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译英语谚语|英语谚语大全励志篇

  摘 要:英语谚语中很多都是隐喻性语言,这类语言大多包含有两个语义域,即是包含至少两种意义。第一种是字面上的意义,它一般是固定不变,很容易被人理解的;而后者是隐喻意义,它往往是根据不同的语境而有所变化。而作为一名合格的译者,在翻译这类谚语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不同的阅读对象,和具体的语境,来选择最合适的译文。
  关键词:隐喻性语言 源语义域 目标语义域
  一、引言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瓜得瓜种豆得豆”;
  ……
  诸如此类的,都是人们所熟知的谚语。他们都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是广大劳动人民对其生活规律经验的科学总结。英语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语言谚语,他们是英语国家的人民智慧的精华和结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英语语言文化特色,故从英语谚语这个点出发,借鉴于现代隐喻理论,针对隐喻性语言的语义特征,来探讨其汉译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二、正文
  普遍说来,英语谚语有两种语义表达:一种是“望文生义”型,即是字面意思和其真是想表达的意思一致,这种比较简答,理解基本上没有难度,可以直接根据字面意义来理解,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A fall in a pit, a gain in a wit”(吃一堑长一智)。另一类英语谚语是“含而不露”型,即是说这类谚语字面上的意思与其真实想表达的意思并不完全一致。如“Don’t sell the bear’s skin before you catch it”,字面意义为“不要再抓住熊之前买熊皮”,但透过字面意思深入其中,得到其真实含义为“在事情还未完全结束之前,不要太早急于对其下结论”,即汉语言中的“不要高兴太早”。后者是以一种事物来谈论另外一种事物,语义发生了转移。我们通常将第二种谚语称为隐喻性谚语,因为想要真正理解这句话必须对其作出隐喻性的理解。
  “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类的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事物,隐喻就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人类赖以学习和生存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Lakeoff & Johnson , 1980)”。这是莱考夫和约翰逊对隐喻的定义,而其本质就是人们通过类比相似性联想和创造相似性联想,从一个认知领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其中涉及到了两个语义域(semantic domain),一个是具体实际的,人们容易理解熟悉的领域,即为“源语义域”(source semantic domain)。相反,第二个是相对抽象的,人们不容易理解生疏的领域,既是目标“语义域”(target semantic domain)。而隐喻就是从“source semantic domain”到“target semantic domain”这样的一个结构映射。从结构上来讲,隐喻分为三部分:源语义域,目标语义域和相似性。用Richards术语表达的话,源语义域即为本体(tenor),目标语义域为喻体(vehicle),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为喻底(ground)(转引于陈家旭,2007)。
  谚语分“望文生义”型和“含而不露”两种,前者直接从字面上就能看出其意义,因为这类谚语往往只包含着一个语义域。但后者,即隐喻性谚语,他们是人们在相似性基础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李涛贤,赵广升,2003)。这类隐喻性谚语往往包含至少两个隐喻域,相对稳定的表面上的语义域及根据具体语境改变的语境语义域,它是由字面语义域映射而来的,我们称其为隐喻义。从语义学角度来看,字面意义是隐喻性谚语的语言义,隐喻义是它的言语义,因为其根据具体语境的不同而改变,所以它也被称为语境意义。如“Bad workman always blame their blunt tools”,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坏工匠总是怪其钝器具,同时它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语境意义,如厨艺不好怪厨具,船工不会撑船怪河弯……
  同一个隐喻性谚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隐喻义,具体的意义可根据不同的语境背景而有不同的解释,故这类隐喻性谚语常常有多个语境意义,即多个喻体。
  而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不外乎三种:1)直译其字面意义;2)根据具体语境,意译隐喻性谚语的喻体;3)根据以上的字面和语境意义,译出其抽象含义,即翻译隐喻性谚语的喻底。
  在这里我们以“Trojan’s horse”为例,采用直译法的话,就变成“特洛伊的马”,若这拿给不懂英美文化的读者看的话,会给其理解文章带来很大困惑。面对这种情况,有些译者会在其后附注,这虽能帮助读者理解,但是却失去了谚语语言的干练短小精悍的特点。
  若是采用第二种译法,及翻译其具体语境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下,可得到不同译文,如 “有内奸”,“幌子”等等。
  若果采用第三种译法,翻译其抽象意义,得到译文“内奸计”。
  后两种翻译方法解决了第一种翻译法的问题,对于读者来说,无论其有没有英美文化背景,翻译方法二三所翻译出来的译文都不会让读者感觉到陌生感,更通俗易懂。但这样的翻译方法也有其弊端,即失去了原文Trojan 这个原本的民族文化特点,使得读者无法从译文中看到原文中的异域文化风情,等于直接剥夺读者的审美体验权。读者只能在目标语言中兜圈圈,没能在阅读过程中经历由源语域到目标域这个映射过程,而直接得到隐喻义,不能感受到源语言的异质文化。
  三、结语
  翻译文章注重信达雅,忠于原文是衡量一篇译文质量的主要标准。但又因隐喻性语言的特殊性,大大增加了翻译文章的难度,这要求译者既要准确翻译出原文,还得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做到“形神”兼具。因此,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不同的读者,而采用不同的译法,使得所得译文在各个特定的语境中都合理。而英语谚语中大多数都是具有隐喻性的,所以我们在研究英语谚语时要注意到它们独特的语义特征,在翻译过程中更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使得其字面意义,语境意义和隐含意义都能得到充分表达,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翻译工作如同带着脚镣在跳舞”的真正含义。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Lake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4.
  [2]陈家旭. 英汉英语认知对比研究[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8.
  [3]李涛贤, 赵广升。 略论隐喻性谚语的语义特征[J]. 宜宾学院学报, 2003(1):81.

推荐访问:谚语 英语 浅谈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