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习得趋向补语“起来”的偏误分析_

  摘要:趋向补语是留学生习得汉语语法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试从留学生的原始作文语料库中检索其趋向补语"起来"的使用情况,分析了"起来"在留学生习得中的偏误类型,并初步探索了其偏误成因,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趋向补语 起来 偏误分析
  The Error Analysis of Overseas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Qilai
  Abstract: Qilai is a typical directional complement which is used extensively by overseas students. This essay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general case of this complement from the corpora of the overseas students" compositions, explains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ir using errors and analyses the reasons of producing these errors for the sake of Chinese teaching as a second language.
  Key words: directional complement;Qilai;error analysis
  
  一、引言
  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旧习惯会对学习新习惯产生干扰。干扰来源于顺抑制。当两种语言用不同形式表达同一意思时,学习者将其第一语言的认知机制迁移到第二语言中,就会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出现偏误(errors)(周小兵&李海鸥,2004)。偏误是一种中介语现象,“指的是中介语与目的语规律之间的差距”。(鲁健骥,1984)“偏误分析是中介语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鲁健骥,1993),加强偏误分析的研究,有利于更好的促进中介语的发展。
  趋向补语,作为一个语法点,是留学生习得的一个难点。趋向补语一般可分为简单趋向补语和复杂趋向补语,趋向补语即可表示基本的趋向意义,又有其引申意义。趋向补语的数目很多,结构复杂,这也增加了其习得难度。所以,留学生在习得这类补语时极容易出现偏误。其中,“起来”是留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频率比较高,也比较容易出错的一个典型的趋向补语。本文对跟“起来”相关的偏误进行分析,探索其偏误种类和偏误成因,进而促进研究趋向补语的有效教学方法。
  二、“起来”的意义和用法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趋向补语“起来”的意义分析如下:(1)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向上。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情况的开始并且继续。例:一句话把屋子里的人都引得笑起来。/大家唱起歌来。/天气渐渐暖和起来。(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达到目的。例:我们组是前年组织起来的。(4)用在动词后,表示估计或着眼于某一方面。例:看起来,他不会来了。
  吕叔湘(1999)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解释是把其分为两类:动词+“起来”和形容词+“起来”。具体的意义种类和以上基本相似。不过,吕叔湘(1999)还比较了“起来”和“下去”的区别。前者表示动作开始并有继续进行的意思,强调的是开始;后者表示动作已在进行中并将继续进行,强调的是继续。例:这个实验室既然已经搞起来了,就要继续搞下去。有的只表示动作的不同方向,如:太阳升起来又落下去。类似的区别也可用在形容词之后,例:天热起来了。再这么热下去可怎么得了!另外,“起来”多用于积极意义的形容词,“下去”多用于消极意义的形容词。
  高顺全(2005)在《复合趋向补语“起来”引申用法的语义解释》一文中,从语义角度对趋向补语“起来”的引申用法做了比较系统的解释。他认为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有其认知上的理据,而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既跟位移动词的语义有关,又跟人类关于空间的隐喻和认知有关。对外汉语领域运用偏误分析对趋向补语“起来”的研究也很多,比如李淑红(2004)的《留学生趋向补语的情况调查及分析》,归纳了四种偏误类型,立足点的偏误、缺动词、缺趋向补语、趋向补语误用。本文试把留学生作文作为语料,从大量的全面的语料中分析其偏误种类,并进一步探索造成偏误的成因。
  三、“起来”正确用例
  我们分别从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约400万字的语料和中山大学20万字的中介语语料库中检索出留学生作文中“起来”的所有用例,共1563例,可见该词在留学生的作文中使用频率很高,其中正确用例925个,约占59.2%。
  (1)……又戴着像兔子的帽子看起来很可爱。(中一,印尼)
  (2)我们就聊了起来。(中二,印尼)
  (3)跟东方国家比起来,西方国家的汽车化历史比较久了。(高二,韩国)
