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新一年美伊关系关键词】 美伊制裁最新消息

  2011年的最后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旨在制裁伊朗的国防预算法案,而欧盟方面也将在2012年1月底做出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制裁,对伊朗的石油进行全面禁运。显然,制裁已经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伊朗关系的关键词。联想到最近美国与伊朗频打“嘴仗”,并先后在霍尔木兹海峡“展示肌肉”,世人不禁关注:美国与伊朗是否会在美国的大选年因擦枪而走火?美伊之间的较量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内幕?
  
  制裁为什么不会导致伊朗经济
  崩盘?
  西方国家针对伊朗的制裁已属“老生常谈”,持续了多年。但制裁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是否会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仍令人将信将疑。因为虽被制裁多年,伊朗的核态度却并未改变。
  但这一次似乎有别于以往,在2011年的最后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国防拨款法案,这一做法旨在打压与伊朗有着石油贸易的银行体系,以减少伊朗在全球的石油出口收入。对伊朗来说,悬在他们头上的一只“靴子”已经落下。然而,这仅仅是其中的一只。在美国的推动之下,欧盟方面也在积极酝酿针对伊朗的制裁措施,极有可能在今年1月底正式推出。这一制裁的核心内涵便是禁止欧盟成员国进口来自伊朗的石油。不管如何,另一只制裁的“靴子”也已经悬在半空而随时都有可能落下,这些做法将严重打击全球第四大产油国伊朗的经济。
  伊朗是世界原油出口大国,但对原油的提炼能力却很低,需要进口汽油以及其他精练产品。所以可以说,伊朗的能源行业既是最富有的行业,又堪称“最脆弱的行业”,而新制裁措施正是针对这一要害。
  到目前为止,伊朗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居世界第三位,原油出口居第四位,伊朗每天出口大约240万~260万桶,其中欧盟国家每天从伊朗购买约45万桶,是伊朗原油第二大出口对象。伊朗经济过度依赖石油,石油产业约占其总经济结构的60%,石油出口又占其外汇收入的80%左右。一旦石油出口受阻,伊朗收入将大幅减少,而这又使靠石油出口换民生日用品的资源大幅缩减,最终导致花费颇高的核计划项目受到影响。
  就在奥巴马宣布对伊朗实施最新的制裁措施后,伊朗货币里亚尔随即在黑市上出现了大幅贬值,暴跌至1美元兑16000里亚尔,与伊朗官方汇率11179相差极大,它预示着人们对未来制裁的悲观态度。2012年新年之后的连续多天,因担忧本国货币贬值,不少伊朗人将银行内的存款提出,想方设法兑换成美元,为此伊朗政府不得不关闭了多家外币交易市场。
  不过,习惯于被制裁的伊朗政府也做好了各种应对准备,并且完善了多项预案,准备见招拆招。比如,一旦原油出口欧盟国家受阻,伊朗将会把原油转向亚洲、非洲地区,其中最重要的市场是中国、印度等。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说,伊朗完全有能力“在一周内”使石油产量提高2000万至3000万升,当然也能在不影响本国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使石油消耗量减少一半。伊朗议会国家安全与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布鲁杰迪近日也强调,美国的制裁措施将会促使伊朗实现自给自足。
  鉴于此,有美国的伊朗问题专家认为,此次制裁并不会对伊朗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伊朗石油工业此前已经多次受到制裁,所获外国投资有限;即便欧盟全部禁止进口伊朗石油,伊朗也有办法另寻买家。
  可见,制裁不太可能导致伊朗的经济崩盘,更何况美欧国家在是否加强制裁以及如何制裁上还存在着分歧,比如当2012年年初传出欧盟已经就制裁伊朗达成共识的消息之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的发言人立即出面否认,称“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达成共识”,这或许预示着第二只“靴子”将缓慢落下,抑或这只“靴子”最终以“软落地”的方式落下,或者压根儿就不会再落下。毕竟制裁是一把“双刃剑”,伤了伊朗,也会伤了欧盟国家自身。当前欧洲仍身陷欧债危机之中,一些欧盟国家不可能放弃对自己的救赎而参与到美国发起的针对另一个可能影响到自己经济恢复的国家的制裁行列。
  
