员会委员,与陈祖德有着数十年交往。
  陈祖德曾长期担任中国棋牌项目领导人,多年来始终关心各地棋牌运动的开展。陈祖德曾来南通献技,曾为南通体育雪中送炭,他对围棋事业的执着,为季本涵和其他南通棋人称颂。
  来通参赛不忘写作 一生笔耕内心强大
  1993年,当时我市有位叫杨建生的企业家,他从小爱好围棋。有天,杨建生和市棋界人士聊天时,得知南通高水平棋赛较少,于是产生出资办一场全国一流围棋邀请赛的想法。
  经季本涵牵线,当年6月22日,南通开发区天星湖全国围棋八强赛拉开帷幕,“八强”含金量很高,陈祖德、聂卫平、华以刚、罗建文、刘小光、曹大元、邵震中、钱宇平,无一不是国内围棋大腕。 “那是陈祖德唯一一次来通,前后虽短短数日,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南通围棋名宿陈晓平说。
  陈晓平曾培养出李岱春、张谦等国内业余围棋一流选手,有南通业余围棋“教父”之称。陈晓平回忆:“每次下完棋,陈祖德总是急匆匆地赶回房间。除了用餐和其他相关活动,一直把自己关在屋里。”这一举动引起陈晓平的好奇,不久谜底就被揭开。有次比赛后,陈晓平和棋友找陈祖德办事,走进他房间时,发现桌上堆满了棋谱和手稿,“根据时间推算,他正在赶写《无极谱》。当时那套书第1本已发行,后3本是1998年出版的。”
  围棋迷们都知道,历代国手中,陈祖德著书最多,成就也最大。1980年,陈祖德被查出患有胃癌,他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在病床上撰写自传《超越自我》,该书后来获得“人民文学奖”,成为激励一代人的名作。 陈祖德视围棋为生命,在他人生最后的一段光阴,仍顽强地与病魔斗争,奇迹般地赶写出全套12本的《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其精神令人敬佩。
  陈晓平精心收藏了陈祖德的所有已出版的著作,有自传《超越自我》,有《当湖十局细解》、《无极谱》等围棋著作。“他从来不甘于落在人后,是典型的外柔内刚。”熟读围棋书籍的陈晓平对陈祖德有着深刻的了解,文革期间他在山西五七干校劳动,一次干校举行打砖坯劳动竞赛,居然胜了不少来自举重队的大力士,夺得第一名,还创造了个人最高纪录。“通过这件事,足以看出陈祖德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待人和善关心下属 谦谦君子不失个性
  在众人眼中,陈祖德是公认的谦谦君子。
  “待人极为和善,从不摆官架子,对下属很照顾。”这是季本涵对陈祖德的评语。
  1986年12月,亚洲杯象棋赛在香港举行。包括季本涵在内的15名内地裁判赴港执法,这是香港棋界第一次接待大批内地裁判,缺乏经验的港方以为内地裁判和中国代表团的财务走的是一条线,因此没有将内地裁判的零用金列入接待预算。那支中国代表团的负责人是陈祖德,当时他的官方身份是前国家体委运动四司副司长。知道这事后,陈祖德吩咐让领队尽快解决裁判们的难题,还派人给季本涵们送来宵夜点心。“回国后,祖德报销这笔费用时让财务人员很为难,为此事他受到上级的批评,承担了领导责任。”
  平日,对于围棋迷提出的合影、签名等要求,陈祖德从不拒绝,陈晓平精心收藏着有他签名的一把扇子和一本自传。“与围棋迷交流,他总是保持绅士风范,和蔼可亲,彬彬有礼。”
  陈祖德在通比赛期间,陈晓平向他介绍了崇川少年围棋的发展情况,得知李岱春、孙普等先后夺得过省年龄组冠军,并在省成人赛名列前茅时,他大加赞赏:“在我的印象中,南通是一个不大的城市,想不到少年棋手的水平这么高!”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陈祖德一直是国内棋牌项目的领军者。数十年的交往,季本涵仅有一次看到陈祖德发火。“那件事发生在1987年全国运动会期间。 ”季本涵回忆,当时全国棋界召开全体人员大会,祖德在讲话中提到棋坛在国内外赛场发生的多起不正常现象,毫不留情地点名批评。当时他情绪很激动,措词相当激烈,把全场所有人都镇住了。不少人事后说,想不到他火气这么大!“这次整风十分有效,起码有10年时间,再未看到领队教练在比赛期间打麻将。”
  楸枰作战力大无穷 研究古谱棋风大变
  熟悉围棋的人都知道,很多棋手的棋风和个性很相似,正所谓“棋如其人”,如聂卫平的大局观,马晓春的灵动,刘小光的坚韧,曹大元的厚实……不过,陈祖德的棋风与他的性格,好比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
