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危机管理案例分析_高校危机的网络舆情发展阶段研究

  【摘要】本文以典型的高校危机事件的网络传播为分析基础,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高校危机网络传播的全过程,探究相应的有效管理机制,提出建立相应的高校网络危机防治机制。   【关键词】高校危机 网络传播有效管理
  一、研究背景
  网络很多时候直接导致危机事件发生,而高校有较高的社会声誉、良好的社会形象、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在人们心中拥有较高的被尊重度。高校危机发生后,危机舆论在网络上广泛快速的传播,使高校的形象受到极大损害,稳定和发展受到威胁。
  二、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危机的发生传播阶段分析
  在百度指数输入关键词“河北大学”和“李刚”。16日晚到18日掀起舆论高潮。截止1 8日已有多家网媒转载新闻570篇;关注度最高峰值为3732的日期21日,媒体发布新闻的数量已达2690篇。而河北大学卷入抄袭门事件的时间是22日,正好与李刚门事件第一个高峰的时间衔接。
  1.危机蛰伏阶段
  根据图示,高校危机在爆发以前,A至B都可以看成是危机蛰伏阶段,没有任何明显特征表象。本阶段我们认为是“无倾向的事实发布和转载”阶段。在这个阶段,网络的相关言论刚进行发布和少量的转载,暂未引起全体网民的关注,暂未形成意见倾向的集聚。
  2.危机征兆阶段
  将B到c的过程定义成危机的征兆阶段,在这个阶段,是危机舆论酝酿、不断积蓄和形成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时间不一定,可以是几天也可以是几小时,但征兆期内时间均较短。如下图所示。在这个阶段,最容易引发谣言、误解、诽谤。
  3.危机爆发阶段
  本阶段,网络上形成强大的舆论声讨力量,表现是所有的网站显眼部位都是危机事件内容、所有网民都自发转发该事件、讨论并发表意见。下图是河北大学李刚门事件爆发阶段的表现形式。
  按“河北大学”和“李刚”关键词搜索,统计如下。18日危机爆发,随后趋势减弱,接着到22日又返回关注度高峰值,这个表象和上面的图表一致,E到G可看成是反复阶段。此阶段,危机舆论态势强劲,反复时间也较短,3~5天左右,主要是由于牵连事件的发生或对处理结果的大讨论。
  5.危机渐弱阶段
  本阶段为G至I,在这个阶段,由于管理者的适时介入和有效干预、控制,网络危机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和干预,因此网络危机舆论如“沉默的螺旋理论”所阐述,相关危机舆论逐渐减少,网络危机得到有效控制。
  6.危机修复阶段
  本阶段即以后的曲线。这个阶段网络继续回复到各自为营的状态,网民继续开始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获取,网络环境的表现开始趋于平淡,沟通交流开始转移话题。高校和当事人,也陆续以正面形象或以公正处理结果来对自己的形象进行修复和重新的塑造。
  三、高校危机发生时如何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管理
  1.危机蛰伏期
  (1)建立健全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构。建立健全机构,是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成立舆情信息管理部门,有专门的部门、人员、经费、场所等;合署办公,将工作机构挂靠相关部门,专职人员专门从事相关工作;增加职能,不成立新工作机构,只是在相关处室增加职能;委托方式,将工作委托给一定专业能力的单位,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机构等。
  (2)建立多级网络舆情管理体系。高校可组建三级纵向横向相互贯通的舆情信息管理网络:校级舆情信息管理机构,由校领导负责,成员包括办公室、宣传部、保卫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级舆情信息管理机构,由院领导负责,成员包括党支部书记、思政教师、辅导员等;学生管理机构,由学生骨干、学生党员、班干部等组成。
  (3)完善相关网络舆情制度、提供经费保障。建立健全完备的工作制度,可保证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各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网络舆情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建立舆情信息报告制度、分析制度、通报制度、重大舆情分析制度、应急制度、责任追究问责制度等等。同时,经费是推动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高效化、现代化、科学化的有力保障。
  (4)建立强大的舆论检测和危机处理系统。高校要做到对网络信息进行监测、对危机信息及时预测,即需要搭建完善的网络危机预警系统。
  (5)搭建网络舆情的信息公开和沟通平台。对于高校来说,依托于网络的学校新闻网、高校BBS、校园邮箱都是网络舆情的信息。

推荐访问:舆情 发展阶段 危机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