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全力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京津冀首都经济圈

  [摘 要]首都经济圈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推出,表明京津冀将携手共建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对于全力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如何把握住这次机遇,将优越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加快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希望能引导廊坊的区域经济平稳向上发展,进而带动环首都经济圈以至于京津冀经济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环首都经济圈 京津冀一体化 发展战略 建议
  展现首都北京的优势,让首都形成一个经济圈,这是一种经济现象,现在普遍的一条规律是城市化发展。首都经济圈作为优质生产要素富集的特殊载体,现在世界最活跃的区域经济中心之一就有首都经济圈。在目前看来首都经济圈在世界上许多经济大国都形成了,而且很多的大城市都不是孤零零的城市,在现在看来伦敦、巴黎、东京就是这样的城市,这些城市和它周围的城市都有联系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经济圈。在现在看来,很多国家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以上都是首都经济圈创造的,现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的就是首都经济圈,首都经济圈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和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等都市圈,两大经济圈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各领风骚。
  一、环首都经济圈战略的提出
  2010年底,河北省首提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战略构想,通过加快推动环首都经济圈重点区域率先发展,形成河北新的经济增长极。首都经济圈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推出,表明京津冀将携手共建京津冀城市群。“环首都经济圈”可以概括为“14县1圈4区6基地”,即指紧邻北京的河北省14县(市、区)重点突破,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加快推进四类园区、六大基地建设。具体讲,14县(市、区)包括环绕北京的涿州市、涞水县、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广阳区、安次区、固安县以及增补的兴隆县;1圈将发展新兴产业作为“环首都经济圈”的主导;4区是要在“环首都经济圈”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6基地是指建设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等。在河北省规划的环首都经济圈的14个县市区中,离北京最近的廊坊市占6个,说明了廊坊与北京的密切联系,也把廊坊推向了环首都经济圈的“领唱”位置。如何把握住这次难得的机遇,将优越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环首都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廊坊具备的优势
  1.环境优势。一是人文环境。廊坊,一颗京津走廊上的明珠,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能超越今日的辉煌,发达的交通和特殊的地理位置给她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这座城市的务实、踏实和发展步伐的坚实一如这里淳朴善良的市民们一样。廊坊人拥有“大气、锐气、和气”的文化底蕴,廊坊在历史传统与时代潮流的交汇中,形成了“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的大气;不畏强手、要好争先的锐气;开放包容、自信谦仁的和气。这种充盈天地的人文特质构成了廊坊精神的内涵,是廊坊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二是政务环境。廊坊拥有良好的商务环境,积极推进阳光政务、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能,规范行政审批、严格行政执法,强化问责体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诚信建设,全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投资者最满意”的最佳商务城市,为投资引商创造了优越的政策环境,为加快首都经济圈建设创造了优良的政务环境。
  2.区位优势。廊坊,地处河北中部,京津两大城市之间,享有“连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的美誉,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廊坊被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京津之间,亮在廊坊”的风水宝地,而今,在城市规模、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廊坊独特的区位优势给廊坊发展带来了许多重大的机遇,良好的机遇为廊坊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3.发展机遇优势。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已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这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乃至整个河北带来了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首都新机场在北京和廊坊交界处兴建……在这些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政策作用下,河北“环京津、沿渤海”的根本优势被激活,每一个河北人,特别是做为一个廊坊人欣喜地看到了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廊坊拥有与北京同城发展、全面对接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廊坊利用河北省打造环首都经济圈之机,充分发挥优势,建设休闲产业和各类商业商务群,打造一座集居住、休闲、办公、会展、保健、旅游为一体的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三、加快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建议
  目前,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正在深入推进,廊坊作为河北离北京最近的城市,要借京津冀合作,借用首都经济圈建设实现六个发展。为此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完善战略思路,找准发展定位,确保有序发展
  近年来,随着南资北移的历史机遇,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京津。但是,京津两地由于受空间资源的限制,要充分利用河北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条件,也只有河北这个直接腹地发展得更好更快,才能形成更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从而推进京津更好地发展。鉴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廊坊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中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京津廊要在以下方面达成共识:要立足于建设“首都经济圈”国家发展战略,为充分发挥首都的政治、文化、科技引领作用提供生态保障,调整经济布局,确定不同功能区发展方向,实现区域内资源合理优化配置。要立足于河北省的区域发展战略,以构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为龙头,形成既有本地特色、又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廊坊发展新格局。要积极引导各市县(区)与省级发展规划的对接,充分协调各地的发展重点,加强宏观督导,促使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错位发展,避免无序竞争。
