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谈养生——百岁老人话长寿] 百岁老人长寿 别人说我不爱听的话

  张乔松,男,汉族,生于1894年10月,卒于1991年12月。按照农历闰年闰月计算,恰好一百岁。张先生生前在陕西省南郑县医院工作,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他的养生经验多次在报刊杂志上介绍,97岁时还口述健身之道“我的长寿秘诀”,由他人整理刊登在《陕西老年报》上。张先生的养生经验很丰富,主张“顺其自然”、“知足常乐”等。他到90多岁时,还每天看报、看医书、练书法,时而还给群众看病。张先生去世后,由他儿子整理了一份养生经验资料。这份资料朴实无华,有许多可取之处。
  张先生在上高中时,患上了乙型脑炎(中医称暑温),当时高热、神昏,病入膏肓。幸好遇到曾给孙中山先生治过病的许子然医生,经许医生用重剂羚羊角抢救而愈。许医生还把医术教给张先生。从此,张先生便踏上了为人治病的岐黄之路。
  张先生的一生是坎坷的,吃过不少苦,受过不少罪。但却磨炼了他的意志,养成了顺应自然的生活习惯。他把名利看得很淡泊,成了名医也不让家人与朋友给他做寿,只是到了百岁时(1991年),才答应说:“百岁时一定请大家!”不料百岁后,老人突然卧床不起,头晕失语,不及三月就离开了人世。
  他生前常说:“人生一世,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欲求长寿,是每个人的心愿,但要顺应自然。自然规律是不能违背的,不可因风云变幻而气馁,也不可因德高望重而气傲。七情六欲,人人有之,但不要太过,过则损伤身心健康。不要遇到苦恼就怄气。酒、色、财、气,是长寿的大敌,没有不行,过则伤身。俗语:知足常乐。这是养生的真谛。”
  一、吃饭不挑食
  张先生年轻时荤素都吃,20多岁时喜欢吃肉,消化能力很强,对粗细粮不挑不拣。随着年龄增长,吃软食的比例多了。清晨喝半斤牛奶,吃一个荷包蛋;中午除主食米、面、杂粮外,还要吃二两焖得像豆腐一样的红烧肉,吃起来不塞牙缝,还能润肠通便。晚饭吃得比较少。
  张先生喜欢喝青茶,泡得很浓,苦的与药味差不多,无论什么时候喝,都不影响睡眠。年轻时,烟酒不忌。喝酒都是散装白酒,每次半斤,以不醉为度。到了70岁,烟酒不沾。自感耳聪目明,精神饱满,红光满面,开处方也不戴老花镜,好像60多岁的人一样。
  张先生喜欢吃一点葱、姜,但不吃辣椒。尤其是夏季,每天要吃二三瓣蒜,从来没有闹过肚子。他说:“蒜有百益,但有一害,多食伤目。”
  二、起居有规律
  张先生的起居,一般是春夏早睡早起,秋冬早卧晚起。夏日要午休2个小时。闲余时喜欢跟晚辈谈笑风生,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风土人情。晚年谈的最多的是医林故事,治疗经验。张先生穿衣服从不讲究,只是冬天能保暖就行了。他说:“人老了阳气不足,保暖对固护人的肾气很重要,老年人尤要注意。”
  三、书法添精神
  张先生酷爱书法,墙壁上挂的都是他写的条幅,有草书、行书;有唐诗,也有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写字时聚精会神,每日两篇,写完后像做了静功一样,一身轻松,头脑清晰。他这个嗜好是年轻教书时养成的。他写的条幅,多是名言、警句,既可勉励自己,又可启迪子孙。他说:“好记性,不如淡墨水。写写字,可以振奋精神,陶冶情操,生活也就有味道了!”
  四、房事宜节制
  张先生认为,性欲是人的正常生理要求,但有的人不能节制,结果是纵欲伤身。年轻人对房事以一月二次为好。凡第二天感到头昏、脑胀、倦怠、疲劳,就是房事过度的表现。老年人更要惜身少欲,六十岁以后的人要分床独卧,保护精气对延缓衰老是头等大事。过欲伤肾,就不会长寿。
  五、神补更重要
  张先生97岁时,生活起居还能自理。只是有点腰腿痛,出外上街时间少了,一般都在家里度过。当时呼吸16次/分钟,心率84次/分钟,血压131/83毫米汞柱。有人问他吃的什么保健药,他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精神舒畅,则心宽体胖。”“文革”期间,他遭受过严重迫害,那时他已80高龄,也想到一死了之。但想到自己大半生教书育人,为人治病,历史清楚,问心无愧,为何自己寻短见呢!如果没有这个精神支柱,张先生也不会活到一百岁。
  六、防患于未然
  张先生是医生,所以很重视防微杜渐。他认为许多病是从感冒引起的,因此预防感冒非常重要。他的预防方法是:取胡桃仁三个,蜂蜜少许。用胡桃仁蘸蜂蜜食之。每日2次。从立秋前半个月开始,连服一个月。功效补肾温肺,止咳平喘。这个药方可以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张先生长年坚持按时食用,很少患感冒,也从未有咳喘病。并把此方介绍给许多人,用后反应良好。
  七、锻炼应适度
  张先生认为,生命在于运动是有科学内涵的。但他不主张大运动量。他说:“长跑固然可以锻炼身体,但强力运动只锻炼骨骼、肌肉,而不能锻炼人的内脏。”他主张打太极拳、练静功、散步等。少则几分钟,多则半个小时,以微微出汗为好,且不可大汗,大汗则伤阴耗气。这种锻炼方法有利于内脏功能的良好运转,尤宜于老年人的健康。

推荐访问:长寿 百岁 养生 老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