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幸顺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 要: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思维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思维指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狭义的通常指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开发学生的智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思维;培养
  生物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指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模式加以影响,使其形成多观察、多思考、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的逻辑思维模式。笔者在此谈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高中生物的课程特点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它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有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古生物学等。依研究内容,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生态学、生物进化学等。高中生物课程从细胞的认识学习到生物的遗传与进化再到世界的稳态与环境,进而到对生物技术实践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等的介绍,涉及生物学领域各个方面的内容,具有较广泛的覆盖面。
  学生在进行高中生物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要面临这门课程的很多特点。首先,生物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点在高中生物的教材中也有所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对知识点的梳理,在头脑中形成基本的课程体系。其次,生物学与实践紧密相关。在高中生物课程的设置中,几乎大多数的篇目都涉及实验过程,比如第一章“走进细胞”,就涉及对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观察的实验。第三,生物与化学联系紧密。有很多的实验原理都离不开化学知识,比如可溶性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遇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即时混合溶液会产生砖红色沉淀,这就涉及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第四,生物是一门不断发展进步的学科。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发明,人们应用于生物实验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化,对于人类自身未知秘密的探索过程也在不断地产生新的发现。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应针对课程的如上特点进行培养。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途径
  1.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通过“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进行日常生物课程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联想,比如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动物细胞的细胞壁会消失;这是否是基因在漫长的进化中出现的结果。以此类推,逐渐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联想,为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创造条件。
  2. 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任何一种新的发现都是从与之前不同方向的思考开始的。在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独特的思考。如在面对原有的解题思路时另辟蹊径,对问题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等。由于生物也是一门不断发展中的学科,许多结论的正确性也有待于科学的不断证实,一旦实验发现了新的证据,那么原来作为正确的观念进行教授的内容就会被推翻。
  3. 重视实践环节创新思维的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往往是新发现诞生的温床。教师应加强实验环节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环节的思维创新。对学生提出的新的实验方法,教师应对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考量,在确保实验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操作。此外,对于一些没有做过的新实验,教师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在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操作和实验结果进行启发性的点评。
  4. 注重课外实践环节
  生物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是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的两个环节, 统一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突破课堂教学的常规性,从本质上对生命现象进行理解。能促使他们大量地查阅资料,并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就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使其对生物这门学科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和提高。
  总之,实验性较强、涉及面较广、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主要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进行异化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注重课堂实验和课外实践,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瑛.浅议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新课程,
  2011(4).
  [2]贺天朝.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革
  新,2006(3).
  (邳州市土山高级中学)

推荐访问:中学生 试论 创新思维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