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 [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

  【摘 要】本文从以下两方面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 ㈠诗化的人物关系给我们谱写了一曲人性至善至美的赞歌;㈡诗意的景物描写闪耀着“人性美”的灵光。  【关键词】边城 人性美
  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性是“五四”以来文学的历史性特征,新旧力量的对比、斗争构成了新文学的主要内容。但是,作为“山民艺术家”的沈从文则以其独特的审美眼光来观察这个世界,他潜心于表现“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的人性之“常”。他认为“一个伟大作品是要表现人性最真的欲望”,并称自己创作的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他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边城》就是这类内容的代表,它热情地讴歌了古朴美好的人性。
  下面从两个方面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
  一、诗化的人物关系给我们谱写了一曲人性至善至美的赞歌
  (1)翠翠以及与天保兄弟之间的爱
  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她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儿。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壮健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的竹篁、白塔又给了她一颗绝不世故的赤心;酋水、小船载满了她那少女的悠悠岁月。
  翠翠与傩送这对深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山盟海誓的豪言之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作者着重表现了他们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在作者的笔下,翠翠是个天真无邪的山区女孩,她聪明、美丽、乖巧、纯朴、善良。傩送是个童稚无欺的乡下小伙,他勇敢、英俊、豪爽、热情、勤劳。在这人杰地灵的偏僻之地,在生活中两颗年轻的心靠拢了,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同时选择了对方。一切显得那么自然,而在这自然之中却显示了“人性”在这块尚不开化的山村的永久魅力。
  沈从文正是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作为亲生哥哥的天保,也深深地爱着翠翠,他知道弟弟与他有着一样的情感,两人唱歌决斗,但因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弟弟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最终决然离去。天保最终遇难,可以说是为亲情和爱情而死的。作者对天保的爱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他是壮实的、冲动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情感,挣扎而且克服了私欲的情感。”因此是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天保兄弟虽然出生高贵,却如笃实耿直的庄稼汉。当他们知道自己的幸福和别人产生矛盾时,虽然也曾感到气恼,却又能竭力克制自己。尽管爱情是自私的,然而他们两兄弟却能摆脱个人感情的束缚。弟弟提出两人皆以唱歌的方式向翠翠求爱,公平地听凭命运来决定自己的幸福。哥哥远离家乡,为成人之美而把自己的忠诚爱情深埋心底。这是山村人民纯真的心灵在爱情问题上闪耀出的动人光彩。这些人物无不展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作者写兄弟俩对爱情都有自我牺牲精神,他们爱翠翠,但都以感情为重。在他们心目中,爱之所在,与世俗的钱财地位毫不相干,甚至头脑里没有这些概念。他们以一种互助互爱的德行,以一种作者所理想的优美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形式,演绎出了一曲平凡而又崇高的爱情之歌,不能不让人为之动情。作品的人性美至此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2)翠翠和祖父的祖孙情
  老船夫是作者在小说中尽力刻画的另一个人物。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终于职守、克守本分。“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凡事求个心安理得”。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一丝报答。把自己的外孙女抚养长大,祖孙相依为命。随着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外孙女已出落成了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从此,在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为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为此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他带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老船夫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仿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他对外孙女无私的爱仿佛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
  小说正是通过老船夫对子女的挚爱亲情,去和当时社会的你争我夺、弱肉强食形成对照,去呼唤那久已失去的“善良人性”,去追求那“无悔无忧”的远古社会,去保存那“遵从古礼”的美德。
  (3)邻里之间的邻里情
  《边城》中的“人性美”还表现在邻里之间的互爱中。以撑渡船老船夫为中心,透过老船夫祖孙俩与渡客间的接触、老船夫和城镇人的相处,以及老船夫后事的料理等事件,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很是温馨的乡情画卷。面对着风雨中丧亲失业、无依无靠的翠翠,顺顺尽释前嫌,一片盛情邀请那分明与他的两个儿子不幸遭遇有密切干系的孤女翠翠到家里安住。而杨总兵,虽曾和翠翠的父亲同时深爱着一个人,却没有因为这个女人最后选择翠翠的父亲而因爱生恨。在老船夫过世后,他尽心尽力地像照顾自己的女儿般照顾翠翠。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要一个爷爷欢喜、你也欢喜的人来接收这只渡船。不能如我们的意,我老虽老,还能拿镰刀和他们拼命。翠翠,你放心,一切有我……”这一切都让人看到了在湘西这片热土上绽放的人性美的光芒。这是湘西的风土人情,这是茶峒人的善良。在这里没有什么地位的尊卑之别,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巧取豪夺,有的只是心与心的交换、血与血的对流。小说《边城》正是通过“邻里之爱”来展示这块净土上的人们是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善良的人”。
  二、诗意的景物描写中闪耀着“人性美”的灵光
  景物是小说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小说中的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环境,同时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人物的一部分。沈从文的作品十分注着景物的描写,且擅长景物的描写。作家在《边城》中极力撰写湘西的自然景物进一步衬出了人的美、人性的闪光。
  (1)借描写景美衬托人美
  “翠翠抱膝在月光下……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这段极力渲染的景物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月下少女”的美丽图景,更衬托出了女主人公的美。
  (2)借景物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天已快黑,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不息……空气中有混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懂得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许薄薄的凄凉”。“翠翠坐在小溪边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的人……就忽然想哭起来”。“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的白雾,这时对溪若有人歌唱,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她似乎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这几组景物描写每一段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黄昏、溪流、暮霭、夜月,好像浓墨勾勒渲染的水墨风景画。通过写景细腻的展示了人物内心世界:有黄昏时淡淡的凄凉,暮色中的孤寂、感伤及月色里的怀想与期待……不同的景致衬托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3)借景物描写渲染气氛
  高崖上、月光下、竹篁里、草丛中珍藏着多少美好、纯真的梦,印记了多少刻骨铭心的记忆,演绎了多少如梦似幻的故事。沉醉在一幅幅美妙的图景中,品味与自然一样的博大的诗意,让我们从一个充满物质世界走到一个世外桃源,体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那种物质与人际、精神达到和谐统一的美好状态。作者以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人的感情之美,并将人的精神注入自然景物中,以达到人物一体的境界。环境描写向读者展示了湘西质朴的民风和恬静的生活,唱响了“人性美”的赞歌。
  边城的生活又复归于平静,但悲剧终究已经发生,它能够被淡忘但却不能消失,活着的人终究要生活下去,却也携带了一份生命的沉重与悲哀。但从这悲剧里,我们也见到了边城人的正直与热情,面对生活的不幸时努力挣扎起来的勇气,他们的人生形式也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可以说,边城的悲剧,却定格出了生命的庄严与美丽。

推荐访问:边城 浅析 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