  制裁为什么不会迫使伊朗弃核?
  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的根本原因是,西方认定伊朗正在谋求研制核武器。但对此伊朗方面的态度是既不否认,也不承认,相反,屡屡强调伊朗拥有核技术是自己的一项基本权利,并强调核技术只用于和平目的。这让整个国际社会一头雾水,也更加剧了美国对伊朗所谓“核野心”的疑惑。早在2010年2月,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萨利希就称,伊朗已经开始利用铀浓缩设施的一个单独离心机级联(每个级联164台离心机),生产纯度为20%的浓缩铀,每月能生产大约3~5公斤。
  从核技术层面来说,低纯度浓缩铀可用于核能发电、医疗科研等方面,但一旦纯度达到90%时,便可直接用于制造核武器。通常说来,如果要研制核武器,必须不断进行核试爆,通过核试爆才能逐步改进技术并达到核武器的技术标准。在以往,类似的核试爆主要在野外进行,很容易被发现,现在则主要在地下进行,但通过地震测试技术仍能测出来。所以截至2012年年初,伊朗并没有进行任何核试爆。
  对于伊朗的核计划,外界的普遍看法是,伊朗成功研制出核武器是迟早的事。目前这种不战不和、不软不硬的外部环境对其最有利,可能会让它在未来3~5年内,生产出可以制造核武器的浓缩铀。伊朗是核不扩散条约的签约国,发展核武器是违约的,但伊朗不服气的是:美国凭什么在中东地区推行双重标准,默认以色列悄悄研制或拥有核武器,却千方百计地阻止伊朗将核技术用于和平目的。
  有美国专家指出,对于伊朗越发严厉的制裁可能反而会促使其对核武器产生更大需求,因为伊朗会认定只有拥有核武器才能在面对力量强大的西方时找到平衡。果然,在传出欧盟就制裁伊朗达成共识之后,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就表示,伊朗不可能放弃铀浓缩活动,而且是永不放弃。他同时还表示,愿意恢复就此与五个常任理事国及德国的谈判。2012年1月7日,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达瓦尼宣布,在伊朗首座核电站布什尔将于今年2月投入满负荷运行的同时,位于该国宗教圣城库姆附近的福尔多铀浓缩厂也将于近期投入运行,届时将能够生产纯度为3.5%、4%和20%的浓缩铀。
  
  制裁阴影下为什么说有可能
  导致伊朗内部生变?
  西方启动的最新制裁虽然不太可能导致伊朗的经济全面崩溃,但却有可能促其内部生变,并导致其政局的持续不稳。其中,总统内贾德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之间的关系尤其值得关注。
  早在2009年大选结束之后,重新当选的内贾德就备受争议,改革派指其当选存在严重的舞弊行为,并要求重新选举,伊朗国内政局出现了混乱和动荡。于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出手”平息了风波。但内贾德并没有见好就收,又任命了他的亲家担任第一副总统,从而导致哈梅内伊与内贾德关系出现了第一次的紧张。
  第二次紧张则发生于去年。2011年4月17日,在内贾德的强烈要求下,伊朗情报部长莫斯勒希递交了辞呈,但哈梅内伊却很快恢复了其职位,这使内贾德非常尴尬。他得到的警示是:不能目中无人。
  从伊朗权力结构特点来看,内贾德虽然是总统,但包括人事权在内的更多实权实际掌握在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手里。因此,在未来西方制裁的阴影下,伊朗政局的走向不排除以下两种可能:
  第一,如果美国和欧盟的制裁压得伊朗喘不过气来,并导致伊朗人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那么在政治上必须有一个人来承担责任,这个人很可能就是总统内贾德本人。
  第二种可能则是,美国和欧盟的制裁反而使伊朗政界空前团结,保守派与强硬派暂时抛弃政治分歧,一致对外,共度难关,并以此来不断提升民族凝聚力共同抗击西方的压力。
  不过,鉴于伊朗目前的情况,第一种的可能性要远大于后者。
  
