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布达拉宫防雷电之术 灭天火和雷电术哪个好

   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西藏雷电发生的频率要高出四五倍,年平均雷暴日介于57.1~78.8天之间,而拉萨的年雷暴日数达90多天。    布达拉宫的相对高度117米,东西绵延360米,南北宽约300米,殿宇楼阁近1000间,面积达12万平方米。如此高的高度,如此大的建筑,在拉萨这个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它是如何防御雷电灾害的呢?
   据史料记载:“布达拉宫始建于6世纪末,8世纪曾遭受雷击。”这段记述非常简单,但从这里我们知道,在1200多年前,这个雄伟的建筑遭受过雷电的袭击,而且,毁坏程度不轻。
   据西藏自治区防雷办主任、高级工程师桑旦分析,当时发生的雷电应该为直击雷。当时的条件还没有太多的现代化设备入住布达拉宫,不可能产生感应雷的危害。
   1645年,五世达赖执掌西藏政教权柄后不久,开始重新修建布达拉宫。五世达赖圆寂后,摄政第司・索郎绕旦续建布达拉宫,于1693年完工。非常奇怪的是,自此次重新修建之后的近300年时间里,布达拉宫没有遭受过大的雷电灾害的侵袭。
   据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强巴格桑介绍,1984年,布达拉宫白宫遭受雷击,墙体和消防管道部分受损。2001年,布达拉宫白宫再次遭受雷击,消防管道受损,用于排水的铜管遭雷击,电话线、电线被烧断,3个监控显示器烧坏。两次雷击都发生在白宫,而比白宫高出10多米、金顶林立的红宫却安然无恙,这是什么原因呢?
   根据防雷专家分析,这两次雷击均属于侧击雷,同时,由于电线、电话线、监控装置的安装,也不排除部分感应雷的可能性。
   强巴格桑说,在“文革”的时候,位于白宫顶部的金幢遭受破坏,在每个金幢的里面都有一尊消雷铜佛。在重新修建时,铜佛得到了安置,但没有按照原来的设计严格操作,未能将金幢、佛像与金属导线连接在一起,这可能是导致雷电灾害发生的原因。
   据桑旦的研究,五世达赖在布达拉宫重建时,实际上是采取了很多防雷措施的。红宫的顶部,有5个金顶,它们就相当于现代的避雷针,高高在上,而且是用铜、金等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制成。在金顶下面,我们会看到在金顶的四周有很多金属吊饰相互连接,在视觉上给人很多感官上的享受,同时它充当了避雷线的作用。屋檐底下有很多铜管,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将屋顶的积水排到地下去,二是与金顶相连接,将雷电引入地下。由于在下雨时,雨水流到地面,水本身有导电的功能,雷电就会从金顶传输到铜管,再传输到地面,从而避免了雷电对建筑物的损坏。
   除此之外,布达拉宫的女儿墙是用白马草植物和阿嘎土混合制成,非常坚固,失去水分后,它能够起到绝缘的作用。在女儿墙上,有连排的彩幡金属,它起到了装饰的作用,但这些金属制品相互连接,就相当于现代防雷中的避雷带。在女儿墙的墙身上,装饰有很多吉祥铜,这些吉祥铜对防御侧击雷有很好的作用。女儿墙的厚度一般达到90厘米,有些地方甚至达到1米,如此厚的墙,一方面能够抵御寒冷,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抵御侧击雷。
   这样,布达拉宫上就形成了点、线、带相结合的防御雷电灾害体系。而这些,是在300多年前就精心设计并付诸实施的,说明了西藏人民在当时对于雷电灾害已经有了清晰的认知和科学的解决方案,不仅充分体现了西藏人民的聪明才智,而且很多做法对现代防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推荐访问:布达拉宫 鲜为人知 雷电 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