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行里潜规多】拍卖行拍卖行规

  有了“专家鉴定”的护身符,下一步就是通过关系,往大型拍卖行里送。当然,把假宝玉这个也是有成本的,如果没有关系,也不愿意花买路费的,要往大拍卖公司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然而,往拍卖行送的这个环节又是如何进行的呢?
  为探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拍卖行的现状和内幕,央视一位记者曾花费人民币600元,在地摊上购买了4件“文物”。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面对这4件连外行都能分辨真假的所谓“文物”,先后有3家拍卖行居然照单全收,结果可想而知――均遭流拍。拍卖行为什么会这么做?
  答案自然是有利可图!上海市玉器鉴定专家张慧分析说,送拍者要为每一件参拍“文物”向拍卖行支付几千元的手续费。可千万别小看这几千元,每次拍卖征集的拍品少则数十件,多则成百上千件,每一件拍品几千元,加在一起可不是个小数目。而拍卖行只需请个拍卖师、租个场地、印一些拍品目录宣传册而已,成本很低。拍卖行为什么敢这么做?因为我国《拍卖法》第61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正是这条规定,让拍卖公司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为拍品的真假承担责任,也是这条规定让艺术品投资者即使买到赝品,也很难维权。
  张慧表示,恰恰是这一免责条款,使得那些目光短浅、唯利是图的不法经营者有了可乘之机,他们可以对一件拍品自由发挥,对拍品瑕疵却不承担担保责任,甚至利用瑕疵不担保的免责条款,利用假拍的形式,将赝品反复拍卖,把价格抬上去。而作为本应好好为消费者服务的专业人士――个别专家则昧着良心,助纣为虐。于是一个“假拍”、一个“拍假”,已经成为拍卖市场中的两个毒瘤。面对赝品充斥的整个艺术品市场,有人说,在当前搞收藏,首先要担心的不是付款问题,而是真假问题。信任危机从另一个侧面映射出整个社会体系中,人们彼此之间信任感的缺失。
  那么,所有的拍卖行都是如此吗?
  在记者的追问下,张慧分析道,这种情况需要区分各个拍卖行。目前的收藏热席卷全国,中小型拍卖行多如牛毛,大多数都不是靠拍品成交收取佣金,而是收取前端的图录费和鉴定费。有些不讲理的还收取流拍保证金,敢情东西对不对不重要,只要肯付得起600-3000元不等的图录费,东西拍不拍得出去都没关系。一场1000多件拍品,光图录费就能收个上百万。
  这不免令人咋舌,感觉分明就是在空手套白狼。
  张慧告诉记者,这些拍卖行并没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基本上拍卖现场都是卖家和托,真正能够成交的极为稀少。这种业态如果长期存在,无论对于正规的拍卖行,或者民间收藏而言,都是毒瘤。文物主管部门应当有所作为,才能规范拍卖市场秩序,而引进国外的拍卖机构参与国内文物拍卖,可以起到一定的规范竞争作用。

推荐访问:拍卖行 里潜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