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什么

  【摘 要】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作为中职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总是被理解成“学生读”和“教师讲”,虽然新课程改革下,相对于原先的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是有很多的语文教师习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本文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进行重新的解读,对如何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职语文 审美情绪 要素 联想
  引言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指的是阅读的乐趣。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虽然相比新课程实施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整体上却仍未摆脱传统阅读理论的束缚,阅读教学依然是“学生读”和“教师讲”,长期下去必然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可以知道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进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不仅注重与培养学生理想的思考方式,更重要的是在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其中,在中职阅读教学中,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其实是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对其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
  很多教师与学生认为阅读是老生常谈的东西,这在侧面反映了他们依然不知道阅读的本质与最终目的是何。传统的阅读教学只是让学生对文本的被动接受,他们充其量了解一下文章的大意,并且根据标准的答案进行鉴赏与批判。其实,笔者认为阅读应是一种主体的能动创造,是心智与思维交合的过程,它基于结合读者的个人体验,个人情感和思维,在读者的脑海中酝酿,积淀,最终让读者从作品中获得相关的内涵、情感、知识、能力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阅读就中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显然易见的,学生通过阅读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并且可以开拓视野,为实现思维创新能力提供了动力。
  二、让学生阅读时把握记叙要素,理清文章顺序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以记叙文为例。以记叙为主的文章无外乎包括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当然这并不代表每篇文章都能明确的体现在文章内,有的可以没有或者是隐藏在语句之内的,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把握记叙的要素,将文章的人物活动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这样才能把握好文章的主旨。把握时间和地点在于能够找出时地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要注意文章的时代背景;在杂的记叙文中,作者描写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所以学生在把握任务要素的时候首先要明白各种任务在文章中的作用;把握好事件要素的基础是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就是不仅要解了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更重要的是来挖掘好事件本身的意义以及与主题的关系。总之,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教给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理清线索,抓住全文梗概,注意联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个要素。
  记叙文为了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通常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与事件的发展过程来写,但是也有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用倒叙的手法或者是进行一半的时候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等等,这就是所谓的顺叙、倒叙、插叙。教师在阅读课讲课文的时候应该让学生从这两方面入手:1.找出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2.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种记叙手法,写作意图是什么。这样,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激活文字,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当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印在他们脑海中的仅仅是一行行的问题,所以,需要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展开想象,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变成的生动画面。学生深入到文章作者的思想中去,就很容易理解作品的意蕴。在中职语文阅读课上,教师要充分的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而让学生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正如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
  在讲授课外阅读《故都的秋》,其中第四段这样描写:“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么能让学生对这段文字展开想象呢,我对此给学生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脚踏上去”,作者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 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也”在文中是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虽然问题的难度对于学生来讲有些大,但是却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他们议论纷纷,在讨论的中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幅:秋天的早晨,朦朦胧胧,作者醒来打开窗户惊奇的发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仿佛是在晚上悄悄下起的大雪一样,于是怀着童心未泯的好奇,踩上几脚,那么的柔软,没有一点声音,与踏雪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学生通过联想,感受到作者笔下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结束语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实质就是充分地挖掘文章本身的审美因素,将文章的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的统一,并且能够将审美的情感与体验在教学中有机的渗透,让学生在全面的把握住文章主题的基础上,深入地了解文章以及作者内心的世界,进而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杨婷.?“童心”语文阅读课堂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
  [2]赵永贵.?中职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1.
  [3]李霞;语文体悟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

推荐访问:提高学生 审美 情趣 中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