  2.加快对接京津步伐,培育主导产业,形成错位发展   廊坊处于京津冀城市群的中间地带,实现优势互补将会快速推动区域经济合作。要建立统一的环首都经济圈招商平台,坚持合理布局的原则,有序安排不同类型的产业聚集区,形成若干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组团。廊坊要努力将环首都经济圈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开展绿色经济示范实践,适时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集中打造廊坊开发区、燕郊开发区、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等重点园区,尽快建设成为高端发展、率先发展的引导区、示范区。强化与京津地区交流与合作,与京津地区产业配套和环境建设保持高度一致、为京津地区产业延伸提供便利,有力承接京津企业转战廊坊,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家具制造等重点产业着重攻坚。
  3.延伸首都产业链条,实现借势发展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将“服务首都、对接北京”的总体建设目标在产业层面上进一步具体化。通过持续提升与首都的产业关联度,最终形成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在环首都经济圈的规划中提出要争取环首都经济圈的经济总量达到全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而目前还不到10%,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同时也是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未来河北的14县市将争取把北京的大量金融、科研创新机构、教育、驻京机构吸引过来,成为这些地区的重要支撑。有了这些机构,这些县市经济的发展后劲才会十足。全球的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模式开始也只是解决中心城区的居住问题,到后来环首都圈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甚至会超过中心城区。廊坊要借势延伸首都的产业链条来发展自己,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做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优质产品。
  4.发展布局统一规划,实现集群式发展
  要组建一个统筹规划与协调发展的机构,把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和布局。对各地有利于全局的目标和规划予以积极支持,对不利于全局的目标和规划进行调整和限制。尤其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着力削减,重点规划和发展一系列节能、环保、科技含量高的创新型企业,与京津地区产业形成无缝对接,构建资源互补、市场互融、利益互动的战略合作关系。
  5.建设生态城市,突出绿色发展
  在我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中,“绿色”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内容。从生态方面来看,我省环首都区域是京津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廊坊紧邻首都,是承接首都人口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因此应以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发展绿色经济为主要目标,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发展绿色节水工程、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能源、绿色服务业、绿色有机食品等。要依靠现代高新技术,积极引导圈内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污染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与首都携手共同打造绿色城市,努力将廊坊建成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中的亮点绿色城市,更好地吸引首都人才和技术,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整体实现绿色发展起示范作用。
  6.建设休闲城市,实现一体化发展
  把廊坊打造成京津人群养老、健身、度假的旅游带,是吸引其汇聚廊坊的魅力基础。21世纪是全世界对抗人口老龄化的世纪,老龄问题是继环境、能源问题之后,中国已经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9亿, 2051年人口老龄化高峰将达到3850万人,人口老龄化正在提速。围绕北京日益增长的保健康服务需求和旅游消费增长,在北京周围分期分批建设健身康复基地、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培育集保健、康复、锻炼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打造集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体系,开发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配套齐全、品位较高的精品休闲旅游品牌,打造与首都资源共享、客源互通、利益均沾的一体化旅游格局,进而引导和带动其他产业、项目落户,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优良、体系健全的公共绿色空间。
  要把廊坊迅速建设成舒适和谐的宜居宜业新城,还要继续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现像首都一样的一体化的城市;而且还要继续建设环渤海地区最佳商务城市,构建优良环境,要构建一个和首都有区别的承接转移平台,这样才能够使廊坊有能力承接首都的产业和功能的分散,这样可以接受来自首都的人才、技术、信息方面的人才,接受高级人才实现城市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良镛等.京津地区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曹传新.国外大都市圈规划调控实践及空间发展趋势——对我国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借鉴与启示[J].规划师,2002年06期
  [3]赵国岭.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4]孟祥林.城市扩展过程中的波核影响及其经济学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07,1.
  [5]樊杰.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综合规划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武义青,张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理念、前景与路径[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袁焕玲,女,汉族,河北廊坊人,1970年6月出生,高级讲师,大学学历。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教育与研究工作

推荐访问:首都 经济圈 推进 京津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