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帮学困生突出重围] 帮学困生计划

  “记忆和学习也需要管理!”杨宁远博士的这个观点让我眼前一亮,再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活,心里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于是,我便尝试着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规划。  李孝天、代旭阳、王丛丛和田亚飞属于“脑子灵,学习毛糙”的学生,他们对简单的题不屑一顾,对复杂的题不深入钻研。
  他们对学习有一定的热情,基础也还算可以:就数学成绩来看,代旭阳的最好成绩是75分,级段排第89名。田亚飞最差,基本是50分左右,从没有及格过。王丛丛和李孝天成绩是刚刚及格,从来没有进过级段前100名。他们对学习缺乏耐性,对自己的记忆力过于自信。有时一道难题遇到多次,我给他们讲了多遍,按说应该没问题了,可考试时他们仍做不出来,每次成绩出来后他们都直喊:“肠子都悔青了!”我常调侃他们说:“世上可没有卖后悔药的啊!”
  那天我给他们介绍了“难题四遍法”,对此他们都很感兴趣,纷纷表示愿意尝试。我给他们每人准备了一本“难题本”,并提出要求:第一遍自己做,若会了,便把解题过程完整地写下来。若不会,查资料、问老师都可以,直到自己会做为止,再完整地解答一遍,这算第二遍。第二天要把题解答到难题本上,并给我分析讲解,这算第三遍。第四遍就是在考前再从难题本中选择有代表性的题做一遍。通过四遍重复,我想能够加深他们记忆的痕迹。反复地讲和做,也能提高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缜密性。
  我每天给他们选一至两道难题,当然不能太难,要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才好。刚开始时他们热情极高,能够积极主动地反复做题,遇到不会的就向我请教。他们给我讲题时,我总爱问为什么,为了让我听得明白,他们有时还会画图分析,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样子。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他们便失去了耐性。代旭阳最先想打退堂鼓,对我说:“老师,这样做到什么时候为止呢?”我想了想,说:“做到考试会做为准!”后来这句话成了我班学生的口头禅。我想让他们明白,只有考试时会做并能写到卷子上,才是硬道理。
  为了给他们鼓劲儿,我把他们召集起来,上到杨博士的新浪博客,我们共同分享“重复带来的精彩”,一起阅读杨博士带给我们的学习故事。我们在树人网上给杨博士谈了我们尝试“难题四遍法”的情况,没想到不久杨博士便给了我们回复,对我们的尝试大加赞赏,使我们受到极大的鼓舞。通过浏览博文,几个学生对重复记忆法有了系统了解,再加上真实故事的震撼,身边高分榜样的引领,他们终于对重复记忆深信不疑,并信誓旦旦地保证考试中要拿高分。
  此后,他们的学习发生了微妙变化。除每天找我请教和给我讲题外,他们还常常自加压力,自己找题。同时我还发现,对同一道题,他们的方法和思路都有所不同。有时给我讲题时,他们会主动改变题中的条件,问我这样行不行,并尝试着做一遍。甚至我在黑板上讲过的题,他们也偏偏不用我讲的思路和方法,而是要独辟蹊径。
  这样坚持到了期中考试时,他们的成绩就有了小突破,几个人都得了70多分,这是很大的进步。我诙谐地说:“你们像石油价格,已经进入‘7时代’了!”他们露出会心的微笑。虽然这样的成绩还不够理想,但起码他们不再因为做过的题还不会而后悔莫及了。有一天王丛丛问我,能不能和英语老师沟通一下,用“记忆引擎”带我们学单词。看来他们已经完全认可了这种重复记忆的理念,并积极将之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期末考试时,他们的成绩已经名列前茅了:代旭阳数学93分,居级段第9名,王丛丛、李孝天和田亚飞也都进入了级段前50名,数学成绩都是80多分。在他们的感召下,班级的智力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带动了后进生的进步,期考时班级终于“分数脱贫”了,由原先的总成绩全年级倒数第一变成了正数第二。这让我深信“重复是记忆之本”的道理,也增强了我继续在教学中不断尝试重复记忆的信心。

推荐访问:重复 突出重围 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