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几个问题的评析――以高中教材为切入点:抗日战争电视剧排行榜

  抗日战争结束至今已经60多年,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个胜利,是百年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的民族解放斗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近代历史发展的里程碑。
  近年来抗日战争研究的几大热点研究领域及现状包括:中国抗日战争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问题;抗日战争的遗留问题。除了综论性质的研究,还有关于日本侵华,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研究、局部抗战、抗日战争准备研究、抗日救亡、抗战军事、抗战政治、抗战经济、抗战文化、沦陷区以及抗战时期对外关系等十几个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主要讨论抗日战争开端问题、抗日战争的地位问题。
  首先,就第一个问题,即抗日战争的开端问题。一提到抗日战争大家脑子里立马就会浮现战火纷飞的场景 ,“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及的一个问题。高中教材中将“七七事变”定义为抗日战争的开端,并且书中提到: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那第一个问题是:全国抗日战争是否等同于抗日战争。教材中将1937年7月7日定为开端至1945年8月15日结束,前后正好八年, 也就是说高教材中,这两个概念应该是等同的。这到底是一种失误还是本身两者就是一种概念上的相同?另外,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抗日战争,到底几年?这两个问题都与抗日战争开端问题有着微妙的关系。对此,很多文章进行了研究。如张宪文在《关于抗日战争研究的几个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抗日战争十四年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到1945年结束,共历时十四年”。除此而外,2011年3月份的《北京日报》一篇岳思平主笔的《抗日战争打了八年还是十四年》的文章中,就此问题提出了两个概念即“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他认为抗日战争应从1931年九一八算起,他的依据是中国从1931年就有了反抗日本侵华的历史事实。如: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就向国联提出了控诉。而抗日战争时期应从1937年七七抗战算起。
  鉴于此,我认为“抗日战争”与“全面抗日战争”是两个概念。七七事变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但如果仅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为起点,讲八年抗战,那我们不得不深思1931-1937年中国人民的广泛斗争算什么?诸如东北的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以及长城抗战等。因此我认同于:“抗日战争”与“全国抗日战争”是两个概念,且抗日战争应定为14年,应以此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
  第二个问题就是时下谈论抗日战争不可避开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地位问题。
  高中教材在抗日战争胜利中评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目前在史学界大部分还是认同于将抗日战争分两个战场,即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张宪文在《关于抗日战争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中认为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的、相互支持的。他认为两个战场划分主要是1937年以后,最初双方军事力量都在正面战场作战。对此,也有持不同意见的。如张廷贵在《从若干材料看我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主力军作用》中则认为,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敌后战场的积极作战成为迟缓日军正面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敌后战场上升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但如果把抗日战争看成是一个十四年的完整的过程,很显然,从1931-1937年期间国民党就进行了局部抵抗。如一.二八淞沪抗战、热河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绥远抗战等的作用是不容忽略的。从1937年之后,以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打了22次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日军实力,就算张廷贵认为敌后战场为主战场所提供的数据提出:在八年抗战中,日军伤亡133万人,其中52万人是在中国敌后战场被歼灭的,占全部被歼人数的40%。暂不考虑数据的科学性,很显然日军的主力主要的制约者是国军。很多材料中认为中国国民党在防御阶段消极抗日,但在张玉法先生的《中国现代史》中提出:国民政府最初不主张抗日,是考虑准备不足,认为与其一战而败,不如外交拖延,七七事变后,和平完全无望,所以进行积极抵抗。国民政府前期抗战虽然失败,但是西北、西南基地始终保持。另外从毛泽东领导的敌后战场来看毛泽东领导下的一二0师、一一九师、一二五师并不遵从蒋介石调遣。并且张玉法先生在书中还有提到1937年8月-1940年2月,共军在华北共袭击国军凡9次,如山东的秦启荣部、河北张荫梧部等都先后受到共军的袭击,但是随后共军的势力却发展至40万人。
  张玉法先生在《中国现代史》中也有表格显示两军的实力的对比,装备配置都相差甚远,但无论如何不能以此来否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的主力作用。因此,我认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党属于配合作战地位,国民党在其中则起着主力军的作用。
  抗日战争之所以称为胜利,是从民族基础、国家实力、国际环境这三面来客观看待的。它应该被当作是二十世纪人类的一次探索,而不仅仅是中国的一次战争。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客观地来看待这次二十世纪的巨变。
  
  参考文献:
  [1]张玉法.中国现代史[M].台湾:东华书局,2002年10月增订版.
  [2]张宪文.关于抗日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J].南京: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4月.

推荐访问:抗日战争 切入点 评析 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