  围棋八骏在通献技期间,江海晚报资深记者朱晖斌全程跟踪采访,“想不到一位谦谦君子的棋如此有战斗力。”这是陈祖德给他留下的一大印象。在通期间,陈祖德与业余选手下了让子棋,“业余棋手和力战型棋手下让子棋很难受,因为他们战斗力太强。陈祖德下让子棋,一般要让五六子。”
  陈祖德的战斗力之强,季本涵也领教过。上世纪六十年代,季本涵是江苏省象棋队的一名高手,陈祖德是上海市围棋队一员,那时沪苏两地棋界经常搞双边赛。“当时我们队里有位叫戴荣光的主力队员,十分爱下围棋。双方交流期间,戴荣光一有空就找祖德下让子棋。有天,他俩连下了几盘,祖德从让三子一直把戴荣光打到让七子,让一群旁观者看得目瞪口。”
  谦谦君子陈祖德,棋风为何如此凶悍?陈晓平解开了谜底:“是古谱改变了他的棋风。”
  上海市围棋队于1958年成立,首批进入市队的运动员,就有年仅14岁的陈祖德。在真刀真枪的训练中,陈祖德感觉自己的棋偏软。一年后,因训练经费紧张,上海市队大幅度减员,仅留下陈祖德一人。没有队友的日子是寂寞的,无奈之下,陈祖德决定研究古谱。   古人对弈围棋前,先在四个星位上各放黑白两子,对角星排列。这一规则,使古人行棋时很难在边角形成大模样,想在有限的空间争地盘,必然少不了激烈拼杀,战斗力得到充分锻炼。
  一年后,上海市围棋队扩容。队友们发现,陈祖德完全变了一个人,棋硬朗了许多,实力明显提高。“可以这么说,是古谱改变了陈祖德的行棋风格,这为他在此后几年迅速成为中国围棋领军人物奠定了基础。了解中国古谱的人都知道,古谱整理工作极其繁重,以陈祖德的棋风和实力,他是最有资格对古谱进行精解的人选之一,这或许是他在生命最后一段时间仍坚持写作的动力所在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季本涵、陈晓平先后有幸为陈祖德当过一回裁判,两盘比赛都是他和日本高段棋手对垒。陈祖德凶狠的棋风,犀利的攻杀,给他俩留下深刻印象。在南通期间,陈晓平把陈祖德与日本名誉本因坊高川秀格的对局谱赠送给他,“这个特殊的礼物让陈祖德十分惊喜,因为此前他一直没找到这盘棋的棋谱。”
  替南通解燃眉之急 激励棋人三度题词
  “祖德第一次与南通体育发生交集,就帮了我们一个大忙。他的热情帮助,给当时的南通体委解了燃眉之急。”对这件30年前的事,季本涵仍记忆犹新。
  1978年,南通准备承办全国青年足球分区赛,因办赛经费难以筹措,前市体委负责人沈鹏千想到了季本涵,那时季是市体委群体科副科长,正被前国家体委运动司武术棋类处借用。季本涵在国内棋界浸淫多年,但此前10多年一直身居南京,在国内体育界高层几无人脉。接到任务后,季本涵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相识多年但无深交的陈祖德,当时陈担任国家围棋队领队。出乎季本涵意料的是,陈祖德爽快地揽下此事。没多久,一笔名为“场地补助费”的1.5万元款项从前国家体委的账户打到前市体委,这笔款项完全填补了市体委办赛经费缺口。“20多年前,1.5万元可不是笔小数目,那时市体育系统一年的经费也就二三十万元。”季本涵说。
  陈祖德曾长时间担任国家体育总局棋类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十分关心各地棋类事业的发展,他先后两次为南通棋界题词,还有一次是为崇川围棋题词。
  1987年我市准备建南通儿童棋苑,不久季本涵在广东番禺举办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棋类决赛赛场上遇到陈祖德,便请他为筹建中的儿童棋苑题词。陈祖德当即掏出钢笔,在纸上写道:愿围棋苗子在儿童棋苑中健康成长。“题词的复印件,我至今还保存着。”
  借陈祖德在南通献技之际,陈晓平请他鼓励鼓励崇川围棋,陈祖德十分爽快地应允。他这样写道:南通崇川围棋训练中心,为围棋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
  2010年南通棋界准备办棋院,季本涵赶到陈祖德的北京居所请墨宝,他欣然写下“南通棋院”四个大字。季本涵回忆,那天祖德兴致很高,邀请他和顾俊(南通著名棋人)到内书房参观。“还让我们欣赏了国外顶尖书法家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让季本涵有些遗憾的是,因种种原因,南通棋院至今仍处于筹建阶段。“近两年,我先后几次到北京办事,考虑到南通棋院未成立,一直不好意思找他。想不到,如今我再也看不见这位老朋友了……”季本涵说到这里唏嘘不已。

推荐访问:南通 教父 围棋 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