  西方制裁,俄罗斯为什么公开
  对着干?
  在2011年底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最新报告称伊朗核计划不仅仅限于和平用途的第二天,俄罗斯总理普京就明确表示,(俄罗斯)可能继续在伊朗建设核电站。而此前,俄罗斯一直反对进一步制裁伊朗,而是希望以谈判解决争端,令西方国家恼怒。
  从地缘战略来说,伊朗是俄罗斯通过里海并向外延伸、拓展到中亚的一个重要屏障。当北约一门心思东扩,并将触角伸到了俄罗斯的西部时,伊朗这西南部的屏障如果失守,俄将完全处于北约的围堵之中。出于这一战略考量,俄罗斯比任何国家都不希望伊朗政权遭到颠覆。所以,此刻帮助伊朗建设核电站无异于雪中送炭。它使伊朗认为继续与美国角力有了一种无形的后盾。
  其次,伊朗是一个拥有175万平方公里土地和7000多万人口、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位居全球第二的国家,它的重要性也注定了俄罗斯会在伊朗不停地下注。一贯推行实用主义外交的俄罗斯绝对不会“白忙乎”,在伊朗,俄罗斯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伊朗方面已经提议莫斯科帮助本国建立两个核实验室,并正与俄进行着总投资400亿美元建造五座核电站的谈判。
  俄罗斯中东研究所所长称,俄帮伊朗建新电站,并不违反国际法,建设新电站问题“纯属经济领域的竞争”。不过,美国则指责说伊朗是在拿核合同诱惑俄罗斯,从而将俄罗斯绑到他们的战车上。
  
  为什么即便制裁失效美国也
  不可能对伊动武?
  2011年,美军撤出伊拉克,将战略重心调向亚洲。美国新近公布的国防战略计划――《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则再次宣称将重点转向亚太地区。
  但也有军事专家认为,美国正采取一种声东击西的战略,表面上减少在中东的兵力,加紧在东亚部署,但实质上却在伊朗周边加强了军事侦察和兵力部署。在最新的军事战略中,美国军方强调他们将会大力发展一些监控技术,包括无人驾驶飞机和融合不同来源的情报的能力,以及其他反恐举措,如网络战和遏制核武器扩散等,其中无一不是针对伊朗的。
  自从美军于2011年底全部从伊拉克撤出之后,奥巴马政府就将伊朗视为美国在大中东地区的心腹大患,近日发生的美伊 “口水仗”以及伊朗进行的为期十天的“守卫90”军演更让美国政府领教了伊朗的“敌对”。因此,美国一方面不断渲染伊朗核威胁,鼓动其他盟国对伊朗实施制裁,另一方面不断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等方面孤立、打压伊朗,寄希望于伊朗内部生变。
  美国国防部长、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近日均表示,如伊朗执意发展核武器,美国愿意为此动用武力。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不排除出于竞选需要而作出这样的选择。因为共和党方面就有候选人明确提出,如果当选,一定会下令摧毁伊朗的核设施,这既是为自己拉票,同时更像是在提醒奥巴马向伊朗“下战书”。从军事角度来说,美国的第五舰队就驻扎在海湾地区,动手易如反掌,而英法等国也会迅速出手相助,事实上法国出于大选的考虑,一如在利比亚战事扮演的角色那样,正急于充当一种对伊朗动武的急先锋。
  但问题是,伊朗既不是当年的伊拉克,更不是后来的利比亚卡扎菲政权。伊朗采用的是一种张驰有度、软硬结合的做法,比如既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军演“展示肌肉”、强调自己无意弃核(因为这是其基本权利),又公开否认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并表示愿意与西方国家“坐下来谈谈”。如此老鼠戏猫的做法还真让美国无可奈何。如果美国或以色列真要对伊朗动武,它所引起的巨大反响以及大中东大乱,恐非一般人能够预测得了的。

推荐访问:制裁 美伊 关键词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