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耳鸣自己治好了 中医针灸与中药联合应用在治疗突发性耳鸣耳聋中的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12-01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与中药联合应用在治疗突发性耳鸣耳聋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以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突发性耳鸣耳聋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灸组、药物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针灸组行针灸治疗,药物治疗组行麻黄附子细辛汤+生姜治疗,综合治疗组两种方法皆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全程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综合治疗组患者显效率高于针灸组和药物治疗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西医对突发性耳聋有一套较好的治疗方法,但存在诸如无法根治、效果不稳定等缺点[2],甚至可能由于病情的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心理和生理痛苦[3]。在我国传统中医中,突发性耳鸣耳聋属于“暴聋”范畴,其病因被归纳为风寒、风热外邪侵及肺经[4],使清空之窍被外邪蒙蔽;郁怒伤及肝,使肝气郁结,化而为火,循经脉上扰耳窍;气滞血瘀,使耳窍脉络失养,导致耳聋[5]。中医治疗突发性耳鸣耳聋的主要方法大致分为针灸和中药治疗,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好的疗效,并且此类患者多数为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者[6]。本文以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突发性耳鸣耳聋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综合应用中医疗法在治疗突发性耳鸣耳聋中的作用,并以西医的角度来测量评价各项治疗效果,试图寻找到中西医结合的切合点,为弘扬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作出贡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突发性耳鸣耳聋患者36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6.56±7.87)岁,平均病程(12.45±3.45)天,所有患者均有西医治疗经历,且几乎均有受寒史,并因种种原因并未取得理想效果。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针灸组、药物组,每组12人,各组间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致聋原因间未见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针刺组患者治疗方案为: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三阴交、太溪、腕顺一穴、腕顺二穴以0.3*25mm或0.3*40mm毫针直刺,,期间每8min行针一次,平补平泻,留针30min耳门、听宫、听会、三阴交、涌泉施以艾条温和灸20分钟,每日一次,每周治疗六天,休息一天。共进行3周治疗。药物组治疗方案为: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生姜【制附片30(先煎1.5h)、麻黄6g、细辛5g、生姜30g】,以增强宣肺、温肾、暖脾之功。服用三剂后如果患者情况未有好转,则加倍剂量。在患者情况好转后,改用附子理中汤化裁调理,实验周期三周。综合治疗组为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在疗效的比较中,以250Hz-4000Hz5个频率气导听阈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如果症状消失,气导听阈值在30分贝以内,则患者被判断为痊愈;如果症状基本消失,气导听阈值增高大于30分贝,则患者被判断为显效;症状有所减轻或未减轻者都被判断为无效。同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比较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的疗效差异。
  1.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经Epidata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在治疗效果的评价中,我们是以患者的听力水平恢复情况作为评价标准的,由于所有患者均经过西医治疗,且效果不甚明显,所以我们在对疗效分级的过程中,将痊愈和显效归为治疗效果好的一类,将有效和无效归为治疗效果不佳一类。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治疗组患者显效率(75.00%)高于针灸组(33.33%)和药物治疗组(50.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71,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推荐访问:突发性 耳鸣 耳聋 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