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叙传》颜注引文考校】《汉书·叙传下》

  摘 要: 《汉书》颜师古注引书遍及四部,以解《汉书》,然其引文颇有脱衍讹误之处,加上唐以来辗转传抄,字句之间颇有差异,其所引书部分亡佚,即有存者,而或与今本有异。今以《叙传》为例,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试以考证。
  关键词: 《汉书》 颜师古注 引文 考校
  唐初,《汉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标志就是颜师古《汉书注》的问世。颜注保存了《汉书叙例》提到的“二十三家注”,并兼有少量齐恭、宋均、颜游秦等人的注。此外,还引用了唐代以前的百余种文献,引书遍及经史子集四部,涵盖了从正统经史典籍到钱币、铭文、石刻等多方面的资料,是唐代以前文献的大汇集。其中包括前代《汉书》学著作、隋唐史志目录所载的文献、未见于史志目录的文献、无考的人名、书名以及其它多种形式的文献。颜注问世以来,辗转传钞,字句之间颇有差异,其所引书大多亡佚,即有存者,而或与今本有异。因此,笔者兹以《汉书·叙传》为例,择选数条,结合有关资料及《汉书》重要版本加以考证,以期略有益于《汉书》研究,引文据中华书局1962年6月第1版,1964年11月第2次印刷,随文标注页码及行数,其书目皆随文标注卷数、版本及页码,以便检索。
  1.《叙传上》:师古曰:“《论语》称孔子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故伯引此为言。”(100上/4201/16)
  案:“孔子曰”当为“子贡曰”。北宋景祐本、南宋庆元本、蔡琪本、白鹭洲本、元大德本、明汲古阁本、清殿本、金陵局本皆作“孔子曰”。
  然今《论语·子张》作: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注疏》卷一九,《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2532页。)
  考《文选·关中诗》:“纣之不善我未之必。”《李善注》:“……《论语》,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文选》卷二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39页)《太平御览·皇王部·帝纣》引《论语》作“子贡曰”(《太平御览》卷八三,中华书局,1963,393页)。皆是其证。
  2.《叙传上》:卫叔,解在《五行志》。(100上/4217/4)
  案:《五行志》当作《诸葛丰传》。《诸葛丰传》:师古曰:“叔武,卫成公之弟夷叔也。成公避晋之难,出奔陈,使大夫元咺奉叔武以居守。其后晋人纳成公,成公疑叔武而先期入,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事在《左传》僖二十八年。”(《汉书》卷七七,3250页)卫叔,未见于《五行志》。
  3.《叙传上》:《淮南子》曰:“北塞上之人,其马无故亡入胡中,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讵不为福?’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对曰:‘此何讵不为祸?’家富马良,其子好骑,墯而折髀,人皆吊之。对曰:‘此何讵不为福?’居一年,胡夷大入,丁壮者皆控弦而战,塞上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100上/4217/10)
  案:“北塞上之人”,北宋景祐本、南宋庆元本、蔡琪本、白鹭洲本、元大德本、明汲古阁本、清殿本、金陵局本皆同。然今本《淮南子》作“近塞上之人”(《淮南子集释》卷一八,《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中华书局,1998,1256页)。俞樾云:“近,谓近时也。此盖《淮南》举近事言之,故曰近。非连塞字为义也。班孟坚《幽通赋》“北叟颇识其倚伏”,即用此事,而云‘北叟’者,以下文言‘胡大人入塞’,故知是北方之塞耳。乃颜师古注《汉书·叙传》引此文,作“北塞上之人”,盖涉正文“北叟”而误,非颜注之旧,是以李善注《文选·幽通赋》止云“塞上之人”。若使本作“北塞”,则正宜引之以证“北叟”之义,安得删去之?唯其是“近”字,故可有可无也。《后汉书·蔡邕传》“得北叟之后福”,李贤注曰:“北叟,塞上叟也。”但言塞上,不言北塞上,得则《淮南子》原文不作北塞明甚。而《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引此文,并作”北塞上之人“,则为《汉书》注所误。王氏念孙反据以订正《淮南》,谬矣。下文‘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则当作‘塞上之人’。《汉书》、《后汉书》注、《文选》注及诸类书所引,无作‘近塞’者,可知近字之非。然亦无作‘北塞’者,又可见此文作‘北塞上’之误矣。”杨树达曰:“近,附近。”(《淮南子集释》卷一八,1256-1257页。)
