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程设置,培养高素质化工人才] 如何改革课程设置

  [摘 要] 改革课程设置,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满足中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优化教学内容,满足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并为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产销对路”的综合素质型人才,使学生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关键词] 改革 课程 培养 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从现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看,强调以学科、教师和课堂为中心,从而带来诸多弊端。如何面向市场培养新型人才、创建新的教学模式、调整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地运用教材并进行专业现代化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于经济和社会、 实现培养综合素质型化工人才的基础工作,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办学特色和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的关键环节。
  一、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本次课程改革方案以树立现代职教课程改革“五大理念”为先导;以“四大创新”为课程改革的目标。
  “五大理念”即是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念;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基本能力的质量观念;以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性发展的多层次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时代性及课程结构综合化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观念。
  “四大创新”即是①课程改革设计出“教、学、做、考合一”模式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新框架;②建立模块式、综合化、时代性的新课程结构;③制订分层次教学的课程新标准及校内技能训练的新标准;④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新方法。
  课程改革的实施途径则设计安排了九个教育层面,即身心素质、职业道德、社交能力、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各类技能和证书,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这九个教育层面依次由下至上呈阶梯形,(如图1)逐步实施,具体方法借鉴引入“教、学、做、考合一”教学模式,按着新的课程设置要求,将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归纳为若干个模块任务。该表将九个教育层面分成若干个教育单元,它表示了培训后的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通过各模块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培训,采用不同步教学法,使学生在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中稳步提高,不仅具有立业、创业能力、实践能力,更有创新能力。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
  中专毕业生是应用技术、传播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并切实渗透到教学实践之中。而课程改革则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设计,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着九个教育层面阶梯图,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培训:
  1.身心素质的培养
  
  就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身心素质的培养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在选修课中增加心理学课程的同时,还应增加心理咨询等内容,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2. 职业道德培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企业用人的首选标准,危机意识和自信心是树立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只有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程改革的成效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否则,收效甚微。因此,从宏观形势分析和人才对比分析入手,搞些讲座或辩论,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而自信心的提高则必须与潜力意识和就业出路挂上钩。
  3. 社交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社交能力是学生接触社会的润滑剂。针对现有大部分学生社会能力较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一些开放性的校园活动和实践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团支部和班集体的作用。在选修课中开设社交课程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4.理论知识的培养
  理论知识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论教学本着“必须”、“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教、学、做、考合一”模式,进行技能的自我训练与自我评价。
  5.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
  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必须首先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老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
  6.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作为阶梯模型的最顶端,其中包含深厚的知识底蕴,可想而知。因此,我们要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采用各种兴趣小组实验,小发明、小创造班组,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发智能。
  7.增加实验设备、更新实验观念
  对现有的实验,实习条件进行改善,力求与企业生产一线装备相接近,增加实验内容,使动手能力有所提高,强调实验、实习的操作性、减少验证性。
  由于课程设置注重学生个体化的技能训练方式,也采取了相对客观标准的考试方法,激发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按照自己实际能力自动调整进度、主动地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培养综合素质型化工人才,从学生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看,这无疑是有利的。

推荐访问:高素质 课程设置 培养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