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细节 [把握教学细节,促进动态发展]

  听一些名师的课,常常为师者对儿童一句话的处理或者一个活动细节的灵动处理而震撼,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在日常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因一些细节处理的不到位,导致教学的不灵活,所以如何在动态中把握细节,生成更加灵动的教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实践中关注教学细节,注重细节处理,重在以“儿童观”思考小学数学课堂。
  一、自主开放学习,提供儿童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突出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种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已经广泛地被我们一线的小学数学老师加以运用。然而,课堂教学中,有时却会因为我们的一些无心的、多余的“规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探索的空间大打折扣。
  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找规律》的教学,教材安排了探索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经历将两种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过程,探索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我校的卜老师在上这节课之前进行了几次试教。在前两次的试教班级中,她采用了放手让学生探索搭配方案的教学方式,探索之前,她提出探索任务后没有作任何的规定,学生自主探索出了用文字、字母、数字、图形等多种不同的搭配方案。但因为学生在汇报这些方案时,表达的不够简洁,特别是对于教材中三个木偶的名字说的稍显哆嗦,所以,为了让学生表达的更简洁,教学程序进行的更顺畅,第三次试教时,在学生探索之前,老师帮学生把木偶的名字起好了,即:小黄、小绿、小紫。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在前两次试教时出现的学生自己探索出用字母、数字、图形等的方案在第三次试教中都没有出现,全班学生竟然清一色的用文字来表达。难道第三次试教的这个班的学生的思维没有其他班级的学生灵活?带着疑惑,我们课后访谈一部分同学:你怎么想到只用文字来表达你的方案呢?从访谈中我们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原来,老师给小木偶事先把名字起好,学生误以为在拟定搭配方案时就一定要用上这几个名字,所以出现了全班学生都用文字表达的现象。无心的规定竟然成了一种无形的束缚!看来,要真正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就不能对学生有一丝的束缚,哪怕像起个名字这样无心的规定。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索之前,老师除了让学生明确探索的任务之外,要尽量少作一些探索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规定,给足学生探索的空间,学生才能探索出丰富的、真实的、属于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科学使用媒体,剖析儿童思维过程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已经走进了我们很多一线老师的课堂。多媒体设备以其形象、直观、动感的特点受到了老师们的青睐,于是,传统的黑板逐渐受到冷落。特别是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当反馈学生练习的时候,我们大多采用实物展台直接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先在自己座位上练习然后展示。但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是,展台直接呈现的往往是学生学习的成果,他们在形成这个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是怎样思考的,我们并没有准确掌握。
  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8、7加几》这一课时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进一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的进位加法。我在教学这一课时,让学生练习“想想做做”中的7+8、8+6、8+5,先用展台展示学生的答案,发现全班同学基本都对。那么,他们对于“凑十法”真的都掌握了吗?接下来,我让三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计算的过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板演的三位学生居然把每道算式中的第二个加数还和处理“9加几”中的第二个加数一样,分成了1和几,但答案居然是对的!
  如:7 + 8 =15
  面对如此学情,我立刻调整了教学策略,通过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讨论:为什么要用“凑十法”、如何应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等问题,使学生切实掌握了本课的教学内容。由此,我想到了在山东杜郎口中学,教室的四面乃至教室外的墙壁都有黑板,供分组展示、反馈用。我认为其背后的思想之一也是想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反馈的细节,千万不能冷落黑板,要充分利用板演,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适时评价,搭建儿童展示平台
  现在的课堂应该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只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才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要尊重学生的发现,这对我们一线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课堂驾驭能力特别是评价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那么,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想法,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呢?
  我们的课堂既然要以人为本就应该尊重学生,就应该让他们自然生成。当学生们的展示没有按照老师的教学预设出现的时候,这样看起来把我们的教学预设的程序都打乱了,但老师一定不能乱,一定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在这种学情下应该采用的策略是:对每一种上来的学生都先不给予方案质量上的评价,但要给予展示精神方面的评价,表扬他这种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展示自我的行为。在老师这样的鼓励之下,才给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才会有学生愿意和大家分享他智慧的成果。因此,关注评价的细节,才能给学生搭建充分展示的平台。
  “细节不是‘细枝末节’,而是用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才能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间、准确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搭建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才能更好的把握学情,使我们的教学走向成功!

推荐访问:细节 把握 教学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