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谈谈如何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它总是站在教学改革之首,每一次教改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也许正因如此,才使它永富魅力。如何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活力,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得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优化“教法”与“学法”,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宽松;和谐;优化;活跃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活泼、见多识广,但是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却未见得提高多少。语文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少学校的教学调查也显示:学生对语文教师的满意率及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都不高,这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师的深思。
  鉴于上面的情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力求让学生感受到愉快和虽然感到有些疲倦但因为正在做的事情的吸引而欲罢不能,孜孜以求。如何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环境,更是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
  1.1 听听唱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渲染情境,激发兴趣;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美感,往往令人心驰神往,电影往往在情节关键处配以音乐或插曲,就是因为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地运用音乐,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中,这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月光曲》一课时,通过播放《月光曲》,让学生感受一下音乐的美妙,也就激起了学生想探究《月光曲》是如何创作的,进一步想学习课文,学习的兴趣浓了,主动性增强了。
  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能使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效果极佳。如《桂林山水》这篇描写祖国河山壮美的散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漓江的美景,教师可先用幻灯显示出课文的插图,然后插入导语:“漓江的水真美啊!让老师和大家一起坐上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之上,尽情地饱览桂林的山水吧!”接着放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师以导游者的身份范读课文。此时学生的视觉感受是秀丽的山水图画,听觉感受是优美的音乐和入情的范读。此时,他们已完全陶醉于漓江秀美景色中。
  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或插放乐曲、歌曲,或学生演唱,或教师弹奏,或师生齐唱,或配乐范读,学生学习如同欣赏音乐一样轻松愉快,学生自然感兴趣。
  1.2 读读画画,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小学生的想像力非常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扬长避短,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读读课文,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画下来,是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一条捷径。在语言文字训练中适时地运用画画这种方法,化枯燥无味的说教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时,在学生理解诗意之后,要求让他们运用手中的彩笔,将诗中所描绘的美景画下来。很快,桔红色的落日,连绵起伏的群山,奔腾咆哮的黄河水,四檐飞挑的鹳雀楼等等景物便跃然纸上。教师再把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根据诗意议议、评评、比比,看谁画得好。这样孩子在浓浓的乐趣中主动地求知,读懂了诗句,了解了诗人赞美祖国壮丽的山河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以读书为基础,读读画画、画画读读,学得轻松,真是其乐融融。
  1.3 读读演演,融入角色。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实际。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如果通过课堂表演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感情,有时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自我表现。遵循儿童这一特点,让他们表演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可以迸发出儿童智慧的火花,打开思维之门,快乐地参与学习。教学中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现”课文的情境,把抽象的文字变为形象的身姿运动,学生在真切的角色中内心获得体验,急切想迸发内心的情感。如,《小露珠》的教学,在读小露珠与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的互相问好的话时,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可以引导学生自找伙伴表演。在表演中,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课文意境中。与文相融,喜欢上美丽可爱的小露珠。接下去演,在露珠的滋润下的各种动植物是那么充满生机。此时的学生一个个满脸通红,兴奋极了。太阳出来了,小露珠向动植物们一一话别。学生此时更是依依不舍,拉着“小露珠”的手怎么也不肯放。
  课堂表演能够促进儿童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去。课堂表演又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小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能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如在学习剧本《半截蜡烛》一课时,我让六个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再加上生动的对话和精彩的表演,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三个德国军官的鲜明艺术形象就生动地再现出来,文章揭示的道理不言而喻。
  1.4 及时给予评价,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是使自己的观点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微笑,哪怕学生微弱的思维火花,教师也应不失时机的加以“助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的欲望。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出现了错误,教师直截了当的指出,学生会觉得很尴尬,老师再进行提问时,他就会羞于举手。如果老师的评价委婉一些,并用期待、希望的语言进行鼓励,那么这种期待与希望,则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保护了学生自尊心,他就会保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当然,激励要适度、准确。无论是对正确的肯定还是对错误的委婉谢绝都要恰如其分,使其永远向高一层次攀登。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尊的个性,自信的品格,持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优化“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本身,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师生双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是内因,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外因。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化,就不只是指教师“教”法的优化,还应包括学生“学”法的优化,学生“会学”了才能“爱学”,“爱学”才能促“会学”,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2.1 明确目标。目标明确,才能学得主动。每当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开始教学时,我都把教学目标告诉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要学什么才能心中有数,然后围绕目标进行教学。学生明确了目标之后,才能够有目的的去学,去训练,之后才能形成能力。
  上语文课,不仅要领悟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而且要学习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要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叙述故事、表达思想感情的。其次,教师要制定好课时目标,从而落实全文的语文教学目标。课时目标要根据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分下等目标、中等目标、上等目标。后进生完成下等目标,即最基本的教学要求;中等生完成中等目标,即理解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应用技能比较熟练;优等生完成上等目标,即知识理解深刻,技能运用熟练,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如教学《月光曲》一课,其中一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陶醉”这个词。我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下等目标为:课文中“穷兄妹俩被美妙的音乐陶醉了”表现在哪里?中等目标为:概括“陶醉“在文中的意思,用“陶醉”造一个句子;上等目标定为:自己创设情景,并用“陶醉”这个词。这样做让各类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
  2.2 示范教学。即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模仿、运用,逐步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学习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时,先指导学生精读,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火焰的奇异,读出小女孩面对美丽温暖的火炉那喜悦舒服的感觉,读出火柴光亮熄灭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其次,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讨论:她为什么在火柴的光亮中看见大火炉?使学生感悟,因为小女孩太冷,自然期盼大火炉出现,美妙的幻想与冷酷的现实鲜明对比,从而更加突出小女孩的寒冷。然后,师生总结学习方法:“精读内容——讨论幻觉——领悟想象”,再放手让学生仿照这一段的方法自学第二、三、四、五次擦燃火柴的内容。老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2.3 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又是探索问题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造的过程更是从发现疑点问题开始,没有疑点问题就谈不上创造。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了学习必须一边学,一边问,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做到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
  准确鲜明的设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教学要求衔接起来,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越过理解障碍,并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掀起教学高潮。如在教学《小马过河》时,教师引导学生学完全文后设问:“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尽管学生争相发言,但很少讲到点子上。这时,教师通过故事谈话设疑,巧妙地突破难点:“同学们静下来,听老师讲个故事,一个孩子做饭,一家三口用一碗米,天天这样。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而这位小朋友仍旧用一碗米。吃着吃着,饭不够了。这时,这个小朋友才发现自己错了。请大家谈谈这个孩子不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对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认真思索后说:“他少放了米。”“他按老办法办事。”“那么以烧饭这件事联系到课文,是不是说明一个道理呢?”学生们恍然大悟,笑着连连点头称是,并举出了自己想到的生活中的类似事例。
  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要在课文的课题上设疑,激发创新兴趣;要在课文的重难点处设疑,使学生知难而进,迸发智慧的火花;要在学生思路容易堵塞的地方设疑,鼓励争辩讨论;要在“无疑”处生疑,求新求异,激活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优化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因此,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从优化教学方法抓起。
  总而言之,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整体功能,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把各种激趣艺术巧妙地加以提炼、糅合,才能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营造出一种积极融洽、高涨热烈的氛围,才能掀起一波又一波课堂教学的高潮,语文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收稿日期:2012-11-20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谈谈 语文 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