  4.《叙传上》:《庄子》云:‘网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持操欤?”景曰:“吾有待而然。吾所待,又有待而然。”(100上/4218/12)
  案:“持”,南宋庆元本、白鹭洲本、元大德本、明汲古阁本、殿本、金陵书局本作“特”,北宋景祐本、南宋蔡琪本作“持”。
  今本《庄子·齐物论》作“特”。(《庄子集释》卷一下,《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中华书局,1961,110页)《庄子今注今译》解释“特操”为“独特的意志”。(《庄子今注今译》卷一,中华书局,2009,101页)《文选·登池上楼》:“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李善注》引《庄子》作“持”。(《文选》卷二二,1040页)《文选·幽通赋》“恐魍魉之责景兮,羌未得其云已”《李善注》引《庄子》作“特”。(《文选》卷一四,640页)
  依所引《庄子》文意,作“持”于义为长。持,守;保持。《汉书·董仲舒传》:“夫五百年之间,守文之君,当涂之士,欲则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众,然犹不能反,日以仆灭,至后王而后止,岂其所持操或誖缪而失其统与?”(《汉书》卷五六,2486页)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每尝思之,原其所积文章之体,标举兴会,发引性灵,使人矜伐,故忽于持操,果于进取。”(《颜氏家训集解》卷四,中华书局,1993,238页)《旧唐书·文苑传下·李商隐》:“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旧唐书》卷一九〇下,5078页)皆作“持操”。
  5.《叙传上》:又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则我皇妣大姜之姓。伯陵之后,逢公之所凭神也。(100/4219/9)   案:“大姜之姓”,《国语·周语下》作“大姜之侄”(《国语》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38页),韦昭《注》:“大姜,大王之妃,王季之母,姜女也。女子谓昆弟之子,男女皆曰侄。伯陵,大姜之祖有逄伯陵也。逄公,伯陵之后,大姜之侄,殷之诸侯,封于齐地。齐地属天鼋,故祀天鼋,死而配食,云其神主,故云凭。凭,依也。言天鼋乃皇妣家之所凭依也,非但合于水木相承而已,又我实出于水家。周道起于大王,故本于大姜也。”(《国语》卷三,140页)
  6.《叙传上》:师古曰:“《诗·大雅·绵绵》之篇曰‘爰挈我龟’。”(100上/4220/16)
  案:《绵绵》,即今本《绵》之篇,《诗经》有取第一个字或前两个字作为篇名之例。
  7.《叙传下》:刘德曰:“宅,居也。西方人皆居心于高祖,犹系心也。《书》曰‘惟众宅心’。”(100下/4236/16)
  案:今本《尚书》无“惟众宅心”一语,“宅心”,见于《立政》、《康诰》。《尚书·立政》有“文王惟克厥宅心”。(《尚书正义》卷一七,232页。)《康诰》有“宅心知训”。(《尚书正义》卷一四,203页。)周寿昌曰:“宅,《说文》所托也,古宅,托,字同,犹言归心。”(《汉书补注》卷一〇〇下,中华书局,1983,1738页)
  8.《叙传下》:师古曰:“《尚书·舜典》曰‘夤亮天功’。”(100下/4240/4)
  案:“夤亮天功”,今本《尚书·虞书·舜典》作“钦哉!惟时亮天功!”。(《尚书正义》卷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132页)“夤”,恭敬也,与“钦”同训。故“夤亮天功”与“钦哉惟时亮天功”义同。《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颜师古《注》:“《虞书·舜典》曰钦哉,惟时亮天功也。”(《汉书》卷一六,527页)则引同《舜典》。