  (4)不过我在中国所遇二三事,至今想起来仍难以忘怀。(本科,法国)
  (5)坐在我旁边的年轻人马上站起来。(高一,越南)
  (6)老大娘听完后,高兴起来了。(中二,日本)
  (7)可是到三更半夜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士兵们居然都睡觉了。(中二,日本)
  (8)可我睡觉太晚,好不容易才爬起来。(高一,泰国)
  (9)我的心一下子跳起来。(中三,美国)
  (10)……身材也看起来胖乎乎的样子。(本二下,哈萨克斯坦)
  从以上正确例句中看出,留学生的作文中已经出现了趋向补语“起来”的所有用法,包括其趋向意义和引申意义。而且,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的作文中均出现了“起来”这个趋向补语。由此可见,“起来”是一个很常见用途很广的趋向补语之一,对其的教学在语法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部分。而我们从汉语本族语的日常使用中,也经常高频率使用这个词,尤其是一些较固定的表示估计和看法的,例如:“看起来……”,“算起来……”,“听起来……”,表示结果和完成的,例如:“想起来……”等等。
  四、“起来”的偏误用例和分析
  在我们所统计的语料中,关于趋向补语“起来”共有638例偏误,约占40.8%。这个数目说明留学生使用趋向补语“起来”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Dulay, Burt& Krashen(1982)和鲁健骥(1994)均将二语习得中的偏误类型分为遗漏(Omission)、误加(Addition)、误代(Overrepresentation)、错序(Misordering)四大类。这四种类型是从语法形式上对偏误进行的分类,一般进行偏误分析的研究都以此为框架。周小兵(1996:161)、Carl James(1998、2001:111)将杂糅(Blends)列为第五种类型,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偏误分析的内涵。按照这种新的分类方法,我们将趋向补语“起来”的偏误类型分为以下四种:错序,误加,误代,杂糅。其中,属于错序的偏误占全部偏误的39.7%,误加占34.5%,误代占17.2%,杂糅占8.6%。
   1.错序偏误
   这类偏误指的是句子、语篇中某个或某些语言单位的位置、顺序错了。我们根据宾语的位置大致分为三小类:宾语放在谓语动词前,宾语放在趋向补语“起来”前,宾语放在“起来”后。
   (11)*我学习汉语的时候,常常碰到困难,这时,我就把泽田老师想起来。(无,日本)
   (11’)我学习汉语的时候,常常碰到困难,这时,我就想起泽田老师来。
   (12)*菜一出来,她就拿着筷子夹花生起来了。(本二下,韩国)
   (12’)菜一出来,她就拿着筷子夹起花生来了。
   (13)*但是,有时候我会想起来你们。(中一,日本)
   (13’)但是,有时候我会想起你们来。
   在这三个偏误用例中,第一个属于宾语放在谓语动词前,第二个属于宾语放在趋向补语“起来”前,第三个属于宾语放在“起来”后。而在《博雅汉语初级起步二》的教材中,已规定正确的用法是v+起+宾语+来,所以出现以上三类的偏误,说明留学生对趋向补语使用的结构还没有彻底掌握。
   2.误加偏误
  这类偏误指的是句子、语篇中多了不应该出现的语言单位。留学生趋向补语“起来”的使用中也出现了很多这类偏误,如:
   (14)*在这里生活起来,我觉得方便而舒服。(中一,韩国)
   (14)在这里生活,我觉得方便而舒服。
  (15)*他瞧这位外国人能适应在那边过日子就开始不高兴起来。(高级,印尼)
   (15)他瞧这位外国人能适应在那边过日子就开始不高兴。
   (16)*但是,慢慢就发展起来到现在的交通工具。(本三,印尼)
   (16)但是,慢慢就发展到现在的交通工具。
   (17)*她一边工作,一边干活,更忙起来了。(HSK C级,日本)
   (17)她一边工作,一边干活,更忙了。
   留学生在不需要用“起来”的地方用了这个词,造成语句上的不通顺。如例句14,生活本来就表示一个可持续的状态,但作者因为学过“起来”可以表示状态的继续,就滥用了这个词。例句15,留学生想表达“开始不高兴”这个过去的动作,却在后面误加了一个表示状态继续下去的补语。例句16,“慢慢”这个副词本来就表示一个渐进的过程,而起来表示的是动作的完成,所以应该去掉。例句17,“更”这个副词表示状态的程度加深,不需要“起来”这个表示状态继续的词。留学生在学了这个词之后,出现了大量的滥用的现象。
   3.误代偏误
  这类偏误指的是在某个句法位置上用了一个不应该用的语言单位。如:
   (18)*一大堆的船终于开起来。(高一,韩国)
   (18)一大堆的船终于开过来。
   (19)*过了几个小时,书生醒起来了。(本二上,韩国)
   (19)过了几个小时,书生醒来了。
   (20)*第二个和尚也不想去,可是也想不起来一个好借口。(无,德国)
   (20)第二个和尚也不想去,可是也想不出一个好借口来。
   (21)*有时候我们跟父亲合不起来。(HSK C级,韩国)
   (21)有时候我们跟父亲合不来。
  留学生在学习了部分趋向补语后,混淆了一些常用的趋向补语,比如“起来”和“过来”,“起来”和“出来”,“起来”和“下去”等,另外一些固定的短语如:“合得来”和“合不来”,表示的是关系的好或者坏。这些短语在口语中使用率很高,留学生掌握的不好就比较容易犯错。
  4.杂糅偏误
  这类偏误指的是将两个甚至多个句法结构不恰当地糅合在一起。如:
   (22)*在香港土生土长的人学起汉语起来困难很多。(HSK A级,英国)
   (22)在香港土生土长的人学起汉语来困难很多。
   (23)*最近科学方面越来越发展起来。(无,韩国)
   (23)最近科学方面越来越发展。
   或(23)最近科学方面发展起来。
   (24)*从古代以后,人们的生活不断地发展起来了。(无,韩国)
   (24)从古代以后,人们的生活不断地发展。
   或(24)从古代以后,人们的生活发展起来了。
