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穿刺引流手术 [基底节区脑出血穿刺引流95例体会]

  摘 要 目的:总结基底节区脑出血穿刺引流的经验。方法:对95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根据血肿形态,在CT指导下从额部或颞部穿刺置管,而后注入尿激酶,将血肿溶为血性液后引流出体外。结果:95例患者,73例短期内血肿完全引流干净。17例血肿少量残留,3例患者引起新的出血,2例死于其他原因。结论:基底节区出血根据血肿形态,由不同部位穿刺引流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穿刺引流
  由于神经外科的发展和参与,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及存活质量均明显较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上升。而血肿量少于40ml的,大多仍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然而保守治疗,疗程较长,红细胞分解产物的的毒性作用较大,影响患者的预后。故于近年来,对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量介于20ml与40ml的一组患者,采用钻孔引流和尿激酶血肿腔注入的方法,获得较好疗效。现就这一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95例,男38例,女57例;年龄40~50岁15例,50~60岁23例,60~70岁36例,70岁以上11例。术前清醒12例,嗜睡21例,朦胧47例,浅昏迷15例。
  方法:本组患者视病情允许穿刺引流,行术前准备后。根据血肿形状决定由额部或颞部穿刺,CT轴位平扫血肿前后呈椭圆形者,由额部穿刺,而呈圆形团块状者,则一般由颞部穿刺。而后在CT指导下确定明确的穿刺点及穿刺方向并标记,同时测量穿刺深度。之后在手术室钻孔置入引流管,置入相应深度后,见少许血性液流出后即可,一般不予抽吸,以免造成新的出血。再行CT检查,确定穿刺位置合适之后,将尿激酶2万U稀释成1ml,注入血肿腔,再用生理盐水3ml,冲洗管腔,以确保尿激酶到达血肿腔,而后保留2~4小时后打开引流管。让血性物自行流出。可小心挤压管子,解除小的血块造成的管腔堵塞。一般尿激酶可1天应用2次。
  结 果
  本组患者95例,73例血肿于2~5天后完全引流干净。17例血肿少量残留,亦于半月内基本吸收干净。3例患者引起新的出血,或水肿较重而后改行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2例死于其他原因。
  讨 论
  自发性幕上脑出血(ICH)占所有脑卒中的10%~15%,其发病率10~30/10万[1],其中大多为基底节区出血[2]。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单纯内科保守治疗,血肿需较长时间才能吸收,其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亦相应加重,脑内血肿的的不良反应与血红蛋白及其分解产物有关。血红蛋白有脂质过氧化作用,氧化血红蛋白有增强血管紧张性的作用。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尤其是铁和胆红素亦具有神经不良反应。亚铁和铁离子能和脂类起过氧化反应而生成烷氧基和过氧化合物,损伤脑细胞[3]。另外血肿的局部压迫,影响脑组织的血流灌注[4]。由上可知血肿在颅内较长时间的存留和分解必然导致后遗症的加重,同时导致死亡率升高。因此治疗中需将血肿尽快清出颅外。开颅清除血肿虽提高了存活率,然而创伤较大,而一些高龄或体质较差者则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而死掉。而钻孔引流术则弥补了二者的缺陷,且操作简便[5]。
  经过多例患者的体会,总结出以下要点,可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再出血情况的发生:①选取患者要合适,术前诊视患者,昏迷较轻者,或CT显示血肿量少于40ml,中线移位轻者适用于本术式。而血肿多于40ml或中线移位较重,若应用本术式,由于血肿不能在短时间内引流出,占位效应不能很快解除,再加上水肿的情况,则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影响手术效果及愈后。故仍应以开颅清除血肿为宜。②穿刺部位的选取要合适:CT片上血肿为圆形团块状者,可于颞部距血肿较近处穿刺。减少引流管在颅内走行的距离,从而提高穿刺的准确度,同时减少对脑组织损伤。而CT片上血肿从额至枕呈长椭圆形者则应于额部穿刺,让引流管与血肿长轴一致。而此种情况若于颞部穿刺,则会出现血肿中间部位引流干净,而血肿两端部仍有血肿残留的情况。引流管的前端要多开几个侧孔,以保证注入尿激酶后,血肿的前后整体均能受到尿激酶的作用,同时溶成液体后能较干净地经引流管流出。③穿刺后一般不予抽吸,以免抽致血肿周围脑组织及血管吸附,或颅内压力降低太快造成新的出血。而应以尿激酶注入血肿腔,将血肿溶成血性液后自行流出为宜。
  参考文献
  1 Labovitz DL,Halim A,Boden-Albala B,Hauser WA,Sacco RL.The incidence of deep and loba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whites,blacks,and Hispanics.Neurology,2005,65:518-522.
  2 Zafar A,Khan FS.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features of intracerebral aemorrhag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 Pak Med Assoc,2008,58:356-358.
  3 Xi G,Keep RF,Hoff JT.Erythrocytes and delayed brain edema formation Following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J Neurosurg,1998,89:991-996.
  4 Yonezawa T,Hashimoto H,Sakaki T.Serial change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fter collagenase induced inrtacerebral hemohrrnage in rats.No shinkei Geka,1999,27(5):419-425.
  5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6-689.

推荐访问:引流 基底 脑出血 穿刺