  9.《叙传下》:师古曰:“……畔换,强恣之貌,犹言跋扈也。《诗·大雅·皇矣》篇曰‘无然畔换’。”(100下/4236/15)
  案:“无然畔换”,北宋景祐本、南宋庆元本、蔡琪本、白鹭洲本、元大德本、明汲古阁本、清殿本、金陵局本皆同,今《诗经·大雅·皇矣》作“无然畔援”。郑玄《笺》云:畔援,犹拔扈也(《毛诗正义》卷一六,521页)。与“畔换”义同。
  10.《叙传下》:晋灼曰:“甲令,即《景纪》令甲也。”(100下/4237/14)
  案:《景纪》当为《宣纪》。《宣帝纪》:“文颖曰:“萧何承秦法所作为律令,律经是也。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令。令甲者,前帝第一令也。”如淳曰:“令有先后,故有令甲﹑令乙﹑令丙。”师古曰:‘如说是也。甲乙者,若今之第一﹑第二篇耳。’”(《汉书》卷八,253页)
  11.《叙传下》:师古曰:“《小雅·青蝇》之诗云‘谗言罔极,交乱四国’。”(100下/4251/1)
  案:“言”字,今本《毛诗·小雅·青蝇》作“人”。(《毛诗正义》卷一四,《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484页)《鲁诗》作“言”。(《诗三家义集疏》,中华书局,1987,297页)。考本书《东方朔传》(《汉书》卷六五,2870页)、《孔光传》(《汉书》卷八一,3362页)均引作“谗人罔极”。
  12.《叙传》:师古曰:“《卫诗·燕燕》之篇曰‘终温且惠,淑慎其身’。”(100下/4251/9)
  案:《燕燕》,《毛诗》属《邶风》。《汉书·艺文志》著录齐、鲁、韩三家诗皆二十八卷。盖“三家诗”邶、墉、卫无分也。邶、墉、卫均属卫诗。
  13.《叙传下》:师古曰:“《诗·大雅·下武》之篇曰‘媚兹一人,应侯慎德’。一人,天子也。媚,爱也。此叙言张汤见爱于武帝。”(100下/4256/8)
  案:“慎”,北宋景祐本、南宋庆元本、蔡琪本、白鹭洲本、元大德本、明汲古阁本、清殿本、金陵局本皆同,惟明正统本作“顺”。
  今《诗经·大雅·下武》作“顺”,是。郑玄《笺》云:“媚,爱。兹,此也。可爱乎武王,能当此顺德。谓能成其祖考之功也。《易》曰:‘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毛诗正义》卷一八,525页)按,“慎”,有遵循;依顺之义。“慎”与“顺”虽义同,然明正统本作顺,正统本翻刻宋淳化本,盖师古注始作“顺”也。
  《荀子·非相》:《诗》曰:“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此之谓也。(《荀子》卷三,《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中华书局,1988,110页)亦引作“顺”。
  14.《叙传下》:师古曰:“《论语》称孔子曰‘堂堂乎张也’,盖美子张仪形盛也,故引之。”(100下/4259/4)
  案:“孔子曰”,殿本作“曾子曰”,是。今《论语·子张》: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论语注疏》卷一九,2532页)
  考《文选·白华》:“白华玄足,在丘之曲。堂堂处子,无营无欲。”《李善注》引《论语》亦作“曾子曰”(《文选》卷一九,907页)。
  参考文献:
  [1]韦昭注.国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李善注.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3.
  [4]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王先谦撰.荀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8.
  [6]王先谦.汉书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何宁撰.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
  [8]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9.
  [9]王利器撰.颜氏家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3.

推荐访问:引文 汉书 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