   以上三个偏误的例句中,例句22杂糅了“学起……来”和“学起来”这两个结构,造成结构的混乱。例句23中,“越来越……”表示程度不断加深,而“起来”也可表示动作开始并继续下去的意思,所以留学生把这两个结构糅合在一起,造成意义的重复。例句24中,“不断地……”表示连续的意思,和“起来”的意思有重复的地方。
  五、偏误成因
  偏误分析认为偏误有五个主要来源:语际迁移、语内迁移、学习环境、交际策略和文化迁移(盛炎,1990)。语内迁移更具体地说是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者把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方法用到新的语言现象中,造成了偏误。
  1.目的语知识不足
  趋向补语用法是留学生汉语语法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意义方面既有其趋向意义,如升起来,又有其引申意义,如想起来了,看起来等,而且其引申意义有几种不同的使用语境,有的表示动作的完成,有的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开始并继续,还可以表示评价或看法,作句子的插入语,这些都造成了习得的困难和偏误。结构方面也有两类,一种是基本的V+起来,另一种是V+起+宾语+来,这种宾语放在趋向补语中间的结构对留学生来说比较复杂,留学生经常在习得了第一种简单的结构之后,习惯性的把宾语放在后面或谓语动词之前,造成错序的偏误。
  2.认知难度
  趋向补语在汉语本族语里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语法点,有很多不同的趋向词语,他们之间的意义和用法存在很多差别,这在其他语言里是少见的,例如英语往往一个副词就可表达很多的趋向意义和引申意义,如up这个词,所以留学生很容易混淆一些意义差别很小的趋向词语。例如:“起来”和“出来”,“出来”可以表示动作由里向外的趋向意义,也可表示动作完成,如“挤不出时间来”。“起来”和“下去”两个词也有细微的差别,前者表示状态开始出现并含有继续发展的意思,强调的是开始;后者表示状态已经存在并将发展下去,强调的是继续。如:天热起来了。/再这么热下去可怎么得了!留学生在理解这些细微的差别上有一定的认知难度。尤其是到了中高级阶段,学习者更加注重意义的表达,忽略了形式上的严密,所以出现了大量的滥用误用现象。
  3.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指的是课堂、教材和教师讲解。这些容易带来诱导性错误。目前的对外汉语教材对趋向补语的解释相对比较简单,例如《博雅汉语》之列出趋向补语的两种结构,对于各个不同趋向补语之间细微的差别则没有给出解释,尤其是没有专门列出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的用法,所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迷惑的问题,而一些对外汉语的老师又不能给出具体的详细的解释,更容易带来使用上的偏误,学习者在使用时显得比较随意。因此,无论是初级还是中高级都应当做到语法、语义、语用三者的教学结合,才能防止趋向补语“起来”的滥用混用现象。
  4.母语负迁移
  母语的干扰时影响学习者习得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例如“想起来”和“想出来”之间的细微的差别,前者表示“从隐到显”,后者是“从无到有”,学习者易受到英语“think up”的影响。类似的还有“醒过来”,留学生却用了“醒起来”,可能是受到“wake up”的影响。在教学当中,老师应当尽量讲解清楚这些语际上的不同,避免母语的负迁移。
  六、结语
   本文收集留学生大量的语料,考察了留学生习得趋向补语“起来”的使用情况,重点分析了习得中偏误的类型和特点,还简单探索了形成偏误的成因。希望这些能对对外汉语中趋向补语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作者在这里提出,趋向补语的教学应注重课堂上的详细讲解和大量的语法点的练习,把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分开来教学,并且还要讲清这两者之间相同和不同的用法。对一些比较常用的复合趋向补语,如“起来”、“下去”、“出来”等要给出一些语法形式和语用的练习,使留学生彻底掌握趋向补语这个复杂的语法点。希望今后的研究可以更多的关注其它常用的趋向补语词。
  
  参考文献:
  [1]高顺全.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语义解释[J].汉语学习,2005,第一期.
  [2]李淑红.留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情况调查及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4.第四期.
  [3]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第三期.
  [4]鲁健骥.中介语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3.
  [5]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
  [6]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盛炎.语言教学原理(六章)[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8]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9]周小兵.第二语言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推荐访问:补语 趋向 留学生 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